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弟兄》:鲁迅和自家弟兄难以割舍的情谊,又爱又恨的内心挣扎

鲁迅先生三兄弟在中国历史上都非常有名,一个是文学巨匠,一个是大汉奸,一个是大干部。但据说三兄弟并不和睦,鲁迅和二弟周作人曾经一度重重矛盾,冲突不断。其间有什么世人不知的秘密在吗?

也许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弟兄》里可以找到一些端倪,鲁迅和周作人的矛盾难道是不可化解,苦大仇深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弟兄》:鲁迅和自家弟兄难以割舍的情谊,又爱又恨的内心挣扎


《弟兄》是1926年发表在《莽原》上的一部短篇小说,后收录在《彷徨》中。这篇小说是非常成功的一部讽刺小说,堪比《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深刻,丰满,心理刻画细腻,讽刺了虚伪自私的人性。

小说主要说的是主人公沛君的弟弟生病后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自己的玄幻和梦境表现他表面慈爱,但在遇到切身经济利益后自己的自私、阴暗、丑恶的一面。

本文将从故事主旨,表现手法和联系作者本人生活三个方面来解析小说《弟兄》。

  • 金钱是考验兄弟情的试金石
  • 心理刻画和对比,烘托的写作笔法
  • 鲁迅和周作人之间的兄弟情意
《弟兄》:鲁迅和自家弟兄难以割舍的情谊,又爱又恨的内心挣扎


1.金钱是考验兄弟情的试金石

沛君是公益局的职员,他的同事秦益堂的儿子之间矛盾重重大打出手,互不相让,而大家都知道沛君和弟弟靖莆关系融洽,让人们非常羡慕。如沛君自己说的“我真不解自家的弟兄何必这样斤斤计较,岂不是横竖都一样”,这是沛君在弟弟没有生病时说的话,他对弟弟很关心,很照应。

当被医生白问山诊断后他不镇定了。弟弟得了猩红热,这个病迟早是个死,所以他想到了非常现实的问题,家计怎么支撑,靠自己能行吗?自己三个孩子,弟弟家两个孩子,让谁上学,不让谁上学,厚此薄彼,终会让人说自己薄待了弟弟家的孩子。

想到自己菲薄的工资他不能淡定了,可怕的想法萌发了,他想让弟弟死去,他想杀死弟弟!

弟兄间的情谊在现实和金钱的考验面前,轰然倒塌。他不再是那个慈爱的哥哥,而是一个自私,无情,虚伪的兄长了。他在同事面前表现出来的兄弟间的亲密,和睦,“弟兄怡怡”的假象暴露出来了。但他强烈掩饰,还想保护自己的这个名声,“看见许多熟识的人们在旁边交口称赞”自己的高尚品德,自家弟兄亲密无间,不分彼此。

可是他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内心的挣扎,痛苦,自私,残忍爆发了,是什么压垮了他?是现实的困顿生活,让他不能维护和弟弟的亲情。

所以小说的主旨就是,一切以经济利益为转移的社会,弟兄之间的关系难以维持,终将暴露出人性的自私和残忍。

《弟兄》:鲁迅和自家弟兄难以割舍的情谊,又爱又恨的内心挣扎


2.心理刻画和对比,烘托的写作笔法

在等待医生到来时前,小说里用了大量的情境描写,汽车的汽笛的呼啸声,皓月,古槐,乌鸦叫,邻居低吟“先帝爷,在白帝城”,都让他如坐针毡,这里烘托了他胡思乱想的心理。

后来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收殓弟弟的尸体,梦见荷生满脸的血,许多人都来攻击他。他还不忘记为自己开脱,“我决不至于昧了良心”。

梦境就是人的潜意识的表现,潜意识里人一旦有了想法,就会压抑不住,这是心理学中潜意识心理在小说里的表现。鲁迅小说一般往往不运用直发胸意,而运用曲折隐晦暗示表现出来。

《弟兄》:鲁迅和自家弟兄难以割舍的情谊,又爱又恨的内心挣扎


3.鲁迅和周作人的兄弟情

鲁迅和二弟的关系并不好,据说原因是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的霸道,强势而起。原先鲁迅三兄弟和母亲一大家人都生活在北京一个大四合院里。朱安不识字,经济就由周作人妻子来管理。但这位日本女人并不贤惠,花钱大手大脚。不免有冲突和矛盾发生,其间兄弟两个曾经绝交,还曾动过手。

所以鲁迅就带着母亲和朱安离开了那个大家庭,从此兄弟失和。鲁迅一度很痛苦,手足之情的伤害让他无法释怀。1917年,周作人病了,鲁迅不久就写了这部小说。其中用意不免体现出来。鲁迅看重兄弟情,一生中他一直关爱弟弟,即使兄弟反目,也没有割断他们的联系。

在外他们还是站在一起,共同对外的。所以小说是鲁迅先生对自身潜意识的挖掘,对自家弟兄有怨有恨更有爱,内心的挣扎就是爱的表现。

鲁迅去世前一直在看弟弟的作品,他的书桌一直都放着弟弟的书,而1966年周作人也在看鲁迅的小说,研究哥哥的作品。他创作了《鲁迅的故事》《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来纪念哥哥。可见兄弟之间的情谊是深厚的,一点矛盾和冲突割离不了亲情。

《弟兄》:鲁迅和自家弟兄难以割舍的情谊,又爱又恨的内心挣扎


所以这部小说是鲁迅反思自己,反思人性弱点,讽刺人性善良和凶恶挣扎斗争的作品,剖析当时国民心理的作品,文中运用心理刻画和情境烘托表现人物,叙事生动,是一步不可多得的大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