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從社會大環境、崇尚虛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導語:禪讓制使燕國大亂,此只是燕王噲個人責任嗎?其實不然,從社會大環境、燕王噲崇尚上古虛名以及臣子推波助瀾等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想要穩定發展,必須有適合這個國家發展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整個古代歷史社會的發展進程當中,大的社會性質變遷其實只有三次,一次是從原始社會步入到奴隸制社會,一次是從奴隸制社會步入封建社會,而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是從封建社會進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不同的社會性質所延伸出來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不同的。基本社會制度是社會性質得以確立的根本,也是一個國家想要穩定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所以說,如果不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基本的政治制度都不會改變,這一點在現在的歷史發展當中是這樣的,在古代的發展進程當中也是這樣的。在戰國時代的時候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燕國;但燕國改變的並不是基本的政治制度,而是基本政治制度當中的一個分支——皇位繼承製度。

從社會大環境、崇尚虛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熟悉歷史的人都十分清楚,無論是在封建社會,還是在奴隸制社會皇位的傳承都是依靠世襲制度來完成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嫡長子繼承製,但是燕國卻是一個例外,它所實施的並不是單純的世襲制度,而是在世襲制度當中也摻雜著禪讓之的影子,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燕國中期,燕王噲大亂燕國的事情出現。

燕國禪讓制事件的爆發,讓燕國本身就已經貧弱的社會環境變得更加的不穩定,燕王噲也因此被剝奪了追封諡號這一宗廟權力,成為了燕國曆史上一個喪國之君,更是古代歷史所有帝王當中的一個奇葩。

在這件事情當中,燕王噲確實要負大部分的責任,可是這件事情之所以能夠在燕國發生而沒有在其他國家爆發,並非只是因為燕王噲一個人的責任。那我們今天就要來看一下這個問題,來分析一下燕國在戰國時代實行禪讓制度,導致國家混亂,這一事件究竟有幾個人在推波助瀾?又有幾個關鍵因素在影響它。

燕國信守王道,實際上實行半世襲半禪讓制

第一個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上面所提到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實際上,一個君主想要在王位的繼承製度上面做大的變動,並不只有他一個人能夠做主的,而燕王噲卻可以輕鬆的在燕國推行這樣的制度,甚至已經有了將自己的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的這種實際行動發生,這說明在燕國的大社會環境之下其實一直都存在著禪讓制的影子。

從社會大環境、崇尚虛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也就是說,在那個歷史環境發展的過程當中,禪讓制並沒有從燕國的發展制度當中被剔除出去,事實上也是這樣的。在極其信守王道政治統治的燕國,它是實行半禪讓制半世襲制的,這就讓燕國有著潛在的推行禪讓制的條件,也是為什麼燕王噲的行為並沒有激起國內民眾強烈反對的原因。

燕國社會大環境存在禪讓制的影子

在此事件發生之後,燕國雖然因為這次禪讓制度變得一片混亂,但這種混亂,大多數都是因為實行禪讓制之後朝堂的混亂以及齊國的趁機攻打下造成的,燕國的治下百姓其實並沒有對這種制度的變化表現出多麼強的不同意見。

所以燕國的大社會發展背景是這種現象會發生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實際上,歷史的發展其實並不是具有太多偶然性的,這種世襲制度變禪讓制度的行為,之所以沒有在其他國家出現,是因為他們在基本的政治發展道路上走的是不同的路線。

從社會大環境、崇尚虛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楚國模仿西周分封制,實行分治制度

像是在秦國、楚國這樣的國家就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楚國實行分治制度,它的政治制度其實是模仿西周的分封制度而確立的,這種制度的確立標誌著一個共同服從對象的誕生,而這個共同被服從的對象在西周的時候是周天子,在楚國那就是楚王。

