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面朝鏡子》B004——缺失的“最高指導原則”

《面朝鏡子》B004——缺失的“最高指導原則”

1

“站住,不許動,把錢拿出來!”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把兩個小學生嚇壞了。

他們不得不停下腳步,就在停下來的那一煞那,背上開始有種微微的痛感,好像有什麼堅硬的東西抵在背上。

難道是刀?難道遇到劫匪了?兩個小孩子慢慢反應過來,但卻不知所措。

天色已暗,離家不遠。他們倆很巧,讀同一所學校一個年級一個班,還住在同一個小區。

高升街小學放學後,他們一起到市委宿舍的老師家補完課,一起從育才路走到城河北巷,一起回家。

“嗯......嗯......我們......身上沒錢。”

“嗯,沒錢?沒錢可不行,必須給錢。不然,老子的倒著可不認人,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兩個小孩終於確定,背上的確是刀啊。

咋辦?不知道是不是來了心靈感應,他們倆居然異口同聲說:“我家裡有錢!你等一會,我回去拿。”

“你們家住在哪裡?”

“就是前面這個小區——興和苑。我們一會就可以拿下來。”

然後,趁著劫匪還在掂量,他們倆拔腿就跑,很快跑進了小區。

《面朝鏡子》B004——缺失的“最高指導原則”

2

“砰砰砰”,有人敲門。這敲門的聲音可不像往常,這聲音有些急促。

老爸打開門一看,是兒子,一臉慌張的兒子。

“老爸,不好了,不好了.......”老爸看見氣喘吁吁、面色蒼白的兒子,不知發生了什麼大事。

於是兒子把回家路上遇到小混混的事給老爸說了。老爸哪裡肯饒?狗日的小混混竟敢欺負到兒子頭上來了,看老子不收拾你。

於是老爸叫上老媽,帶上兒子,馬上下樓,迅速來到小區門口,四處張望,卻不見小混混的蹤影。

兒子也睜著“金睛火眼”,到處“掃描”,突然發現就在小區斜對面的電子遊戲廳門口,漏出了一個小腦袋,兒子趕忙拉了一下老爸的袖子,並用手指著對面。

老爸明白了,趕緊大步往街對面奔去,可是小混混發現“不好了”,來了個“見勢不對,趕快撤退”,飛也似的跑了。

後來老爸老媽每天晚上到小區附近的幾條街上“捕獵”,可是一無所獲。

不過從此老爸在兒子心中想形象高大了許多,由此還寫了一篇作文《超級老爸》,發佈在創新作文網上。可是老爸如今想起這篇作文,想來百度一下,居然沒找到,甚是遺憾。

《面朝鏡子》B004——缺失的“最高指導原則”

3

“如果有一天你在亞馬孫叢林裡迷了路......”

“如果有一天你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建築裡要逃生......”

“如果有一天你在半山腰遇到了山洪......”

這是國家知名畫家、作家、演講家美籍華人劉墉給他兒子劉軒的三個“考題”,並由此給出了“最高原則”。

比如在叢林迷了路,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劉軒的方法是用樹幹上的苔蘚和年輪辨別方向,而他老爸劉墉的最高指導原則是:順著小水流的方向前進!

這三個問題及其最高指導原則,後來編入劉墉的書中。在這篇題為《最高指導原則》的文章後面,有劉軒的話:

“這些“最高指導原則不難懂,但如何碰到情況時懂得運用他們,不但靠應變能力與機智,而且要靠冷靜的思考,所以我的最高指導原則是‘不要驚慌’,因為一慌張,什麼原則都亂了。”

對,特別對。想當年,兒子和他同學遇到小混混,能夠脫身,主要考的,不一定完全是機智,也不一定完全是應變能力,但一定有一點點冷靜的成分。

想當年,如果他們真的慌張到了極點,可能只有兩種選擇,第一種:第一時間逃跑;第二種: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這兩種情況的後果,都有可能不堪設想。

但你們卻有那一絲絲冷靜,居然能想到告訴小混混:身上沒錢,家裡有錢!小混混被麻痺了,然後你們趁機偷走。這當然有“冷靜”的功勞。

所以,冷靜,的確是遭遇任何突發情況的“最高指導原則”。

《面朝鏡子》B004——缺失的“最高指導原則”

4

辯論界神壇級人物、1995年國際大專辯論會最佳辯手、臺wan職業律師林正疆,在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第三季中,有一篇演講叫《辯護律師》。

這裡我想說的不是他這篇演講本身,而是演講結束後,他和導師們對話中談到的一個事情。

魯豫導師問林正疆:殺他(指罪犯)會對後來人是一個警醒,告訴你犯罪是有沉痛的代價,是要付出的,對這個話,你要怎麼辯論?

林正疆回答:以為實際的經驗,還有我接觸一些監獄負責輔導的人員,他們發現:超過90%的重大刑案,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每一個罪犯的陳述都相同,不約而同都相同,幾十年來都相同,就是在案件發生的當下,其實他是關機的!

他這裡說的關機,就當事人在當事之時,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一對夫妻吵架,吵著吵著,丈夫就把孩子給扔油鍋裡了,當然後來就被判刑了,後來無論是監獄裡的輔導員,還是心理治療師,還是催眠師,都得到一個共同的答案:

在那一瞬間,其實我關機了,等我再度清醒的時候,事情已經發生了。

這裡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當然,也說明了在出現突發情況中不少犯罪分子作為 “強勢”的一方,在他們“關機”的背後,最為缺乏的就是兩個字:冷靜!

《面朝鏡子》B004——缺失的“最高指導原則”

5

在遭遇突發狀況時,無論是兒子和他同學遭遇小混混,還是劉墉“最高指導原則”中提到遭遇叢林迷路,遭遇伸手不見五指的逃生之地,遭遇山洪暴發,他們都是“弱勢”的一方,他們的最高指導原則都是“冷靜”。

而在出現突發狀況時的強勢一方,比如前面說到的重大刑事案件中的罪犯,他們最為缺乏的最高指導原則依然是“冷靜”。

換句話說,在出現突發情況時,無論是強勢一方,還是弱勢一方,都需要補上“冷靜”這一課。

“冷靜”這一課,首先當然是家庭教育應該補上的課。

在老爸的家庭教育中,“冷靜作為處理突發情況的最高指導原則”這一課,是兒子和他同學用實踐驗證過的,可是那時那刻,老爸卻沒有悟出來。

為什麼沒有悟出來呢?當然是悟性不夠。

悟性不夠就可以成為藉口嗎?不,悟性不夠沒關係,早一點讀一下劉墉的書,早一點懂得“冷靜”這一最高原則,不就好了嗎?

要是在兒子小時候遭遇這個事之後,就能“以案說法”讓兒子“沾沾自喜”一把,該有多好!讓兒子這些經驗傳播出去該有多好。

如果更多的家長能把“冷靜”這一課早一點教會孩子,那麼人世間,就會少了很多悲劇,多了若干美好。

這,或許就是老爸寫這篇文章的一點點意義所在吧!

《面朝鏡子》B004——缺失的“最高指導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