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在疫情期间做好学习、运用《论语》的相关语录?

追忆0北栀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在疫情期间学习要更加多思考,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就有可能学的越多,受蒙蔽越多。但是如果只思考不学习,自己的疑惑也不会得到解答。所以疫情期间要比平常学习更加细致仔细,有疑问及时请教。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在学习期间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要明白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会的,不能不懂装懂,或者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已经懂了,但实际上不懂。

3.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工具就是课本和文具。对于课本,要提前进行预习,对于文具,要提前准备好,避免在网课期间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梅讲成语


1、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生坐标,在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的强调出来,而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是对我们学习阶段的一种要求。当今社会,学生的所学所思,比起古人,多的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已经不是十五岁立志为学,而是从五岁六岁,或者是从两三岁,所以你觉得疫情期间,你就可以对学习有所懈怠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疫情当下,如果你连学习的志气也没有,还需要别人去时刻监督你,训诫你,你觉得你还有什么发展和方向。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个有志於天下太平的人,如以自身的衣食不美好为可耻,那便不足道了。疫情当下,不要因为我们不能去学校,而荒废自己,只有自己想学,愿意学,就能克服各种困难。

将学习这种事情变成习惯,当学习这件事情变成为习惯之后,就已经在融进我们的言行中,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事情。


吾名跳梁小丑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孔子说:“一天到晚吃饱了撑的,只涨体重,不长见识。不是有下棋的游戏吗,哪怕是下下棋也比一天睡十几个小时的死肥宅猪头要好嘛!”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孩儿们呐!咋不乘此机会学学《诗经》呢,它可以激发意志,情感;可以观世间万物,人情世故;可以合群(共同切磋琢磨《诗经》,明白与人交往的道理);可以感同身受发发牢骚;明白如何孝敬父母,侍奉君主;这些大道理,大智慧你都学不会没关系啊!至少,你可以认识一些虫虫鸟鸟,花花草草啊!”


以下为杜撰:


子曰:“二三子,叩原壤之杖何在!”


小李上学


从第二生命形态学《国学超能儿童十六法则》一书中,为大家拆解。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我们时常听到有些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都会说:“你要好好学习啊”“你要好好复习啊,好好复习你才能记得住啊,还有的父母抱怨孩子:“你怎么就记不住啊?你怎么就边学边忘呢?”如果父母经常这样说,孩子是不明白的。那么什么记忆力,它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呢?它和强大的刻画记忆能力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如果帮助孩子拥有强大的刻画记忆能力呢?

刻画记忆能力包括语听学习记忆和视肢学习记忆能力,

“学”的过程,是由视肢接受和语听接受两个部分组成的。

“习”的过程,是使用知识的过程,是通过肢体和视觉、语听通道使用所学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思维输出的过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刻画记忆能力必须是“学与习”紧密结合,只有学习了知识以后经常性的使用,才能形成记忆。如果在疫情期间不能经常使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就只能形成印象,不能形成记忆,这样就可能导致不能形成足够量的目的、想法,形成的目的、想法不能与客观世界对应,其中任何一种结果都不能让我们收获快乐。



天津辅尔特教育王晓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TKD田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切时处,境缘都是我们的老师,好的,我们向他学习,坏的,我们警惕自己不犯他这样的过失,时时反观内省,觉照自己的身口意(行为、语言、念头),那么我们每天、时时都可以进步。



顿伟妙生


首先《论语》全文不是很长,而且各条单独成章。网上资源一大堆,找过来就慢慢读吧。然后再选自己感兴趣的再仔细研读。


崔宝明字明月


学《论语》和疫情关系应该不大。

可以从主题方面来学习。

可以看看《论语》中关于“国家”和“团结”的语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