在統治前期的時候,這個象徵是這個國家絕對的話語權,而哪怕後期他的統治權力衰弱了,對他治下的勢力控制權不再那麼的強大,但他依舊是一個象徵,是各大勢力必須要拉攏的對象。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這種具有象徵意義的統領是不能夠輕易的更換的,因為到了統治的後期,他們更多的是一種代表作用,而代表作用實際上比真正的有實權的統領作用更加需要血脈的支撐,所以說在楚國或者是西周所遵從的那種政治制度之下,是絕對不會發生統治家族的變遷的。

從社會大環境、崇尚虛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秦國實行法治,君主集權制,不可能出現禪讓制

像是秦國那種實行法治的國家,其實走的是一種收攬權力的道路,可能這種方式在秦國這樣的一個諸侯國表示的不是很明顯,但在後世封建社會的時候,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之後表現得卻是十分明顯。

那時,君主不斷努力的目標就是收歸整個天下的權力,將權力集中在君主一個人的手上,所以那種實行禪讓制的改權,或者是分權絕對不可能在秦國這種國家出現。

因此我們說燕王噲之所以有實行禪讓制的想法,其實是燕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所造成的環境影響,而這種想法之所以能夠付諸實施也是因為有著大背景支撐的條件。其實環境因素是這件事情會爆發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畢竟社會環境對於生存在這個時代的每一個燕國人,都是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的,這一點不容置疑。

從社會大環境、崇尚虛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燕王噲非常崇尚上古堯舜

當然,雖然有著這樣的環境條件進行影響,但在其他君主統治的時期並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還需要來看一下燕王噲這個人本身,對這件事情造成的影響。能夠在戰國時代還推行禪讓制度,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執政能力了,而事實上燕王噲也確實是這樣一位昏庸的君主,不僅在執政能力上比較欠缺,而且他還有一個奇怪的嗜好,那就是他非常崇尚上古虛名,也就是極其看重個人口碑。

其實在很多君主身上都能夠看到這一點,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自然會對自身的聲望名譽看得比較重,但燕王噲顯然在這一方面理解錯了方向也走錯了路。他認為,古代的堯舜之所以會久負盛名,之所以會在千百年之後還被人們推崇,就是因為他們身上那種禪讓制的精神,而堯舜禹雖然表面上處在並列的地位,可是在實際當中禹的名聲卻不如堯舜,那是因為禹將權力交給了自己的兒子,而堯舜卻是真正實現禪讓制度的君主。

從社會大環境、崇尚虛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燕王噲認為禪讓制比世襲制更有利於樹立君主威望

所以燕王噲認為推行禪讓制比推行世襲制度更加有利於一個君主樹立微信擁有聲望。因此他才會選擇在燕國實行禪讓制度,企圖將燕國的權力交給沒有任何皇氏血脈的相國子之。

由此可見這個人的昏庸程度,一個君主想要名傳後世樹立威望,不是靠為國家謀取實際利益,而是靠這些投機取巧的方式,也難怪燕國會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也難怪燕王噲後來連諡號都沒有,被人們稱作是喪國之君,對於這個君主,後來人真的是想要同情都沒有任何理由的。

事實上,如果燕王噲不做這樣的荒唐事的話,燕國的發展還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也不會招致齊國的攻打,燕國也不至於那麼快的就衰敗下去,所以無論是這件事情的爆發也好還是後來燕國的急速衰敗也好,都與燕王噲這個人有著不可磨滅的關係。

從社會大環境、崇尚虛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臣子的推波助瀾推動禪讓制產生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一些臣子的推波助瀾。第一個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相國子之,在這件事情當中他是被禪讓的對象,而一旦此事能夠成功,他便能夠坐上燕國的王位,成為這件事情的直接受益者,可想而知,他對於這件事情是多麼的上心了。

子之一方面在燕王噲面前表現一種忠誠臣子的形象,一邊又招攬了一些所謂的名人異士為他出謀劃策,企圖收攬人心為自己的繼位而鋪路;而對於其他忠誠的大臣也是極盡打壓,在那個時間被子之所迫害的忠臣良將不在少數。子之的這些行為不僅對當下的燕國造成了影響,對後來燕國的歷史發展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相國子之為私利迫害大臣,想通過禪讓制奪取王位

