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南安法院“荣誉天平奖章”获得者许维真,自1980年入职以来,从书记员成长为审判员,见证了法院的发展,现就撷取其对于法院交通工具变迁的见证,以事为证,拾捡为鉴,见微知著,致敬中国奇迹!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二八”自行车时代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80年代刚到南安法院上班的时候,院里面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二八”自行车,所谓“二八”指的是轮子直径为28英寸,比现在常见的自行车轮子要大一些。骑着这些“二八”自行车,下一次乡经常要好几个小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再正常不过了。那时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等都没有出台,法官对每个案件都要经过详细的调查,几乎每个案件的调查笔录、调解笔录都要厚厚的一沓。

记得有一次我和庭长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下乡进行房产纠纷案件调查的,早上8:00出从庭里出发,一人骑一人坐后座,轮着骑轮着载,骑了快3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所在村落,因为人生地不熟,我们找不到当事人的家,只能边骑边问群众,虽然有群众比较热心地帮我们指路,但我们反而越走越远,一不小心走到了另外一个村,只能回头再重新找,等调查完回到庭里面,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

摩托车时代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90年代初,大概是91、92年吧,官桥法庭申请到了一辆嘉陵50C的摩托车,大家宝贝得不行,每次骑回来都要擦拭好多遍。有一次我和庭里的法官骑着这辆摩托车去下乡,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到庭里的时候,我垂头丧气地到庭长办公室向庭长报告这件事情,庭长正在翻看卷宗,瞟了我一眼无大碍,没等我把话说完,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一下子冲到外面,围着摩托车足足转了好几圈,东摸摸西摸摸,看到摩托车没有大恙后,长长地舒了口气,一连说了好几遍:“车没事就好,车没事就好……”站在摩托车旁边的法官蔫蔫地委屈道:“我的命还不值一辆摩托车,都没问我坏了没有!”

在那个交通条件不是很发达的年代,自行车是大家出行的必备工具,摩托车很少见。我们干警下乡遇到泥泞的小路,都要把自行车扛到肩上,宁可自己湿脚也不要让自行车沾到,更何况比较稀有的摩托车呢?

小汽车时代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法院也开始配备小汽车,那时候我也调到了院部上班,有幸坐过第一批的那几辆小汽车,记得都是大众桑塔纳型号的,只有4个档位,也没空调,内饰特别简单,不过那质量却是杠杠的没得说,特别厚实,坐在车里感觉很有安全感,据驾驶员师傅说,最高可以开到150公里每小时,现在的一些小汽车也不过如此吧。最开心的是不用再风吹日晒雨打啦,不过车少,用得到的机会也不多,后来小汽车越来越多,品牌车型也越来越多,有大众、福特、别克、三菱等等,自行车和摩托车就渐渐地被淘汰掉了。

绿皮车时代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当然,长途出差就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九几年有一次去北京出差,乘坐火车,绿色涂装配黄条色带那种,俗称“绿皮车”,由于车次比较少,当时的绿皮火车内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一个人挤另一个人,毫不夸张的说你要走到厕所恐怕都要花半个小时,而且那时候的火车速度很慢,要坐很久才能到北京,大概要2天1夜,40多个小时。好在当时的绿皮火车的窗户能打开,乘客可以从探出脑袋透透气,稍微冲淡漫长旅途的无聊和疲乏。

飞机动车高铁时代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现在再去北京可就方便了,开车到晋江机场,从晋江机场乘坐飞机,不到2个小时就到北京啦。即便是坐动车或高铁,也就8个小时左右,非常快速便捷。从绿皮火车到动车飞机,再到快步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度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让我们享受高质量的交通出行体验,更重构着我们对于生活理念的认知体系。

变迁感想

有人说,“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工作三十几年来法院交通工具的变迁正是国家发展、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而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发挥的作用是最根本的。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改革和开放共同丰富了市场供应,促进了科技进步,使国家和人们富裕了起来,选择型消费、个性化消费得到实现。这样才使得人们在出行方面,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选择权,也使得法院的下乡、执行、出差等需要外出的事务办理速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司法效率。

口述:许维真 访谈人:林毅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