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崖山之战,如果宋朝不和元军死拼,而是主动撤退,还有机会反攻吗

1279年,元灭宋的崖山之战,元军张弘范等部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一战击溃南宋军民20万人。此战过后,南宋宣告彻底灭亡,对华夏影响较为深远,网络上甚至有“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说法。

张世杰虽然勇敢坚定,但终究身死国灭,结果已经注定。但想象一下,如果宋军不是在崖山跟元军死磕,而是远走异国他乡,蛰伏起来休养生息,以后是否会有机会重回中原,恢复宋朝江山呢?

从航海技术上看,宋朝已经很高了。宋朝的舟船船体高大,结构坚固,船头小而尖,呈V字形,更利于破浪,密封隔仓也已经在船上出现,这些进步都有利于船只的远航。

崖山位于广东江门新会,南宋军民如果要出逃到台湾、东南亚等地,从航海技术支持上看,没有问题。


崖山之战,如果宋朝不和元军死拼,而是主动撤退,还有机会反攻吗


技术上可以达到,目的地有几个选择呢?

选择一,台湾。

台湾离崖山最近,退到台湾比较容易做到,那么台湾的选择怎么样?

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军舰就曾巡逻到台湾附近海域。不过到了南宋,台湾和几百年前差不多还是一个样子,没有得到开发,岛上地貌以丛林为主。

丛林地貌,植被恢复能力强,开发非常缓慢。另外原始森林通常都有大量瘴气,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容易引发疾病,还有洁净的饮水也是个问题。

台湾当时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不过这还不是罪主要的,主要问题是随着人口的涌入带来的食物供应问题。

南宋军民共有二十多万,如果一下子涌到台湾,食物供应将成为最大问题,因为当时的台湾养不活这么多人,靠耕种见效太慢,岛上又没有多少原住民,他们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供给,如果没有吃的,那一切都是空谈。

以明末郑成功为例,在他还占据福建、广东局部时,还能有力量反攻清朝,等到彻底退到台湾后,就再也无力发起反击,只能困守台湾。

另外,元朝也不是吃干饭的,南宋可以退守台湾,元军也可以像几百年后的清军一样进攻台湾,元朝背后有庞大的资源支撑,台湾要想守住,也比较困难。


崖山之战,如果宋朝不和元军死拼,而是主动撤退,还有机会反攻吗


在东南亚方向,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占城或越南。

如果是占城,相对比较容易。占城国力最鼎盛的时候是8-10世纪,曾经对外扩张,甚至与当时的盛唐发生过几次战争。

到了宋朝,占城国力已经衰弱,但还是发兵入侵过宋朝,两家曾经是对手。

不过到了崖山之战时候的1279年左右,占城国力已经衰弱,并且不断和真腊发生战争,曾经亡国又再次复国,但国力已大受影响,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如果宋军退到占城,占城当地人未必愿意接纳,但宋军人数和兵力占优,凭借武力应当可以在占城谋得一席之地。

问题是元朝也惦记着占城,在灭亡南宋后,元军曾几次入侵占城,占城国王逃到了山里,最后遣使求和。如果有宋军在,占城可以和宋军联合对抗元军,胜算大增,并且,在有共同外敌的情况下,比较容易达成一致。

越南其实和占城类似,他们也是元朝惦记的对象。元军第三次出征占城时,假意向越南借道,来一出假途代虢的好戏,被越南识破后,元朝与越南爆发战争,最终是越南胜利。

越南要对宋朝更友好一些,军事实力也更强大,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越南显然也不会允许20多万人呼啦一下子来到自己国土,占去好大一片地,,如果两国不能达成一致,势必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

但越南和占城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将遭到元朝入侵,和占城一样,如果有元朝这个共同敌人,越南和宋朝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就很大,宋军和越南军联手,对抗元军也有把握得多。


崖山之战,如果宋朝不和元军死拼,而是主动撤退,还有机会反攻吗


当然,还有方案是以占城或越南为暂时落脚点,修整过后,起航前往菲律宾或马来等地区,当时这些地方还没有大的势力,占领起来相对容易得多。

但实际上,不管逃到哪,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力反攻,很可能就此与当地民族融合或被其同化。而就算南宋遗民们念念不忘回归故土,也要到元末才能等来机会,但是元末已经不是宋朝的天下,当时的众多枭雄——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哪个都不是好对付的,宋军就算回到中原,也很可能有心无力,再一次遭遇失败。

不过,如果宋朝遗民能在海外安顿下来,就算回不到中原,也能把华夏衣冠留存下来,为我们今天提供更大的文化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出逃的选择要优于在崖山死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