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这里曾是繁华的鸿沟古镇,一场大水过后,易名为“锄沟”

柳林县是山西省吕梁市的一个下辖县,地处吕梁山西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柳林县的西面奔腾而过,因着这条河,柳林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柳林县是一个年轻的县,1971年才诞生,但这片土地却是古已有之,堪称历史悠久,矿藏丰富,人杰地灵。

锄沟村隶属柳林县柳林镇。这里民风淳朴,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村内有两座大型煤矿——同德煤矿和龙门塔煤矿。

这里曾是繁华的鸿沟古镇,一场大水过后,易名为“锄沟”

1935年的锄沟村一角

锄沟村地形特殊,一条长长的鸿沟将村子一分为二,鸿沟的两边是两座突起的小山,村民依山而居。据《柳林县志》记载,如今的锄沟村,古称鸿沟镇。狭长的鸿沟上曾架有三座铁索浮桥,天堑变通途,鸿沟两边的居民来往更加方便。

受自然的馈赠,当地冶炼业和烧窑业非常发达,烧制出来的产品畅销各地。可以想象,几百年前,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场景。

现在的鸿沟已成为一条贯通南北的公路。隋朝时,鸿沟里流水汤汤,河水哺育着两岸的人民。鸿沟的两边排列着众多的店铺,每到集市日,这里人群拥挤,集市上的叫卖声不绝。四方八乡的村民都来赶集,有卖小吃的,有卖布匹的,有卖农产品的。

据古籍记载,当时的鸿沟古镇两岸沿街曾建有九座过街楼,临街有元盛当、新盛当,源兴号、聚兴号等老字号商铺,当时的盛况,可想而知。

这里曾是繁华的鸿沟古镇,一场大水过后,易名为“锄沟”

锄沟村古院落

后来,有一年,当地连下了十几天大雨,鸿沟里洪水大发,水位大涨,架在鸿沟上的三座铁索浮桥被洪水冲断,鸿沟两边的九座过街楼和众多的店铺也被洪水冲走了。

这场大洪水过后,鸿沟古镇相当于遭了一场大劫难。以前繁华的集市不见了,本来是造福人民的鸿沟也变成了死亡之地,沟里横尸遍地,恶臭满天,血迹斑斑。

鸿沟水一连流了一个月,才将这场灾难留下的“劣迹”冲刷干净。居住在鸿沟两边高地上的村民重新振作起来,忘掉忧伤,开辟未来。他们意识到鸿沟不是理想的居住之地,一场大水就可以将一切毁掉。

于是,在镇长的带领下,村民们来到了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带开设店铺,重整旗鼓。由于当地人娴熟的手艺和诚信的经商作风,再加上当地优质的矿产资源,这里烧制出的青砖很快又畅销起来,名声远振千里。

这里曾是繁华的鸿沟古镇,一场大水过后,易名为“锄沟”

锄沟村民居,系唐代砖窑

由于认识有限,人们认为“鸿沟镇”的镇名太不吉利,因为“鸿”与“洪”谐音。对于多年前的那场大洪水,人们心有余悸,几乎每家都有亲人葬身于洪水中。村民们遂将“鸿”改为“锄”,代表铲除奸恶,铲除洪灾的意思。

从此以后,“鸿沟”便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锄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