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多情薄情亦深情!“千古第一情痴”元稹10首詩詞竟都有千古名句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1.《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簡析】《離思》與蘇軾的《江城子》、賀鑄的《半死桐》一起,被推為“三大悼亡詩”,其影響力可見一斑。這首詩意境極佳,通俗表達就是:見過了滄海之水的浩瀚無邊,其他地方的水再難入得了我的眼;見過了巫山之上的雲霞,便覺世間再無雲彩。我從萬花叢中過,就算是奼紫嫣紅開遍,也懶得看一眼,這是為什麼呢?一半是為了修道,一般卻是因為你呀!讀來心中不是不感動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愛情向來是能讓人動容的,既然今生只愛那一人,伊人已逝,心中的痛與殤還需明說麼?

多情薄情亦深情!“千古第一情痴”元稹10首詩詞竟都有千古名句

2.《遣悲懷》(三首之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千古名句: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簡析】人已仙逝,而遺物猶在。為了避免見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捨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不忍打開。作者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除了“營奠復營齋”以外,已經不能為妻子做些什麼了。於是積想成夢,出現送錢給妻子的夢境。末兩句,從“誠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說,落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末句從上一句泛說推進一層,著力寫出自身喪偶不同於一般的悲痛感情。

3.《遣悲懷》(三首之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辭。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千古名句: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簡析】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壽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沒有多長時間。詩中引用了鄧攸、潘岳兩個典故。鄧攸心地如此善良,卻終身無子,這就是命運的安排。潘岳《悼亡詩》寫得再好,對於死者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等於白費筆墨。詩人以鄧攸、潘岳自喻,故作達觀無謂之詞,卻透露出無子、喪妻的深沉悲哀。接著從絕望中轉出希望來,寄希望於死後夫婦同葬和來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靜思量:這僅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更是難以指望的。因而更為絕望:死者已矣,過去的一切永遠無法補償了。詩情愈轉愈悲,不能自已,最後逼出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作者彷彿在對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跡。真是痴情纏綿,哀痛欲絕。

多情薄情亦深情!“千古第一情痴”元稹10首詩詞竟都有千古名句

4.《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千古名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簡析】詩人為什麼如此著迷地偏愛菊花呢?三、四兩句說明喜愛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後凋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讚美。

5.《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千古名句: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簡析】空曠冷落的古舊行宮,只有宮花寂寞地豔紅。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閒坐無事談論唐玄宗。

全詩以特別的視角和凝練的語言,表現了唐玄宗昏庸誤國的事實,抒發了盛衰之感。以小見大,巧妙含蓄。

6.《離思》(其二)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千古名句: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簡析】這首詩的一、二句給人以超凡絕塵之感。碧山清泉漫流,萬樹桃花掩映,已非崔護《題城南莊》“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樓中麗人定是美豔絕倫的仙姝無疑。置景由遠及近,敷色自淺人深,焦點漸次凸現,為人物登場設置了懸念及具體環境氛圍。詩是有聲的畫,畫是無聲的詩。如果兩者與規定戲劇情景渾融,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絕佳藝術效果。

7.《使東川·江花落》

日暮嘉陵江水東,梨花萬片逐江風。

江花何處最腸斷,半落江流半在空。

千古名句:江花何處最腸斷,半落江流半在空。

【簡析】江花,指江邊之花。這句話描寫憐花傷春之情。花開花落,春去春來,本是自然現象。但是,在多情敏感的文人眼裡,卻蘊含了人生的景象。由花落春去,就會聯想到韶華已去、青春不再,就會感慨時光無情、功業未成。上面兩句所寫的意蘊正在於此。

多情薄情亦深情!“千古第一情痴”元稹10首詩詞竟都有千古名句

8.《晚春》

晝靜簾疏燕語頻,雙雙鬥雀動階塵。

柴扉日暮隨風掩,落盡閒花不見人。

千古名句:柴扉日暮隨風掩,落盡閒花不見人。

【簡析】日暮時分,應該是人歸掩門之時,但是卻不見歸人,柴門只是隨著風的吹動而自動掩了起來;花開應當有人欣賞,可是花兒落盡也不見有人。兩句雖都意在寫“靜”的境界,但表面卻不見一個“靜”字,這就是中國古典文學所追求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理想境界。

9.《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閒人不夢君。

千古名句: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閒人不夢君。

【簡析】做夢包含了希望與絕望之間極深沉、極痛苦的感情。元稹更推進一層,把不能入夢的原因作了近乎離奇的解釋:我本來可以控制自己的夢,和你夢裡相逢,過去也曾多次夢見過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顛倒,所以“惟夢閒人不夢君”。這就把悽苦的心境寫得入骨三分,內容也更為深廣。再說,元稹這首詩是次韻和詩,在韻腳受限制的情況下,別出機杼,更是難得。

10.《和樂天劉家花》

閒坊靜曲同消日,淚草傷花不為春。

遍問舊交零落盡,十人才有兩三人。

千古名句:遍問舊交零落盡,十人才有兩三人。

【簡析】人老念舊,這是人之常情。懷著滿腔期待回到故鄉,意欲與老友舊交重敘情誼、共話往事;結果,遍訪其人,只是十存二三,這其間的心理落差該有多大呢?其悲哀又有多深呢?上面兩句,所寫的正是這種人生悲哀。

多情薄情亦深情!“千古第一情痴”元稹10首詩詞竟都有千古名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