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好书法的标准是什么?普通人如何识别书法作品的优劣?

书法影响力


有人问我,如何判断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优劣?

实际上,“好坏优劣”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如果我们说赏析一幅书法作品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的话,那么同样,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优劣就不能是一概而论的,就不能是进行了简单判别就可以区分清楚的。

或者说,我们在这里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普通人真的可以做到准确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好坏么?

以我们熟知的展览书法为例。当今书坛,各种展览体竞相问世,在冲击人们眼球的同时,也为操持着传统书法审美范式的书法欣赏、爱好者们提出了一个难题:

如何界定他们?如何欣赏他们?

显然,如果我们简单的用一种笼统地“好坏二分法”将这一类书法完全归结于“好”以及完全归结于“坏”都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合适的。

这样简单粗暴的定性,既是对中国书法未来可能发展空间的一种限制和束缚,即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书法创新的机制,同时也是对中国书法传统话语权的一次挑战和颠覆。

所以,从传统书法欣赏的审美范式而言,展览体的确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它在拓展中国书法审美空间、表现方式以及传达艺术理念上,实际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因此,展览体这种看起来“人人尽可诛之”的书法样式同样也存在着可以供我们今天的人们去赞赏、欣赏的一方面,更何况普通书法的好坏评价呢?

这其实就是书法作品评价的复杂性。

然而,对于一位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实际情况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甚至更为简单。

这些事情就好像我们要决定和判断一个物品的使用价值一样简单。当我们觉得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不需要这个物品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这件物品就是无用的,当我们觉得这个物品对我们来说还是必需品的时候,它就是有用的。

因此,对于艺术品的评价,普通人,尤其是操持着传统审美范式以及实用主义态度的中国人而言,是不是有用是更为关键的问题。当艺术作品从某一方面迎合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理念的时候,我们自然倾向于去认可它,看到它好的一面,当艺术作品违背我们价值取向以及自身需要的时候,自然对其持贬低态度。

这一点体现最为鲜明的例子就是中国书法特有的评价标准。宋代苏轼作为一代书法大家,本身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然而当被问及天下可以称得上“四绝”的艺术家时,在所有书法家中,苏轼选择了颜真卿。而宋代正是颜真卿书法大大的被弘扬、颂扬的一代。颜真卿的书法自然有他过人之处,但是更为后世所推崇的,还是他的品格、气节以及道德观念。由此,对于他的书法作品也就爱屋及乌了。

这样一种评价的错位,显示了传统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中包括的文化、社会影响力。本来应该是存粹的艺术考量,却加入了更为复杂的道德和价值观体系,因此就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而之所以宋代人喜欢颜真卿、追捧颜真卿,与当时社会政治和儒家士大夫在追求艺术和传统道德责任之间的平衡需求上有密切的关联。

对于普通人来说,书法评价的判断标准更是如此。现代社会,书法作品越来越沦为一种装饰的艺术,装饰品整体的风格是否契合买主身份地位和脾气性格是绝对要考量的实用性需求,至于其艺术水平的高低则无关宏旨。

换言之,水平高低的判断如若以一人好恶来取舍、判断,则毫无参考价值,个人只会着眼于个人利益和个人诉求。

比如西方美术史上著名的绘画大师伦勃朗,那幅著名的,既让他名垂艺术史,同时也让他身败名裂的著名画作——《夜巡》就很生动地展现了艺术作品价值判断的个人特质:狭隘性和实用功利性。

显然,这幅创作于1642的画作并没有完全讨得雇主的欢心,甚至惹恼了雇主,随后伦勃朗一落千丈,生活陷入困境。但也恰恰是这幅画作,在他死后,为他赢得了最多的赞誉。

对于当时花钱请他来画画的雇主而言,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效果,画面虽然生动、活泼、真实,但是雇主们只会考虑他们个人狭隘的艺术审美需求,而不会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所以,单个人、单个群体、甚至一个时代,往往会局限于他们所局限的东西,不能看到艺术作品存在的先知性、超前性。如果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准确判别艺术高低的能力,梵高大概也不会一生穷困潦倒了、印象派早就在诞生之初就会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承认了。

