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麗鄉村的發展模式有哪些?

小巫婆_瑩


美麗鄉村往大了說就是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這也是今年強調的重點。現在做的比較好的是農業互聯網公司社員網,明確實踐工作開展要從自身深耕農業互聯網領域多年的經驗、人才和資源優勢入手,從擺脫貧困、產業興旺和提升人才與品牌價值等三方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社員網模式——互聯網+精準扶貧+農產品上行:

首先,社員網與各大縣域合作,以“互聯網+精準扶貧+農產品上行”為切入點,通過對接農產品上行促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有效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脫貧、致富,這是對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成功踐行。

目前,社員網已經與海南、陝西、內蒙古、湖南等四省(自治區)二十多個縣展開合作,其中在陵水縣已經實現農產品上行2.3個億。

其次,社員網在農產品上行中特別注重突出區域品牌,延長產業鏈條,拓展農資、加工、物流等多種社會化服務業務, 積極探索打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農產品綜合交易中心,大力推進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這是對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創新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成功踐行。

第三,社員網與各大縣域合作,以“互聯網+精準扶貧+農產品上行”為切入點,依託社員網業內領先的農產品電商和農業大數據為農民賣貨提供交易平臺,為縣域扶貧提供決策支持,為農民提供多種類型的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幫助具備條件的新農主體發展電商,走線上線下結合、創新農業經營之路,這是對鄉村振興戰略“互聯網+農業”的踐行。同時,這些工作與社員網本身承接的“農業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運營推廣工作結合,更可以有效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要求。

第四,社員網通過在田間地頭布控大宗農產品上行團隊,完美銜接線上供需信息精準匹配之後的服務環節,全程調度驗貨、集貨、收貨、分級、裝卸、配車等一站式服務,促進農村人口就業和為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加上幫助農戶直接賣貨,有效推進了扶貧脫貧工作的開展。

實踐證明,社員網正在和各大縣域聯合開展“互聯網+精準脫貧+農產品上行”行動,是對鄉村振興二十字總方針中“產業興旺”和“生活富裕”,以及習總書記“五個振興”科學論斷中“產業振興”和“組織振興”的直接踐行,是學習十九大報告、中央農村經濟會議、中央一號文件、政府工作報告鄉村振興具體要求,應用到實際扶貧工作中的有效探索。

社員網互聯網+農業解決方案,完美貼閤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社員網獨一無二的大宗農產品上行B2B模式以及聯通全國市場倒逼縣域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產業升級模式是當前行之有效的推進方式,社員網服務可以幫助縣域快速打造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樣板:


社員網


第一節 美麗鄉村環境治理領域發展分析

一、美麗鄉村環境治理髮展概況

隨著社會進步和農村的不斷髮展,農村環境衛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從下鄉瞭解到的情況來看,許多農村環境的髒亂差狀況令人堪憂。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生活汙水排放不暢,夏日蚊蠅亂飛,冬日垃圾亂堆。環境髒亂差直接影響農村環境質量和農民生活質量,農民群眾改善環境狀況的意願日益強烈。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事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的和諧穩定。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於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健康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共中央在2005年12月31日發佈的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協調推進並儘快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堅持不懈地做好農村環境衛生工作,顯得任重而道遠。

二、美麗鄉村垃圾處理市場發展分析

1、鄉村垃圾產生量分析

目前我國城市垃圾每年清運量1.79億噸,農村垃圾每年產生量是1.5億噸左右,而城市的垃圾處理率可達90%多,農村垃圾處理率只有50%左右。

2、鄉村垃圾處理現狀分析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存在三方面困難:第一、沒有統一的經費保障,處理設施、處理方法不夠科學;第二、垃圾從收集到清運,缺乏專門人員;第三、村民衛生環保意識比較差,很多陋習還沒有去除,良好的習慣沒有建立。

3、鄉村垃圾處理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圖表:不同地區人均垃圾產生量與收集堆放量

4、鄉村垃圾處理發展趨勢與規劃分析

我國農村垃圾處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燒、高溫堆肥和直接再利用,生產性垃圾的類型決定著垃圾處理的方式,工業垃圾和其他類型垃圾均主要以填埋方式處理,養殖業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和高溫堆肥方式進行處理,秸杆雜草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方式處理。目前我國的生產性垃圾主要以養殖業垃圾和秸杆雜草垃圾為主,所以我國農村生產性垃圾採取的主要有效處理方式也為直接再利用和高溫堆肥

三、美麗鄉村汙水處理市場發展分析

1、鄉村汙水產生量分析

農村汙水處理率低,亟待改善。農村汙水處理與城市地區存在著較大差距,農村地區汙水承載著處理設施不完善、汙水處理率低等問題。

2017年,我國農村汙水排放量達到202億噸,同比增長9.8%,預測到2020年可達到接近300萬噸,可見我國農村汙水排放量體量驚人,目前我國農村汙水大部分處於靠自然蒸發的狀態,也因此可以看出我國農村汙水處理的市場需求旺盛。

2、鄉村汙水處理現狀分析

圖表:鄉村汙水處理現狀分析

在政策保障方面,農村汙水治理進入快速執行期。“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環境綜合整治建制村數量從7.8萬個上升到20.8萬個,複合增長率22%。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佔目前建制村總數的22.2%,即農村汙水處理率將從2014年的10%提升至2020年的33.6%,對應十三五期間23%的複合增長。根據已有數據,2014年,農村汙水處理投入資金為63.8億元,預計到2020年農村汙水處理市場將達到205億元,年複合增速20%。

