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汙水塘上建起溼地公園,鬆滋是怎麼做到的?

清風徐來,花影浮動。水面泛起絲絲漣漪,野鴨在水裡嬉戲……

傍晚時分,夕陽西下。上千松滋市民驅車來到這裡,在公園裡散步遊玩……

雖未正式開園,但這樣的場景卻是近日松滋市稻穀溪溼地公園最真實的寫照。

兩年前,這裡曾是城市汙水、投肥養殖、農業面源汙染匯聚而成的“化糞池”。而如今,以稻穀溪湖為中心建起的溼地公園一片生機盎然。

汙水塘上建起溼地公園,松滋是怎麼做到的?

汙水四溢,湖區居民“又愛又恨”

稻穀溪湖位於松滋城區以南,是松滋有名的湖泊,通過幸福渠、紅旗渠等水渠與松滋其他水系相連。

提到以前的稻穀溪湖,居住在附近的劍峰村和水稻原種場村民是“又愛又恨”。

低窪的地勢讓稻穀溪湖成了松滋城區的蓄水池,這一帶區域極易發生內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養魚”成了這裡村民的不二選擇。於是,人們在湖中築堤圍壩,稻穀溪湖的部分水域變成了魚塘。

汙水塘上建起溼地公園,松滋是怎麼做到的?

截至2016年1月,稻穀溪湖周邊分佈著約700畝精養魚池。稻穀溪湖水成了這700畝精養魚池以及周邊近千畝農田唯一的灌溉水源。

可是,這唯一的灌溉水源卻遭遇著嚴重的汙染:由於早期雨汙分流不徹底,松滋城區的汙水都順著地勢由幸福渠流入了稻穀溪湖。

“用湖水灌溉種出的農作物沒人要,聽說是稻穀溪周邊餵養的魚,大家根本不買。”58歲的黃代華是南海鎮劍峰村人,在稻穀溪湖旁養魚25年,提及往事他連連搖頭。

村民所反映的只是事實的一個方面。

其實,在稻穀溪區域,城區汙水、漁業養殖汙染和農業面源汙染,已經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稻穀溪湖湖水水質下降為“劣五類水體”,汙水橫流、垃圾遍地、蚊蠅肆虐,人們稱其為“城區化糞池”。

為落實“共抓長江大保護”重要指示,積極融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戰略,建設山水綠城,結合水汙染生態治理,2016年初,松滋市啟動小南海生態涵養區項目建設,讓松滋一河清水送入洞庭匯入長江。

改變稻穀溪湖的現狀,是百姓的呼聲,是治水治汙的需要,更是長江大保護的應有之意。

作為小南海生態涵養區首批啟動建設項目之一,一個以保護涵養、生態恢復為基礎的稻穀溪溼地公園呼之欲出。

“換水”手術,稻穀溪湖蝶變成溼地公園

稻穀溪溼地公園規劃總面積3147畝,其中核心區1980畝。這是松滋面積最大,也是首個以湖泊水體為資源載體的城市公園。

通過實行貨幣補償和產權調換的方式,松滋在稻穀溪湖區域強力推進退漁還湖,將稻穀溪湖及周邊精養魚池共1980畝土地納入徵收範圍,120戶居民搬遷離開。

2017年2月底,總投資約2.82億元的稻穀溪溼地公園正式開工建設。

曾經魚池密佈、汙水四溢的稻穀溪湖,要想蝶變為一座滿目風景的城市溼地公園,其建設難度可想而知。

汙水塘上建起溼地公園,松滋是怎麼做到的?

