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故事:婆婆生病,儿媳“出钱不出力”被小姑子埋怨:怎么?要算账吗?

都说家庭是最讲究付出的地方,可家庭也是最“计较”的地方,没有人可以只在脑海中记住别人的好,摒弃别人的坏。

恩与仇,从来都是并排存在。

以往在一些家庭矛盾中,婆婆跟儿媳或相敬如宾,或势不两立,但是她们在某些问题上,都会让步寻求平衡,比如在月子问题上,婆婆即便看不惯儿媳妇,而是会去伺候月子,再比如在养老问题上,大多数儿媳也会躬下身伺候婆婆。

大是大非面前拎得清,这不仅仅是“面子上过得去”,而是在家庭大事上这样选择,对自己以及家庭成员来讲,都是有益处的。

毕竟成年人做选择,都是权衡利弊,个人心情反而并不那么重要。

儿媳妇需不需要给公婆养老,诸如此类的讨论已然很多,但是今天还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个事例,面对婆婆养老,儿媳和女儿为何只愿出钱,不愿意出力。

故事:婆婆生病,儿媳“出钱不出力”被小姑子埋怨:怎么?要算账吗?


​一

读者李洵来找我咨询,问究竟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让他在家里说了算,我一听有点懵,往常都是女性读者来分享,冷不丁有男性读者倾诉,还是一上来就问问题,自然得好好了解一番。

李洵告诉我,家里三个女人一台戏,妻子、母亲、妹妹三个人又哭又闹,家里乌烟瘴气,他实在不知该怎么办,只能过来取取经。

了解事情始末后,我觉得李洵又难又可怜,他作为男人,别说当不了一家之主,在家里就是典型的受气包,无论是母亲还是妹妹或者妻子,他都没有能力说服,如今只能在矛盾中心遭三人责骂。

李洵告诉我,父亲去世的早,母亲一直一个人生活,最近几个月,母亲心脏不太好,做了搭桥手术,希望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

李洵面对母亲的请求自然愿意,但是即便母亲来住,家里也没有伺候她的人,因为自己跟妻子都要上班,虽然自己有个妹妹虽然是家庭主妇,可也不方便让妹妹来住,或者让母亲搬过去。

这一边,妻子听闻婆婆要来,直接告诉李洵:“妈来住可以,我提供房子提供钱,不自己伺候。

李洵愣了:“那不相当于没伺候吗?你工作清闲,又赚不了几个钱,你还是辞职在家照顾吧。”

妻子白了一眼李洵,重复说:“我挣的钱全都给你妈养老都行,唯独亲自照顾不行,你要是这么孝顺,就你辞职,或者将你妹妹叫来吧。”

李洵再三劝说无果,他只好跟妹妹商量能不能将妈接到她家,或者她来家里照顾几天。

妹妹却问:“凭什么要我来照顾,嫂子呢,她怎么不去?”

如此一来,两个人将老母亲踢了皮球,李洵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故事:婆婆生病,儿媳“出钱不出力”被小姑子埋怨:怎么?要算账吗?


在李洵的家庭矛盾中,有两个问题是重点。

首先,为什么儿媳妇宁愿出钱都不出力?

李洵告诉我,曾经家里没钱,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是老丈人卖了一套房子才给他们买了房子,小两口住进来后原本和和美美,谁也没计较到底是谁掏钱。

但是母亲非要跟着一起住,还叫上公公一起,两辈人在一起积攒了不少矛盾。

再加上等到小两口有了孩子,母亲以老家有事为由,不伺候儿媳坐月子,等到孩子一两岁了才来看几眼,妻子就记恨上了。

妻子说:“我最困难的时候你不帮我,那我也不帮你。”

再加上这么多年,两人一直不对付,无论是家里的鸡毛蒜皮,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母亲都是老传统老思想,自然少不得争论。

李洵说他也曾试着调节过,但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知不是凭第三方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大家成为一家人这么久,婆婆懂儿媳,儿媳懂婆婆,期间的矛盾早就不是说消弭就消弭的。

李洵的妻子说:“我出钱已经仁至义尽了,现在想断我的工作,连门都没有。”

看到妻子这么坚决,李洵只好求助妹妹帮忙。

故事:婆婆生病,儿媳“出钱不出力”被小姑子埋怨:怎么?要算账吗?

那么,为何妹妹作为亲生女儿,为何不愿照顾母亲?

原因很简单,四个字:重男轻女。

李洵的妹妹从小过得很苦,经常受父母责骂,父母因为喜欢男孩,一碗水端不平,好吃的好玩的都给李洵,妹妹拥有的永远比李洵少。

所以妹妹从小与父母并不亲,农村人尤其相信“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今在家庭里,自然应该享受福利较多的哥哥承担养老责任,妹妹认为自己有家庭,应该再掺和哥哥的家事。

李洵妻子的提议让小姑子感觉到了冒犯,所以两边一合计,干脆三个人坐在一起商量养老问题吧。

于是三个人刚落座,小姑子就直接拍桌子责难嫂子:“你这是不孝,我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凭什么我哥享受家里的所有利益不养老,反而得我这个从小受委屈的养?

嫂子回怼:“我不孝顺,怎么?要算账吗?你问问你哥当初家里的房子谁买的,孩子谁管的?问问咱妈在我困难的时候帮过一点吗?你是嫁出去的闺女不嫁,难道就得我这个嫁进来的闺女背锅?”

李洵忙在一旁调和:“都得养,都得养你们别这么自私。”

这句话一出,可算是真的捅了马蜂窝。

故事:婆婆生病,儿媳“出钱不出力”被小姑子埋怨:怎么?要算账吗?


对于妻子来讲,同意出钱养老已经仁至义尽。

对于妹妹来讲,能远离不来分家产就是仁至义尽。

但是对于李洵来看,赡养父母不可推卸,谁都得养,而且得尽心尽力。

实际上,子女养老在法律上自有规定,妹妹拒绝养老的想法站不住脚,反而妻子愿意出钱,就已经很不错了。

最后李洵说,妻子和妹妹愿意共同出钱给母亲请护工,每周每人拿出1-2天时间照顾老人,如此一来,矛盾算是解决。

但是总归来说,凡事自有因果循环,可见李洵的母亲确实年轻时没有善待儿媳和女儿,否则也不会到老也没有子女愿意近身。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能多帮帮家庭成员就多帮帮,能与人为善就别结仇,哪怕是为了自己老了以后有个依靠,也需要对子女好一些。

故事:婆婆生病,儿媳“出钱不出力”被小姑子埋怨:怎么?要算账吗?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与人结仇”的老年人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