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金融科技在中國的三年變遷,皆在朗迪峰會裡了

近日,朗迪峰會(LendIt)在上海舉行。這是創辦於2013年,目前被稱之為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頂級金融科技行業盛會,至今已在中國連續舉辦了兩屆,此次是第三屆。三年的時間,已足以讓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在第一屆時,與會的專家們還在討論何為普惠金融,到了第三屆時,則討論如何合規和如何轉向TO B了。

“2018 是中國金融科技行業深刻自省、全力擁抱監管、爭取合規的關鍵之年,但是行業依然展現出自強不息的生命力。在此背景之下,金融科技的領軍企業開始向傳統金融機構輸出數據、流量與風控服務,並得到銀行業的積極反饋。”朗迪中國 CEO 海翔在會上的致辭稱。


金融科技在中國的三年變遷,皆在朗迪峰會里了


金融科技在中國的三年變遷,皆在朗迪峰會里了

這一切在會上的參與企業也可以看得出來。與往年相比,今年參會的企業更多地出現了銀行的身影,如新網銀行、微眾銀行、重慶富民銀行、恆豐銀行、華瑞銀行等,還有譬如側重於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的品鈦等。

而回顧近兩年的行業的發展,傳統金融機構和與Fintech愈來愈融合也已是不爭的事實。除了在監管合規的要求下,金融科技行業發生了從服務 C 端向服務 B 端轉移的趨勢,而傳統金融的發展需求也在吸引各類機構入局 To B 市場。

富民銀行行長孫中東便在會上指出,銀行業未來的發展態勢一定要結合產業場景、結合與廣泛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來看,從自我賦能、到合作賦能、再到生態賦能。只不過,區別於小貸、支付等單業務企業,銀行屬於綜合牌照的金融服務機構,因此更需要通過金融科技的能力,來觸達和聚焦更多用戶和服務1700多萬小微企業,進而助推實體經濟的回暖。

向上金融CEO袁成龍也指出,傳統金融機構“做慣了大客戶,小客戶做不了,業務成本很高。從這一點上來說,網貸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基於這幾年的經驗積累把這些技術包括過去的實力系統去輸出,在客戶獲取和數據服務等方面尋求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是挺好的方式。”而在他看來,這一塊正是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的下一個主戰場,“儘管經過了幾年的發展,但金融科技在中國市場格局未成,其仍處於在前半場時期,大的機構沒有做的特別好,小的平臺看起來仍有機會,而BATJ類互聯網巨頭在其中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

捷越聯合首席風控官金可治進一步指出,近來確實有不少企業受監管影響慢慢開始轉型,模式叫B to B to C,通過做B端再服務C端。“這個模式我覺得具有一定價值,因為中國現在行業風險最大的不在頭部的機構,而是一些相對比較小的中小機構。就拿銀行來看,中國現在有接近兩千家銀行,真正有風險的不在四大行或者大的股份行,而在於城商行。一些城商行風控薄弱到超出外界想象,而這些機構實際上對風控需求是非常大的,因為它在短期內不可能具備這個能力,風控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目前不少TO B的機構就是將眼光瞄準這一塊。我認為,這思路是對的,但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


金融科技在中國的三年變遷,皆在朗迪峰會里了


金融科技在中國的三年變遷,皆在朗迪峰會里了

而具體談到金融科技企業該如何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時,飛貸金融科技聯合創始人卜凡德表示,從科技輸出類型來看 TO B 服務可概括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資源類,這類企業的優勢集中在數據或者流量,主要為獲客難的合作金融機構提供流量的突破口,此類服務以 BATJ 為代表;第二類是技術類,輸出某種工具或技術,如前端的反欺詐技術,為合作金融機構提供單個或多個技術支持,這在 B 端輸出市場上較為常見,是主流輸出服務;第三類科技輸出企業為“應用類”企業,輸出基於資源及技術的集合應用,這類企業涉及到項目業務的方方面面,例如飛貸金融科技為就是行業內覆蓋全流程、運營全體系的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服務商,不依賴生態資源,專注於移動信貸領域,基於其技術創新與實戰經驗為合作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應用服務、資源整合服務。