我們都知道燕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比較弱小的國家,無論是它實行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好,還是經濟和行政發展也好,都是戰國時代比較落後的,燕國在綜合實力的比拼上面一直都比不過其他的國家,甚至就連中山國這樣的一箇中等諸侯國與之對抗都是平分秋色。

而這樣的燕國最經不起的其實就是內部的崩潰,可是子之只是一心的想要奪走燕國的王位,他雖然位居相國之位卻從來不懂得為國家謀取利益,從來不會對君主直言極諫,一個這樣的人坐在燕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上,可想而知燕國發生了多少荒唐事。實際上如果沒有子之對那些政治大臣的迫害,想必禪讓制都不可能那麼容易的就直接推行下去,子之也不可能順利地拿到燕國的實權。

從社會大環境、崇尚虛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蘇代協助子之,暗裡勸諫燕王噲實行禪讓制

第二個人是蘇代,其實蘇代這個人在古代歷史的發展進程當中,尤其是在戰國時代是比較具有知名度的,他的兄長是蘇秦,就是那位因提出了合縱的策略而名垂青史的人,是一位能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而敵百萬雄兵的縱橫家,蘇代正是學了蘇秦帶回去的鬼谷之術而成名的,成名之後的他投奔了燕國並且加入了子之的麾下,在燕王噲推行禪讓制這件事情當中沒少出力。

我們上面關於堯舜禹聲望大小的那一套理論,其實就是蘇代分析給燕王噲的,也正是因為蘇代當時在山東六國的聲名,讓燕王噲對這個人比較的信任,所以當他的想法獲得了蘇代的支持的時候便很快地付諸實施了。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蘇代雖然有一些才華,可是這個人的人品卻是不過硬的,作為一位臣子,既然投奔了燕國,就應該為安定燕國的社會出謀劃策,就應該為燕國去謀取實際利益,他卻在燕國搞起了陰謀權術,企圖讓自己侍奉的子之坐上燕國的王位,從而導致了燕國的混亂,導致了齊國的大舉進攻,其實這樣一個人,做為人臣是不過關的,如果不是蘇代明裡暗裡對燕王噲的勸諫,想必禪讓制不可能那麼快的就被推行。

從社會大環境、崇尚虛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噲為何實行禪讓制

綜述

筆者認為,燕國之所以能夠在戰國時代,這樣天下大亂的年代裡推行與時代格格不入的禪讓制度,並不單純的是燕王噲這一個君主的責任。很多時候,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發生了曲折,一個國家在歷史進程當中遭遇了坎坷和困難,人們往往會下意識地將責任全部推到君主身上。

實際上一個君主只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領頭人而已,生而為人,他們也不能夠在事情發生之前,就能準確的判斷出事情的對錯和結局的好壞,他們的領導其實也是一種探索,而既然是探索就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更會有很多不確定的事件發生。

當然,我們這並不是要給燕王噲洗白,雖然他並不能夠左右燕國的發展局勢,但是作為君主燕國的衰敗與他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我們只是說君主並非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根本,也並不是一個國家衰弱的唯一因素,在我們上面所討論的那件事情當中也是這樣的。

無論是大的歷史發展環境也好,還是燕國的政治制度也好,都是導致那件事情發生的潛在原因,而子之的奔走求助,蘇代的推波助瀾都是導致禪讓制度直接爆發的原因之一,我們其實並不能夠將這一件錯誤全部都歸結到燕王噲頭上。

這其實也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發展與君主和臣子都有極大的關係,如果君主昏庸無能就會導致國家的各方面發展都烏煙瘴氣,那如果臣子不懷好意,那麼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君主的決定,從而使社會發展變得困難而又坎坷。

所以無論是在權力的傳承上面還是在權力的授予方面,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身為君主就要設身處地的為自己的臣民去謀取實際的利益,為國家的發展尋找最為合適的道路,而身為人臣就要盡心竭力地輔佐自己的君主做出最為正確的決定,也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夠發展的更好。

參考文獻:《戰國策》、《資治通鑑》、《左傳》、《史記》、《國語》、《漢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