基于此,我们认为,普通人是无法做到完全准确的评价艺术作品的,甚至连相对准确的判断也做不到。与普通人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专家学者也并不能完全摆脱他们“世俗”的眼光,甚至任何一个艺术批评家都不能做到完全摆脱“世俗”的羁绊。有时候艺术价值和艺术创作的评判,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和包容。

如果我们用一种更多元,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艺术而不是简单的以好坏评价的时候,我们就更能尽情享受艺术带来的美感了。


松风阁书法日讲


书法艺术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审美标准,但不可否认它必须具备一个相对的审美标准,遗憾的是前人并未能给我们这个相对的标准。

现代的书法家们总结出几条,罗列如下,不展开解释:

1、点画的形质美

2、笔调的韵律美

3、用笔的力度美

4、通篇的气势美

5、结构的形式美

6、章法的布局美

7、形式的变化美

8、内涵的意蕴美

9、人化的自然美

10、风格的个性美

以上十条太过专业,就普通书法爱好者来说,只需把握技巧的高低、功力的大小、品格的雅俗这三大要素。



而要依据这三点来评价作品的优劣,品评者需要具备必要的书法知识,包括简单的书法史及代表流派,书法的基本技法,书法的审美原则等。

其实,书法的品评,对专家来说都是件头疼的事,何况我辈普通爱好者?喜欢就好,哈哈😄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我认为,书法作品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雅俗之分。

那么,普通人(热爱书法的人,懂书法的人)如何识别书法作品的(雅与俗)优劣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

第一,从书法作品的内容识别。判定一幅书法作品的雅与俗,优与劣,先看书法作品的内容,一幅高雅的书法,其内容须健康向上,且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第二,从笔法上识别。无论是哪种书体创作出的书法作品,用笔须符合法度。用笔符合法度,书法作品就雅,反之就俗。



第三,从字法上识别。雅的书法作品,字的结构布局都有传统的元素,且结字变化多端,点画经得起认真推敲,有神韵,有风彩。



第四,从章法上识别。雅致的书法作品,章法布局是科学的,合理的,是充分体现意在笔先的。



第五,从墨法上识别。好看耐看的书法作品,书者都是把墨法在书法作品书者都是在自然状态下书写,把墨的浓淡干湿焦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上为个人观点,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中州耕牛堂主


好书法的标准,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作为判断的依据,分别是:

1.笔法

笔法是构成书法的基本要素。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掌握用笔的规律,应做到笔画起笔、行笔、收笔完整并富有一定的变化。在笔画完整的基础上,笔画能表现出一定的力度,点画精到,富于神采。

2.结构

在结构上,能深入理解并掌握范本结体取势的规律,对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能做到和谐统一,错落有致,形神兼备,疏密得当,灵巧生动。如行书作品:对每个字来说尽量要有大小、长短、阔窄、欹正、疏密等变化,并在笔势上注意首尾的连接、上下的照应。不忽大忽小,也不像电脑艺术字一样毫无生机可言。

3.章法

在结构上能掌握范本章法的规律,比如楷书,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大致均等,行与行之间的举例有一定间隔,不忽而疏松,忽而紧密。再如行书,要行气连贯,每一行的汉字,大致在一条竖中线上,字与字之间有自然的牵丝连带等。整体观之,内容完整,章法完善。

4.落款

一副好的书法作品一定会有落款,落款又叫题款,是整幅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起着交待主题、明确宾主的作用,而且还担负着对全篇调节、平衡和装饰的使命。从实践看,用行书落款比较普遍,既易识别,又显活泼。

5.盖章

从布局上看,印章有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书家会有意地留出空白处,让印章来调整作品的平衡。盖章一是起到“验名正身”的作用;二是起到疏密调节,虚实补救的作用。姓名章、闲章、压角章都有各自的作用,不可乱用一通,破坏整体整体效果。

