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賢若渴(三):鄒衍、樂毅皆為燕王來

燕昭王的父親姬噲,異想天開地把王位禪讓給燕相子之,引發了國家的動亂。齊國這時便乘亂攻燕,趙國不想看燕國獨大,便幫助公子職登上了王位,是為燕昭王。在硝煙血泊中登位之處的燕昭王,一方面要收拾國內的殘局,另一方面想著要報答齊國,即“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所以立志要使燕國復興,四處尋找治國之良才。

求賢若渴(三):鄒衍、樂毅皆為燕王來

沒有人才怎麼辦呢?燕昭王於是去拜訪老臣郭隗,說:“齊國趁我國內亂來侵略,我忘不了這個恥辱!燕國現在無力報仇,需要賢士的救助,請您推薦人選,幫助國家復興。”

郭隗給他講了個故事:以前有一位國君,很喜歡千里馬,就派人四處找,可年復一年,一匹也沒找到。有一個侍臣,打聽到某個地方的馬非常好,就趕緊報告,然後帶了千兩黃金去買馬。好不容易找到了,可誰也想不到,這馬死了。但更讓人意外的是這位侍臣居然拿出五百兩黃金把死馬的骨頭從馬主人那裡買了下來。國王見這位侍臣帶著一把馬骨頭回來,可謂是震怒。侍臣很自信告訴君王“您肯為那死馬花費重金,說明您是真心愛馬啊!這個名聲很快就會傳出去了,那千里馬也很快就自己上門了!”果真,沒多久,這位國君得到了很多千里馬,四面八方的人們紛紛給他送來了馬。講完了故事,郭隗接著說:“我誠願當‘馬骨’,為燕國效力。”

求賢若渴(三):鄒衍、樂毅皆為燕王來

燕昭王聽完趕緊拜郭隗為師,用最高的禮遇對待他。因禮待老臣郭隗,築宮而敬以為師,結果各國群賢聚集燕國,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將劇辛從趙國來,謀士鄒衍從齊國來,屈庸從衛國來,樂毅從魏國來,可謂是人才濟濟,史載“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提到這些人不得不說說燕昭王禮賢鄒衍的故事:鄒衍是陰陽五行家,當時已名聞天下,他在齊國時就受到尊重;周遊魏國時,魏惠王親自跑到郊外去迎接;到趙國時,平原君側著身子走路來迎接他,並用衣袖替他拂去座席上的灰塵,畢恭畢敬。燕昭王迎接鄒衍時,比魏趙更為恭謹。他親自用衣袖裹著掃把,退著身子邊走邊掃,在前面清潔道路。入坐時昭王主動坐在弟子坐上,敬請鄒衍以師長身份給自己授業。昭王特意為鄒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宮,供其居住講學。後人因此便用“擁慧先驅”和“碣石宮”這兩個詞語來比喻用優厚待遇尊禮賢才。昭王的這些做法應起了很大的反響,投奔燕國的士人更為踴躍。

求賢若渴(三):鄒衍、樂毅皆為燕王來

燕昭王所引發的這次人才流動,從人才學角度看,是一次反向流動。俗話說,人往高處走,一般人才都是從貧窮地流向富裕地區。當時的齊、魏、趙遠比燕國富裕。之所以出現這種反常,是因為自古以來英雄需用武之地,燕昭王善待人才的政策,讓智人賢者看到了實現修齊治平夢想的希望。於是,就出現了“士爭湊燕”的歷史奇觀。

聚集於燕都輔助趙王振興燕國的眾多士人之中最傑出的人物要數樂毅。樂毅是名將樂羊之後,才學出眾,深通兵法,曾被薦為趙國官吏,為了躲避趙國內亂,便到了魏國。他聽說燕昭王禮賢下士,隨生嚮往之心。正巧一次樂毅為魏出使燕國,燕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禮相待,樂毅頗受感動,決意留在燕國,昭王隨即任其為亞卿,委以國政和兵權。

求賢若渴(三):鄒衍、樂毅皆為燕王來

燕昭王通過黃金臺成功實施了人才政策,為他換來了巨大回報,他為招攬天下賢士而築的高臺,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人才招聘會地點的黃金臺(又名幽州臺)。這充分體現了燕昭王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態度,實為我國人才學領域開一代先河的奠基者,後來黃金臺也成為那些希望得到君王重用的士人們崇拜的圖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