08.21 寧德時代明年欲推NCM811,“比亞迪們”跟不跟?

寧德時代明年欲推NCM811,“比亞迪們”跟不跟?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寧德時代預計明年將推出採用NCM811(鎳鈷錳三元鋰)技術的新型電池,但並未有具體的時間表。

如果這一計劃順利落地,率先推出NCM811電池的寧德時代將影響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格局,而對比亞迪等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主流企業造成的衝擊會更大。

此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等政策曾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00Wh/Kg以上,力爭實現350Wh/Kg,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的目標。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由正極材料直接決定,在正極材料技術上,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多采用NCM技術路線,但NCM523能量密度最高為200Wh/Kg,NCM622能量密度能夠達到230Wh/Kg,NCM811可以達到280Wh/Kg以上,所以如果需要依靠三元電池實現上述目標,只有NCM811才能夠勝任。

但NCM811技術真的有這麼容易攻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首先在技術上,源於鎳元素容量大、不穩定等特性,在高鎳電池生產製造過程當中容易出現循環性能減弱、安全性能下降、充電效率降低等不良反應,同時,在循環過程當中更容易出現發熱,如果不解決這些難題,高鎳動力電池很難有突破。

其次,存儲和生產工藝難度巨大,比如高鎳三元材料在存儲使用過程中容易吸潮成果凍狀,不易調漿和極片塗布,因此正極材料企業對窯爐設備等生產設備的各項性能要求非常高,另外高鎳材料必須在純氧環境中,且必須用氫氧化鋰做鋰源進行高溫合成,所以正極材料企業採用的窯爐材質必須耐氧氣腐蝕,耐鹼腐蝕,但國內的製備技術鮮有能夠達到標準的。正是源於這些困難,此前一度宣稱將大規模生產NCM811電池的LG化學和SKI均已推遲量產NCM811電池的相關計劃。

此前,我們曾總結過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產業化進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共7點。

1、合成技術仍需改進優化 ,製備工藝難度較大。

2.關鍵裝備國產化率低

3.安全性難點

4.生產與應用環境溼度控制要求苛刻

5.成本難點

6.新技術新材料對高鎳三元材料的衝擊

7.回收難點

國內企業811進展

國軒高科:公司承接國家科技部300wh/kg高能量密度重大科技專項目前進展順利,公司已開發出三元811軟包電芯,能量密度到達302wh/kg,目前已開始建設相關產品中試線,計劃2019年開始建設產線。

鵬輝能源:2.8Ah與3.0Ah圓柱18650電池已經開始使用811材料,並於2017年8月份開始量產,並供給相關整車廠測試認證。

力神:動力型NCM811電池配套的相關車型已成功進入的推薦目錄,車型上市在即。

比克:2017年就成功量產動力型高鎳811並逐步導入新能源乘用車企,目前比克也是國內動力領域應用NCM811電池最大的廠家。

億緯鋰能:2011年開始佈局鎳鈷錳811電池,2012年實現了量產,目前已經在電子煙、滑板車、電動自行車等消費領域實現成熟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樣車在測試。

“比亞迪們”跟不跟?

此前,寧德時代旗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主要是NCM523電池,從NCM523直接跨越至NCM811,寧德時代必須要攻克上述幾大難題。但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寧德時代是否能夠攻克NCM811技術難題以及大規模量產還處於未知狀態,但事情往往並非空穴來風,寧德時代開始加碼NCM811,“比亞迪們”跟不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