5.书家的精神文化思想

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仅字内功是不够的,还应“学富”。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多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人;秦李斯集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于一身;汉蔡邕善词赋、精音律、论《九势》;王羲之同时是书法家、诗人和文学家;颜真卿善诗书、精武艺、通训诂;苏东坡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诗人、画家和书法家,无所不能;赵孟烦诗书画印,各领风骚,堪称四绝。近现代书坛也成就了许多身兼数艺的杰出人才他们底蕴厚实,倍加工学,为后来者开辟了一条书家成功之路。





弈凡云锦


少扯一些空洞的理论故弄玄虚,从感觉入手判断书法优劣最直接最准确。好的书法打眼一看一般都会有这三种感觉:力量感、速度感、厚重感。这三种“感”也是书法追求的境界。

书法的力量感

不管你懂不懂书法,当我们拿到一幅书法后最常说的无非就是“有没有劲儿啊”,这就是专业术语上说的写字的力度,线条质量,“入木三分”就是夸赞某人书法线条有力度,而且达到了一般人的审美标准。反之,那些一看笔划轻飘飘的,笔锋来回甩,有啥力度可言,劣!

有人问是不是线条粗了就有力,细了就没有力呢,也是扯淡,细线条也可以写出不凡的力量感,去看看宋徽宗的瘦金体,点画线条都很细,甚至笔笔侧锋,但是其金戈铁马的力量感立体感也非常有力,空间感十足。

书法的速度感

这也不难理解,书法的线条要体现出书者写字的速度,你在看好的书法作品的时候就像在看一场舞蹈录像,它不是静止的,给人的感觉要像是在运动,书写时的速度不一样,写出的线条的动势,动感就不一样,当然,这非常难,也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动态的书法常看常新,令人惊奇。

书法的厚度感

同样,好的书法是有厚度的,“中锋用笔”被书家千百年来所强调,追求的境界就是一种“厚重感”,这样才有立体感,什么是书法的立体感?就是一种“三维空间”感,感觉字要从纸面凸出来一样,字“鼓出来了”就是所谓的立体感,“锥画沙”“屋漏痕”“印印泥”“折钗股”形象吧,就是这种形象为立体感!如果你把字写的薄薄的像纸片,那肯定没有美感可言了。

总之要记着一个标准,书法不是一张纸,白纸黑字,而是线条艺术,是四维空间产物,在三维立体空间感的基础上,还要有时间这个维度的考量,书法所表现的是书者的性情与修养,每一时刻所创作的书法作品都是绝不相同的!


有点字儿


真正意义上来讲书法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了,毕竟书法已经由纯粹的文化过度到艺术了,既然是艺术,那就必定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然而这三者关系往往无法平衡,所以以至于当今的书法有“好坏、优劣”之分,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书法作品的商业价值一旦被“最大化”,各种伪劣作品就在艺术市场上层出不穷,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只能说是“利益熏心”,那么好书法的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概括,遵守了书法三大要素“用笔、结体、章法”,这样的书法作品就是好书法,


至于普通人如何识别书法作品的优劣,这的确是件复杂的事情,毕竟普通人对书法的一些理论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比如,“篆、隶、草、行、楷”的笔法、笔势、笔意,不同书体有不同的书风,不同的书法家笔下的书法风格又不一样,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书法家浓烈饱满的情绪,

所以我个人认为普通人要识别书法作品的优劣,唯一的办法,只有先认定名家的作品再去欣赏,比如,大家耳目能祥的书圣王羲之的作品,虽然很多人有去临摹,但效果都不一样,古代有些书法大家的作品真迹还保存于世,普通人可以用名家真迹来和现有的书法作品做对比,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直接看书体的墨色是否均衡,稍微优质的书法作品字体的墨色是不会呈“块状”的,因为书法家在书写时的笔触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势必就会有轻重之分,自然墨色就会有浓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墨韵味”,这样的书法作品是很有画面感的,


