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历史趣谈——李斯为什么能从老鼠身上悟出人生哲理?

李斯为什么能从老鼠身上悟出人生哲理?

历史趣谈——李斯为什么能从老鼠身上悟出人生哲理?


老鼠、厕所、粮仓,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道理?2000多年前,李斯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进而追求功名利禄,权势滔天,却最终贪恋权势,酿成大祸,终落得被处腰斩、三族具诛的下场,令人唏嘘。

两只老鼠的命运

李斯原本是楚国上蔡人,平民出身,年轻时候在郡里混了个小吏做,天天也就是混日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虽然他也不甘心,却不知道路在何方。

有一天,李斯在厕所里遇到了一只瘦老鼠,这只老鼠在吃脏东西,身体紧绷,眼睛四顾,一旦有人或狗接近,这只鼠就仓皇而逃。

几天后,李斯在粮仓里又遇到了一只肥老鼠,这只老鼠正在悠哉悠哉的吃粟米,既不担心有人、狗去惊扰它也不害怕没地方跑。

两只老鼠截然不同的命运给了李斯很大的震撼,长久以来的困惑解开了。他得出了影响了他一辈子的结论: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于是,李斯辞了工作,去跟着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他略作思考,得出只有到秦国去才能实现他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他辞别荀子的话同样充满了功利性,他说:

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卑贱是可耻的,穷困是悲哀的,唯有荣华富贵才是人生该有的配置。

谏逐客书

公元前247年,李斯到了秦国,正好赶上秦庄襄王去世,秦王政继位,彼时,秦王政年幼,才13岁,仲父吕不韦任秦相,把持朝政,于是李斯做了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任命他为郎官,李斯找到机会游说秦王政抓住机会图谋霸业,秦王政于是利用外交收买他国权臣,刺杀他国名士,离间他国君臣,从而达到强秦弱他国的目的,李斯因而成为客卿。

李斯逐渐获得了秦王政的信任,但有一件事的发生差点让李斯失去在秦国致仕的机会。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秦国暗流涌动,有人告发了嫪毐与太后通奸并图谋造反,秦王政迅速平定了嫪毐的叛乱,嫪毐被杀,三族被诛,嫪毐和太后生的两个儿子也没有幸免。

嫪毐是吕不韦推荐给太后的,吕不韦也在秦王政的黑名单里,于是不久之后,吕不韦被免去相位,迁去封地。联想到之前的郑国渠事件,秦国的贵族们开始攻击外来官员,请求秦王政驱逐他们,秦王政也厌烦了这些人,于是下逐客令,李斯赫然在列。

眼看政治前途毁于一旦,李斯赶紧上《谏逐客书》,举例说明秦穆公时期的百里奚,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时期的张仪和秦昭襄王时期的范雎,来说明他们来到秦国做出的贡献,等等。终于让秦王政取消了逐客令。重新重用李斯,李斯辅佐秦王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秦王政成为皇帝,而李斯也由廷尉变为宰相,权倾朝野。

权倾朝野

李斯终于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权倾朝野,荣华富贵随之而来,当时,李斯的大儿子李由成为三川郡守。李斯的儿子们娶的都是秦国的公主,李斯的女儿们嫁的都是皇室子弟。

但是李斯也不是没有隐忧,当李由请假回家时,李斯设下宴席,文武百官都来庆贺,门前的车马竟有千数。

李斯想起老师的话:“物禁大盛”,凡事不可太过了,他已经从一个平民做到了位极人臣,然而物极必衰,未来又会怎样呢?

虽然他有这样的慨叹,却没有急流勇退的觉悟,也没有舍去荣华富贵的智慧。正因为如此,一代名相的晚年犯下了大错误。

晚节不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中车府令赵高、左丞相李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等随行。七月,到了沙丘,秦始皇已经病的快不行了,就命赵高写下诏书让公子扶苏赶回咸阳参加葬礼,意在让扶苏继位。

然而诏书还没发出,秦始皇就去世了,君王在外面去世,容易引起大乱,于是李斯要求秘不发丧,而赵高撺掇胡亥继位,胡亥同意后,赵高又去说服李斯同意扶立胡亥,刚开始李斯还拒绝,后来赵高说扶苏继位则蒙恬之位会在李斯之上等等,终于李斯被说动了,两人伪造诏书,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又逼迫公子扶苏和蒙恬自杀。

做完这一切,李斯并没有真的保住了荣华富贵,相反,灾难很快降临。

赵高扶立胡亥继位有功,成为胡亥身边的大红人,甚至能左右胡亥的政令。胡亥继位后,加重赋税,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李斯上书谏阻反被扔进狱中,李斯在狱中数次上书,却都被赵高扣留,赵高更是诬陷李斯和儿子理由意图谋反,对其严刑拷打。李斯受不住终于承认了强加给他的罪行。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处腰斩,三族被诛。

回过头来再看,那两只老鼠究竟是成就了李斯,还是害了李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