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古代佛教道教都曾盛极一时,但为什么无法形成神权社会?三个原因

我国古代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佛教道教等都平时占据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古人往往也都虔诚,尤其在乱世中,宗教给人一种心灵的寄托,他们描述的未来美景让暂时饱受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生活的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胡乱华之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各地大大小小建立几十个政权,其次就是五代十国时期,也是一时间几十个政权,建立者各怀鬼胎,不同的时期倾向于不同宗教。

古代佛教道教都曾盛极一时,但为什么无法形成神权社会?三个原因

鸡鸣寺佛墙


当权者的倾向并没有导致神权无限扩大,世俗社会遭遇动荡,神权获得一定的发展之后,世俗社会稳定,接下来的皇权就会对神权进行一次权力清洗以保证自己的权力不受第二势力挑战,比较知名的就是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来自于当权者的打压无可否认的是造成神权不能威胁到皇权的原因,可是在平民中,只要在太平社会时间间,神权一样举步维艰,没有动荡,暂时获得安稳的人会立刻放弃神权。

在混乱岁月,神权抚慰饱受苦难的人的心里,但是,当战乱弭平,生活秩序重新得到恢复,普通人对宗教的热忱就会一落千丈,重新走回务实的路线,面朝黄土背朝天,将未来的希望从寺庙拉回来,寄托在自己手中,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在这个背景之下,宗教以及他背后的神权从来都不是社会的主流,甚至只能作为一个工具,如同麻醉药一样,用完就放在一边,于是,绝大多数时间,神权都是皇权的附庸。作为一个世俗化的社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歪史认为主要是这几点原因导致。

古代佛教道教都曾盛极一时,但为什么无法形成神权社会?三个原因

南京鸡鸣寺


第1, 百家争鸣的思想很难让任何一家独大。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环境奠定了华夏民族包容多元的民族性格,诸侯国之间激烈的竞争保证了诸子学说有效传播。经过几百年的文化传承,各家的学说互相影响,即使后来法家和儒家独大,到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朝廷的独尊并没有打压其他的诸子学说,仅仅就是台面上不再推广。

古代佛教道教都曾盛极一时,但为什么无法形成神权社会?三个原因

佛像


但是在民间,诸子,反而更好的保护起来,为后来的人们接触了解。历朝历代都有人前仆后继的辑录刊行,这一些多元的思想又保护了我们先民的脑子不被某一个主张封闭固化。独尊儒术的政策保证儒家学说始终都是显学,封妻荫子,家国天下一直是士子的终极目标。

第2, 以人为本,崇拜祖先的习俗根深蒂固

自从商朝、周朝以来原始先民敬天法祖的习性加上以人为本的社会风气经历两朝的持续巩固在春秋时期已经变成全民运动,华夏衣冠礼乐成为支持当时中原地区唯一动力,兼容并包的性格能勾及时吸收周边四夷的良好文化,同时激烈的竞争逐步排除自身缺点。尧舜禹以来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来没有因为易代而改变。吊民伐罪成为反抗强权的主要借口。

古代佛教道教都曾盛极一时,但为什么无法形成神权社会?三个原因

道教三清


适时的变通让华夏族更加强大,灵活,这个就是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它不仅弭平赵国南北差异的文化,又增强自身军事实力,成为战国后期能够抵抗秦军的唯一力量。

第3, 狂热的宗教无法消除残酷的现实打击

宗教的核心就是神权,神明主宰一切,在这个口号号召之下,貌似做什么都是正义的,因此有很多狂热的人员往往企图建立神权统治,但是这个目的从来在国内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我们先民在面对神仙、理想未来利益的时候,更多的人往往注重眼前利益,务实的民族性,加上封闭的小农社会只看重当下。

这就是当乱世来临,神权会井喷式的扩张,一旦战乱弭平,神权马上就衰落,因为大多数人都去用双手经营人生,对于诸多神灵未来的描述不去继续支持。从而使得神权失去底层支持,后劲不足。

古代佛教道教都曾盛极一时,但为什么无法形成神权社会?三个原因

耶稣受难


这也就是自官僚社会以来诸多借口宗教发动的战争往往都虎头蛇尾,譬如东汉以太平道为借口发展的黄巾起义,元明清时代白莲教起义,最为声势浩大的莫过于太平天国,但是也都一样没有一个取得建设性的成绩。

主要是因为狂热的宗教支持者在现实的残酷血腥打压之下纷纷清醒,对自己的信仰发生质疑,进而务实的性格让他们不在去支持当初的信仰,转而寻求自己的当下利益。

概括这一些,几个对联就可以完全描述千百年以来国人的性格:

耕读持家久,诗书济世长!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

耕田犹在读书之上。反应的是小农社会的世界观,先顾眼前,再谈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