诗夜城主


辨别一幅书法的优劣,书界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主要从三个方面看:①笔墨技巧;②气象韵味;③艺术源流。说实话,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在抱庸看来,这是舍本逐末,根本没有抓住书法艺术的核心精要。


首先,用笔用墨是需要的,但太过于强调线条、墨色,则是十分偏谬的,尤其是大吹特吹墨色技巧更是荒诞之极。举个例子,丑书家们就是十分强调线条与墨法的。



我认同书即画的观点,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可以当成画来欣赏的。而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也应分为形胜,势胜,境胜三品。



第一层为形胜。也就结字要美观,无论是楷是行是草,单字结字美观是基础。单字丑,书法必丑。第二层为势胜。就是书法一定要有料,有珍奇,要有顺畅之气、连贯之势。第一笔写出来,第二笔不看都知道,就是典型的“田英章”。第三层为境胜,就是书法整体的气质内涵、境界品味。



抱庸浅见,一家之言。


抱庸詩書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从专业的角度看一定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笔法,结构,章法。

笔法,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是书法三要素里面最为关键,也是最难的技法。正所谓用笔千古不易,结字随时而变。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从古到今笔法几乎不变,而结构是随着时代的审美而变化的。我想掌握了笔法,书法才算入门。欧体,颜体,柳体,赵体都有自己的笔法。

结构,也就是将笔画拼凑在一块,组成一个完整的字,字好看与否,是否别出心裁,都和结构有关。拿欧体来说,掌握笔法后,我们需要在结体上下功夫,将字写好看,起码要让人看起来舒服。比如一个人的眼睛,鼻子都非常好看,但是我把二者换个位置,那这个人还美吗?肯定没人欣赏。

章法,就是在一幅作品中如何去布局你写的字,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整篇是否连贯,气韵是否生动,都是和章法有莫大的关系。所以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在这三方面都是缺一不可的,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鉴定欣赏。



木玉轩书法


普通人识别书法优劣,就毛笔字来说我简单规纳以下几点:

一、首先点画要象毛笔字,有起笔、行、收笔的动作。而且要有力度。没有起行收动作,光用蛮力大多都被列为老干或江湖一路,无欣赏可言。

二、点画、结字要有自然变化,同画,不可千画一模,同字,不能千字一面。这要求不但是行草,更重在楷书。

三、字间要有贯气,行间应有呼应,结篇要相和谐。这些都是在自然书写中完成的。

四、款章与主体融和,洽到好处。

以上是我认为常人识别书法艺术优劣的简要的最基本的四点。





榜书书法


一、个人标准

我喜欢!

这三个字,你骗不了任何人。这是你的潜意识。

永远不要背叛自己的审美观!永远不要人云亦云!

别人把一幅作品说的天花乱坠,但是,无论是你欣赏不了也好,是作品本身就是皇帝的新装也罢,你可以尝试欣赏,但这个时间你别去学,此时的你,肯定学不来精髓的!

二、大众标准

当大家都说一幅作品好,很大概率上,这个是真好!比如,说到行书,就得说《兰亭集序》,大家认为《兰亭集序》好,好到哪了?

自然、潇洒、妍美、变化多、耐看!大家都喜欢这个风格!



所谓的大众,包括最广大的百姓,和普通书法爱好者。往往没有过深的理论,往往也是直观感受的表达!

三、书法家、书法大佬的标准。审美能力高,标准高。

比如:作品本身要富于变化,有个人的理解在里面。

往往是技术十分娴熟,往往是书法家感情丰富的状态下所写出的字,有其作者的感情、有韵味、内涵、和风格在里面。

这样的作品,并不多的!真正的好字,往往是大家都能欣赏得来,比如《祭侄文稿》、《兰亭集序》。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千古的作品,都是书法家在感情丰富的前提下,随意写出来的书稿,或者序!

随意,自然,感情丰富,这几个字给我们些许启示!能打动人的字,肯定也是在正常书写速度下,随意写的字,肯定不是刻意的!

好吧,愿你也一样,永远尊重自己的审美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