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花了四十四亿钱 抢了八百万马牛羊 此汉末名将的名字很多人不会念

国恒以弱灭,汉独以强亡。汉朝强悍到什么程度?强悍到即使皇帝昏庸无道、朝中奸佞横行,但是汉军仍然是无敌的。所以在三国那个乱世,董卓、曹操、袁绍、刘备、孙权打成一锅粥,周边异族也只有躲在角落里发抖的份儿,无论是曹操还是董卓,打起他们来都像大人揍小孩。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在东汉最黑暗的时代之一,也就是刘备流着眼泪切齿痛恨的桓帝灵帝执政的时候,汉军的战刀依然雪亮,这也是那个时代唯一的亮点。这期间出现了一位战功可以跟卫青霍去病媲美的汉军名将,他与羌人在两年间交战一百八十次,花了四十四亿钱,抢了八百四十二万头牛羊,斩获敌首三万八千六百多,自己却只阵亡了四百多人——这是汉代乃至整个古代收支账目最精确的对外战争。但是指挥这场战役的汉末名将因为跟宦官站在一个队伍里,杀过不少文人,所以他在历史上的声名并不显赫,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念。

花了四十四亿钱 抢了八百万马牛羊 此汉末名将的名字很多人不会念

汉灵帝这个人大家想必都比较熟悉,他就是那个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刘宏(1跟刘备的父亲刘弘同音不同字), 这厮卖官鬻爵明码标价,宠信宦官酿成党锢之祸,但是他的血管里流的毕竟也是大汉热血,打起异族来毫不手软也舍得花钱,在驾崩前一年还亲自举行盛大阅兵式,亲自跨马持剑检阅军队——西园八校尉就是他设立的,曹操当时是其中的典军校尉,袁绍是中军校尉,右校尉是替袁绍看守乌巢的那个淳于琼。

花了四十四亿钱 抢了八百万马牛羊 此汉末名将的名字很多人不会念

但是咱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曹操袁绍,而是当时更高级的将领,曾任司隶校尉、两次出任太尉的段颎(jiǒng,隋文帝手下有个大将叫高颎)。这个段颎似乎一直就没站对位置,当护羌校尉的时候,明明打了胜仗,三仗斩“杂种羌首(这不是骂人,就是那个名字)”一万多,但是却莫名其妙地背了黑锅,官职被一免到底去当了苦力。后来在数千老百姓鸣冤,段颎这才重新穿上官服,出任并州刺史。这才有了延熹七八年那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花了四十四亿钱 抢了八百万马牛羊 此汉末名将的名字很多人不会念

汉桓帝卖官鬻爵的钱唯一一次花在正地方,可能就是充作军费了,他给段颎三年的军费预算是五十四亿钱,但是等到段颎和皇甫规张奂(并称“凉州三明”)打了一年,“斩首二万三千级,获生口数万人,马牛羊八百万头,降者万余落”,军费却还没花到一半。要知道当时东汉的平均物价是耕马每匹八千到两万钱,普通战马两万到十万钱,好马二十万钱;牛每头五千到八千钱;羊每只三五百钱。段颎一算账:打羌人大赚了一笔,咱们还得接着打!

花了四十四亿钱 抢了八百万马牛羊 此汉末名将的名字很多人不会念

打完仗算完账的段颎给汉灵帝上书:臣知道东羌虽然人多势众,但也不过是乌合之众,您给我的五十四亿预算,我花了一年,才用了二十亿,还没花上一半,但是已经抢回八百万马牛羊了,这仗打起来只赚不赔,咱们应该乘胜追击灭了敌人的种。“臣奉大汉之威,建长久之策,欲绝其根本,不使能殖。”

花了四十四亿钱 抢了八百万马牛羊 此汉末名将的名字很多人不会念

段颎不但挠到了汉灵帝贪财的痒处,心肠也够硬的,他的“欲绝其根本,不使能殖”,就是要灭了羌人的种。汉灵帝一听打仗只赚不赔,那当然乐见其成:打吧,我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支持你,把马牛羊给我赶回来就行——不知道曹操的虎豹骑、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的战马是不是段颎抢回来的。

花了四十四亿钱 抢了八百万马牛羊 此汉末名将的名字很多人不会念

段颎之所以敢打羌人并以此为乐,那也是仗着汉军强悍的战斗力。在一次战斗中,段颎不到一万汉军对阵数不清的羌军——确实是数不清,漫山遍野都是,望也望不到边。但是段颎和汉军感兴趣的不是有多少敌人,而是“辎重牲畜,累累不绝”。段颎战前动员:“我们已经离家数千里,只带了半个月粮草,打赢了啥都有,打输了输光光!”下令:“前张强弩,次持长矛,又次挟利刃,共列三重,轻骑分驻两旁,成左右翼。给我杀!”其实把“给我杀”换成“给我抢”更合适。

花了四十四亿钱 抢了八百万马牛羊 此汉末名将的名字很多人不会念

战场形势一边倒:先驱强弩队箭如飞蝗火力覆盖,当羌军纷纷避箭的时候,第二对长矛环首刀虎入羊群一般一通乱搅,段颎亲率左右两翼轻骑兵追亡逐北抢牛羊。这一仗就斩羌首八千余级,抢到牛羊二十八万头。

花了四十四亿钱 抢了八百万马牛羊 此汉末名将的名字很多人不会念

从延熹七年到八年,段颎平定西羌击灭东羌(这给灭了一个种),段颎也接替桥玄当了大汉太尉——这个桥玄不是孙策周瑜的老丈人(那个姓乔),而是发现曹操的伯乐。但是段颎再一次站错了队,跟宦官们搅在了一起,最后弄得自杀身亡——至于东汉末年的宦官、外戚、朝臣党争,究竟谁是谁非,咱们往后再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