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唯品會與順豐“組隊”,互做加減法

唯品會與順豐“組隊”,互做加減法

急於提高物流效率的唯品會遇到了決定再戰電商快遞的順豐。

11月25日,電商平臺唯品會(NYSE:VIPS)宣佈,即日起,平臺將終止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快遞業務,並委託順豐提供配送服務。同時,唯品會還將保留物流倉庫等核心資產。

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表示:“通過這次的業務合作,我們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履約費用,保障‘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持續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

但就在今年8月,品駿快遞還對外宣佈,截至今年二季度,公司已實現連續22個季度盈利,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社會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9%,線上快遞業務單量同比增長840%。與此同時,品駿快遞今年上半年所有業務單元、省公司無一虧損,2019年上半年盈利已超過2018年全年水平。

在品駿快遞已實現連續盈利的情況下,唯品會為何還要終止其業務?

甩掉自營物流的包袱

按照唯品會方面的說法,受限於單平臺效應以及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物流成本是其做出這一選擇的主要原因。

“受限於單平臺效應,此前唯品會單件物流成本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自2019年年初開始嘗試使用社會化物流承接部分快遞業務(JITX)以來,至第三季度,唯品會實際履約費用和費率佔比均有所下降,預計全面切換社會化物流業務後,唯品會單件物流成本有望繼續降低”,唯品會相關人士在11月25日回覆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唯品會全資控股的品駿物流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集快遞、幹線運輸、航空貨運、倉配一體化、COD(貨到付款)等業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物流服務商,註冊資本10億元。也因為成立品駿快遞,佈局自營物流,唯品會還在當時被業內稱為“小京東”。

根據唯品會的財報,最近四個季度,履約費用率從去年第三季度的9.9%下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8.1%。其物流履約費用雖然一直同比在下降,但依然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財報中還提到,除了第三方外包物流對控費的貢獻外,四季度唯品會的訂單將直接由品牌倉庫履約,不進入唯品會倉庫,履約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唯品會的履約成本也高於同樣自建物流的京東。京東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由於規模效應擴大,平臺履約費用率繼續下降,從去年同期的7.4%下降至6.4%。

京東從2006年開始自建物流業務,2016年起物流業務開放給第三方,直到今年第二季度才實現營收平衡。但相比苦熬出頭的京東物流,品駿快遞的命運就顯得沒有那麼幸運。

除此之外,拋離自營物流也與唯品會戰略定位的改變有關。近年來,唯品會提出重返品牌特賣,聚焦核心特賣業務的戰略。在如今電商激烈競爭的態勢下,對比模式類似的京東物流此前連續十多年的虧損,以及原凡客誠品旗下如風達的遭遇賣身,此次唯品會終止品駿快遞這一非核心資產,似乎也是一種順勢而為。

唯品會方面也表示,將一部分業務交給順豐後,順豐優惠的電商價格將幫助唯品會降低物流履約成本,而順豐的高口碑,也將改善用戶對唯品會訂單配送服務的印象。

唯品會對順豐的誘惑

來自唯品會上億的訂單量也有望緩解順豐的訂單焦慮。

根據順豐官方數據,2019上半年,順豐的業務量僅為20.17億票,行業排名第五,同比去年增加了8.54%,相當於業務量第一的中通快遞的37%,比第四名的申通快遞少了10億件。相比之下,上半年全國快遞行業的業務量增長達到25.7%。

唯品會方面對時代財經的回覆稱,在與順豐達成合作之後,平臺的訂單將基本上由順豐和韻達進行配送。而根據唯品會的財報,2018年平臺的總訂單量為4.374億。今年6月,唯品會將30%至40%的訂單量分配給韻達。這意味著,未來唯品會將有超過2億的訂單量等待著順豐來承接。

與唯品會合作,也顯示出順豐再度擁抱電商件業務的態度轉向。

此前因為電商件業務帶來的利潤下滑,順豐一度放棄了這一市場。根據順豐上市之初披露的數據,在公司主推電商件的2014年,公司的營收雖然增長了112億元,但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卻減少了8.6億元,同比上一年幾乎腰斬。隨後,順豐決定減少對電商件的扶持,重新聚焦中高端業務。2015年,順豐的淨利潤再次回到2013年的水平,但毛利率依然比2013年少了5個百分點。

然而從今年開始,順豐重拾電商件業務。5月,順豐推出針對特定市場和客戶的電商特惠產品。廣州天河區某快遞網點的負責人11月25日向時代財經介紹說,目前順豐電商特惠件的單價在5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此前申通、韻達等通達系同類型的業務從5元調整至3元左右,順豐也緊跟著調整,從8元降至5元。

既然深知電商件業務是一筆賠錢賺吆喝的買賣,順豐為什麼還要再度“入坑”呢?

在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看來,順豐今年全面開拓電商物流市場,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隨著通達系等競爭對手服務的升級,順豐在品質快遞市場不再高枕無憂,必須降低身段,開拓電商件市場;另一方面,目前社會消費轉移到線上,電商物流市場是下一輪數字物流競爭的主戰場,規模業務必然帶來數據積澱,殺入電商市場,也能讓順豐得到相應的數據。

對於電商業務態度的轉向,也的確讓順豐嚐到了甜頭。

順豐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推出的電商特惠件填補了大量的業務空白,業務量連續5個月增長,三季度營業收入創新高,達到286.95億元,同比增加25.36%;淨利潤同比增長54.01%至11.46億元。

11月18日,順豐控股披露的10月份月度業務數據也顯示,在電商件市場再度發力的順豐連創業績增速新高,單月業務量件增速同比增長達到了48.47%,不僅大幅超過其他三家企業的10月業務量增速,同時也是今年以來公司業務量增速首次突破40%的一個月。

但同時,順豐控股單票收入的降幅也同比擴大,8至10月三個月的單票收入分別同比下滑了7.32%、11.32%、16.18%,總體處於減利增收的狀態。

“如果從收益率考慮,順豐不做電商是合理的,但整個物流市場都在數字化,電商件並非都是低端需求,電商快遞服務也在升級,在這一市場上順豐不能缺位,即使犧牲一定的利潤,也是值得的。”楊達卿對時代財經說。

他認為,隨著快遞業集中度進一步上升,順豐必須在電商件業務上進行卡位。雖然需要用低價策略來培養電商件市場,犧牲一定的利潤,但不這麼做,就有可能淪為電商物流市場的“局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