他認為,金融科技企業要充分理解與其合作的 B 端金融機構的業務,一方面要大膽創新,另一方面要穩步求進,切忌貪大求全,集中資源開拓標杆性案例,再逐步深入穩固。


金融科技在中國的三年變遷,皆在朗迪峰會里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企業已經在TO B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據品鈦副總裁申磊透露,目前,品鈦的解決方案已經成功嵌入金融、在線旅行、電子商務、線下零售、商業信貸等領域,為機構客戶提供智能消費金融、智能個人信貸、智能小微企業信貸、智能財富管理、智能保險經紀等解決方案。截至今年3月31日,品鈦已和260家商業機構和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包括攜程、去哪兒、唯品會、中國電信翼支付、小米、安邦金融、民生證券等等。此外,品鈦還先後與富衛集團(FWD)和大華銀行(UOB) 在新加坡分別成立合資公司PIVOT和AVATEC,向東南亞地區提供智能財富管理和智能信貸技術服務。

狐狸金服創始人兼CEO何捷也透露,目前包括華夏銀行天津分行、寧波通商銀行、鵬華基金、中國外貿信託、中航信託、渤海國際信託等多家機構已經與狐狸金服達成技術合作。

金融科技在中國的三年變遷,皆在朗迪峰會里了

“不過,中國不管任何行業,跟風現象都非常嚴重,這既有好的方面,就是對技術應用的發展非常好,另一方面,跟風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資質不好的公司也跟進來了。”金可治同時也表示了一些擔憂。

事實上,相對於to C業務以獲取流量為主的模式,B端業務對平臺實力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一方面,平臺需要具備過硬的技術實力,並形成自身的壁壘、生態圈和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通過成功案例獲得B端客戶的認可,並在服務過程中不斷創新和進取。具備這兩點後,To B 業務方可開展。

袁成龍就指出了金融科技輸出的兩個難題:首先,監管部門可能會要求核心的東西是不能外包,比如說風險評估、信息收集等;其次金融科技機構想要去TO B合作,還得首先需要一個正式的法律身份和地位,因為過去這些年大家談到P2P公司,總覺得是處於一個邊緣的地帶,能做還是不能做不明確。“只要能夠解決這兩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有很大合作空間的”。

何捷也指出,在金融科技輸出過程中,還要注意如果技術輸出的太早,存在教育市場的風險,成功的概率比較低。

金融科技在中國的三年變遷,皆在朗迪峰會里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峰會上,國內車貸頭部企業—— 微貸網還聯合零壹財經發布了《2018中國 P2P 車貸發展與轉型報告》。


金融科技在中國的三年變遷,皆在朗迪峰會里了



《報告》指出,隨著相關監管政策的下發,以及“打黑除惡”專項整治行動的開展,車貸行業的“套路貸”、暴力催收、二押車等相關問題於今年初開始集中暴露,原本是業內主流資產的車貸平臺數量和業務成交量隨之出現下滑趨勢。2018年上半年1至6月總規模為948億元,同比降幅達到20.2%,環比下降26.6%。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P2P車貸歷史累計交易規模約6626億元。

在高壓政策環境下,有的平臺通過清盤或其他非良性方式退出,也有的平臺開始積極接洽有實力的集團,尋求被併購的機會。據統計,2017年至2018年發生的併購案例中,含車貸資產的被併購平臺最多,佔比在50%以上。

那麼,面對上述問題,選擇繼續前行的車貸平臺,應該如何轉變來順應行業發展和監管趨勢?

對此,微貸網副總裁汪鵬飛汪鵬飛指出,風控依然是重中之重。微貸網的做法是一直關注自身風控管理,把貸後逾期處置的重心轉移到貸前風險篩查與審核上,從源頭降低借款人逾期風險。

金可冶也指出,隨著監管不斷趨嚴,如何逐步構建體系化智能風控,解決風控痛點,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優秀企業應在智能風控領域加緊規劃佈局。


- END -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