公園的建設者們通過清淤、截汙、堆島、換水、栽植水生植物等工程措施,為稻穀溪湖進行了一場“大換水”手術。

“最難的工作就是清淤。由於長時間養魚導致水底淤泥越積越厚,最深處達5米。”松滋小南海生態涵養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綜合組組長孫俊卿說,工程建設者們花了2個月抽乾被汙染的湖水,10個月裡清理了55萬方淤泥。

曾經的魚塘被破除堤壩恢復成自然形態的溼地,清理出來的淤泥經過翻曬消毒處理,並得到了再次利用--成為公園160個人造島嶼的主要泥土來源。

藍天白雲、魚翔淺底、白鷺翩躚……昔日的“城區化糞池”已然變成了一個天藍水淨、休閒遊憩的溼地公園。

目前稻穀溪溼地公園建設已完成90%的工程量,預計今年10月,該工程將竣工。2019年元旦將正式開園。

溼地淨化,一河清水送洞庭

如何讓稻穀溪溼地公園的美景不至於曇花一現?換水後的稻穀湖水質怎麼保持穩定?公園的建設者們採用了“溼地淨化”的方式,將溼地水系與湖水連通。

汙水塘上建起溼地公園,松滋是怎麼做到的?

稻穀溪溼地公園裡,以湖面為中心周邊分佈著350畝大大小小的淺灘溼地,它們如同鑲嵌在稻穀溪湖上的一串珍珠。溼地裡面種植著蘆葦、荷花、睡蓮等25種水生植物。

原來幸福渠的汙水入口被截斷,劉家河成為稻穀溪湖新的補水水源。來自劉家河的一渠活水源源不斷奔向稻穀溪溼地公園,它們首先進入稻穀溪湖的淺灘溼地進行循環淨化,再匯入稻穀溪湖,而後經過紅旗渠流入松西河,最後經由洞庭湖匯入長江。

汙水塘上建起溼地公園,松滋是怎麼做到的?

“引來的劉家河水通過溼地裡水生植物淨化,不僅改善了稻穀溪湖水水質,更確保了一河清水送洞庭。”松滋小南海生態涵養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綜合組組長孫俊卿說,目前稻穀溪湖已由420畝擴大到750畝,水質由劣五類轉變為三類,區域自然生態逐漸恢復。

據瞭解,小南海生態涵養區範圍內共有三個湖泊:稻穀溪湖、小南海湖和慶壽寺湖。取締養殖汙染、截斷汙染源、湖面擴大、湖水變清、生物多樣性恢復,稻穀溪湖蝶變的經驗為涵養區其他兩個湖泊治理提供了一個樣本依據。

汙水塘上建起溼地公園,松滋是怎麼做到的?

孫俊卿說,涵養區投資2.5個億的汙水處理廠尾水生態處理(一級溼地)和小南海河湖連通工程(二級溼地)工程即將開工建設,稻穀溪溼地公園在治水治汙上的探索以及水體生態淨化的嘗試,也為一二級溼地建設提供了借鑑經驗。

村民談變化

汙水塘上建起溼地公園,松滋是怎麼做到的?

美麗鄉村藍圖徐徐展開

劍峰村黨支部書記劉啟元:隨著稻穀溪公園的建設,劍峰村的村容村貌變了樣。目前,該村三個片區的26戶養魚承包戶已全部遷出,遷出水面近700畝。政府統一規劃了“一步上樓”花園小區和“一戶一基”的自建房,將原先分散、雜亂的居住環境進行了合理優化。大環境也得到了改善。該村公共設施建設提標提速,道路硬化亮化、環境綠化、溝渠排放、垃圾處理等建設都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將來依託溼地公園,還可以發展鄉村旅遊,進而為老百姓增加收入。

曾經汙水塘養魚,現在公園邊生活

村民黃代華:90年代,塘裡養出來的魚有一股難聞的味道,種出的蓮藕出現很多黑斑,只能低價出售。一年下來,年收入只有3萬元左右。小南海生態涵養區建設啟動後,我的生活不再像以前一樣“看天吃飯”。現在,在做汙水管網建設工作,還分到了還遷小區松江花園裡兩套商品房。

路通了,生意越來越紅火

村民劉子豪:自從溼地公園建設好了以後,以前的房屋臨著兩條汙水溝渠,每到夏季,臭味瀰漫、蚊蟲扎推。公園開建後,所有的汙水溝都進行了加蓋處理,逐步實行雨汙分流。我和家人每天都會到公園散步。

(記者 瀟瀟 張學軍 艾春莉 程鵬 劉姿杉 張澤濤 通訊員 楊松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