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花了四十四億錢 搶了八百萬馬牛羊 此漢末名將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

國恆以弱滅,漢獨以強亡。漢朝強悍到什麼程度?強悍到即使皇帝昏庸無道、朝中奸佞橫行,但是漢軍仍然是無敵的。所以在三國那個亂世,董卓、曹操、袁紹、劉備、孫權打成一鍋粥,周邊異族也只有躲在角落裡發抖的份兒,無論是曹操還是董卓,打起他們來都像大人揍小孩。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東漢最黑暗的時代之一,也就是劉備流著眼淚切齒痛恨的桓帝靈帝執政的時候,漢軍的戰刀依然雪亮,這也是那個時代唯一的亮點。這期間出現了一位戰功可以跟衛青霍去病媲美的漢軍名將,他與羌人在兩年間交戰一百八十次,花了四十四億錢,搶了八百四十二萬頭牛羊,斬獲敵首三萬八千六百多,自己卻只陣亡了四百多人——這是漢代乃至整個古代收支賬目最精確的對外戰爭。但是指揮這場戰役的漢末名將因為跟宦官站在一個隊伍裡,殺過不少文人,所以他在歷史上的聲名並不顯赫,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怎麼念。

花了四十四億錢 搶了八百萬馬牛羊 此漢末名將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

漢靈帝這個人大家想必都比較熟悉,他就是那個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劉宏(1跟劉備的父親劉弘同音不同字), 這廝賣官鬻爵明碼標價,寵信宦官釀成黨錮之禍,但是他的血管裡流的畢竟也是大漢熱血,打起異族來毫不手軟也捨得花錢,在駕崩前一年還親自舉行盛大閱兵式,親自跨馬持劍檢閱軍隊——西園八校尉就是他設立的,曹操當時是其中的典軍校尉,袁紹是中軍校尉,右校尉是替袁紹看守烏巢的那個淳于瓊。

花了四十四億錢 搶了八百萬馬牛羊 此漢末名將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

但是咱們今天要說的不是曹操袁紹,而是當時更高級的將領,曾任司隸校尉、兩次出任太尉的段熲(jiǒng,隋文帝手下有個大將叫高熲)。這個段熲似乎一直就沒站對位置,當護羌校尉的時候,明明打了勝仗,三仗斬“雜種羌首(這不是罵人,就是那個名字)”一萬多,但是卻莫名其妙地背了黑鍋,官職被一免到底去當了苦力。後來在數千老百姓鳴冤,段熲這才重新穿上官服,出任幷州刺史。這才有了延熹七八年那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花了四十四億錢 搶了八百萬馬牛羊 此漢末名將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

漢桓帝賣官鬻爵的錢唯一一次花在正地方,可能就是充作軍費了,他給段熲三年的軍費預算是五十四億錢,但是等到段熲和皇甫規張奐(並稱“涼州三明”)打了一年,“斬首二萬三千級,獲生口數萬人,馬牛羊八百萬頭,降者萬餘落”,軍費卻還沒花到一半。要知道當時東漢的平均物價是耕馬每匹八千到兩萬錢,普通戰馬兩萬到十萬錢,好馬二十萬錢;牛每頭五千到八千錢;羊每隻三五百錢。段熲一算賬:打羌人大賺了一筆,咱們還得接著打!

花了四十四億錢 搶了八百萬馬牛羊 此漢末名將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

打完仗算完賬的段熲給漢靈帝上書:臣知道東羌雖然人多勢眾,但也不過是烏合之眾,您給我的五十四億預算,我花了一年,才用了二十億,還沒花上一半,但是已經搶回八百萬馬牛羊了,這仗打起來只賺不賠,咱們應該乘勝追擊滅了敵人的種。“臣奉大漢之威,建長久之策,欲絕其根本,不使能殖。”

花了四十四億錢 搶了八百萬馬牛羊 此漢末名將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

段熲不但撓到了漢靈帝貪財的癢處,心腸也夠硬的,他的“欲絕其根本,不使能殖”,就是要滅了羌人的種。漢靈帝一聽打仗只賺不賠,那當然樂見其成:打吧,我在精神和物質上都支持你,把馬牛羊給我趕回來就行——不知道曹操的虎豹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的戰馬是不是段熲搶回來的。

花了四十四億錢 搶了八百萬馬牛羊 此漢末名將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

段熲之所以敢打羌人並以此為樂,那也是仗著漢軍強悍的戰鬥力。在一次戰鬥中,段熲不到一萬漢軍對陣數不清的羌軍——確實是數不清,漫山遍野都是,望也望不到邊。但是段熲和漢軍感興趣的不是有多少敵人,而是“輜重牲畜,累累不絕”。段熲戰前動員:“我們已經離家數千裡,只帶了半個月糧草,打贏了啥都有,打輸了輸光光!”下令:“前張強弩,次持長矛,又次挾利刃,共列三重,輕騎分駐兩旁,成左右翼。給我殺!”其實把“給我殺”換成“給我搶”更合適。

花了四十四億錢 搶了八百萬馬牛羊 此漢末名將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

戰場形勢一邊倒:先驅強弩隊箭如飛蝗火力覆蓋,當羌軍紛紛避箭的時候,第二對長矛環首刀虎入羊群一般一通亂攪,段熲親率左右兩翼輕騎兵追亡逐北搶牛羊。這一仗就斬羌首八千餘級,搶到牛羊二十八萬頭。

花了四十四億錢 搶了八百萬馬牛羊 此漢末名將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

從延熹七年到八年,段熲平定西羌擊滅東羌(這給滅了一個種),段熲也接替橋玄當了大漢太尉——這個橋玄不是孫策周瑜的老丈人(那個姓喬),而是發現曹操的伯樂。但是段熲再一次站錯了隊,跟宦官們攪在了一起,最後弄得自殺身亡——至於東漢末年的宦官、外戚、朝臣黨爭,究竟誰是誰非,咱們往後再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