3、鄉村汙水處理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我國農村汙水治理的路仍然很漫長,但值得可喜的是近年來黨中央加強了農村汙水治理的扶持力度,投資來源方面中央投資市場和中央補貼市場逐漸啟動,如廣西、貴州等省份農村汙水治理設施中央(站點+管網)平均補貼比例達到70%,在社會各界的不斷支持下,我國農村"治水"之路道路曲折,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圖表:部分省份農村汙水治理設施中央(站點+管網)平均補貼比例一覽表(單位:%)

4、鄉村汙水處理發展趨勢與規劃分析

PPP模式有望成為農村汙水治理新路徑。目前來看,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分散,管理難度大,專業化程度低,村鎮無力運營等難題,結合當前PPP浪潮湧入環保行業的大趨勢,未來農村汙水處理將以“區域捆綁”的PPP模式為主要模式,同時對於已建成的項目將主要採用“第三方運營”的模式。運營過程中,對分佈相對密集、規模較大、經濟基礎較好的農村適宜採用集中式處理,對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宜採用分散式處理方式。PPP模式的引入有望促使更多汙水治理企業進入到農村汙水處理這一分散化市場中。

四、美麗鄉村環境治理髮展趨勢預測

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最艱鉅的任務在農村,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也在農村。——習近平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然而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很不平衡,髒亂差問題在一些地區還比較突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和農民群眾期盼還有較大差距,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

農村作為城市和自然環境的過渡區,其發揮的作用尤為重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也是人民群眾內心的期盼。社區工作是直面農村的第一前線,更需要緊緊抓住習總書記的“五位一體”理念,將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打好攻堅戰中農村的治理這重要的一環。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

一、提升村容村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進行垃圾的分類和回收,避免二次汙染環境。開展廁所糞汙治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保護河道水源。加強村莊環境管理,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

二、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發揮各村各組各隊的基層組織作用,建立完善的村規民約,讓村民們更多地參與到日常的村務之中來,發揮主動性。強化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充分運用“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完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權益。村內公共空間整治以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自治組織為主,提高農村的文明健康意識。

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各村的情況,進行管理,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一刀切”。統籌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科學確定本地區整治目標和任務,集中力量解決急需的問題,基本要求是做到乾淨整潔有序。需要在保存各村的歷史風俗特色的同時結合各村的地勢地形進行環境的治理。在治理過程中充分利用各村的現有資源,就地取材,合理規劃。

四、注重保護、留住鄉愁。針對於本社區內農村目前青壯年的人才流失現象,需要更多地保護各村的歷史風俗民情,用精神紐帶來維繫外出務工村民之間的情感。營造和諧友好的農村鄰里關係,構建文明和諧的新型農村風貌。

作為社區的工作人員,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同時還要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儘自己的力量將農民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轉化為現實,努力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磚加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農村是中國夢的根基,美好生活的未來從這裡起飛。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美麗鄉村建設行業專業分析請關注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8-2023年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諮詢報告》


中研網


2014年,國家農業部正式對外發布美麗鄉村建設十大模式,為全國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和範本。

一、產業發展型美麗鄉村:其特點是產業優勢和特色明顯,能夠實現農業生產聚集、農業規模經營、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帶動效果明顯。

二、生態保護型:其特點是生態環境優勢明顯、具有傳統的田園風光和鄉村特色,具有充足的水資源跟綠化面積、適宜發展生態旅遊。

三、城郊集約型:其特點是地理位置靠近城市、經濟條件好、公共設施較為完善、交通便捷、農民收入水平較高,是城市重要的菜籃子基地。

四、社會綜治型:其特點是區位條件好,人數多規模大、經濟基礎強、基礎設施相對為完善、帶動作用大。

五、文化傳承型:特點是具有特殊人文景觀、包括古村落、古建築、古民居以及傳統文化的地區,鄉村文化豐富、具有優秀民族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文化展示和傳承潛力大。

六、漁業開發型:該類型主要在沿海一帶,通過發展漁業促進就業、增加漁民收入、使漁業生產產業化。

七、草原牧場型:其特點是利用美麗的草原資源、牧業優勢發展草原旅遊和牧業產業,並將移動式牧業改變為定居時牧業。

八、環境整治型:就是將一些環境惡劣、基礎建設滯後、汙染嚴重的村莊通過重點整治、是環境變好、基礎建設改善。

九、休閒旅遊型:這些村莊一般都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交通便捷、距離城市較近、能夠大力發展旅遊以及相關產業。

十、高效農業型:以發展農業產業、特色農業為為主,農田水利建設配套完善、農業機械化利用率高,人均耕地資源豐富、農作物秸稈產量大。


人已醉夢難醒


美麗鄉村的建設是一項重大的舉措,其發展模式多種多樣,而具體措施則需要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規劃來,統籌協調發展,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不顧實際搞“一個模式”。

比如:

一、特色農業產品發展方面。




搞農產品發展,讓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把產品做出特色、做出規模,最終能惠及到當地的每一位百姓,讓老百姓富起來、家鄉美起來。比如貴州省的威寧縣,這裡的氣候特別適合土豆的生長,種出來的土豆非常好吃,因此而聞名全國。當地大力發展農戶加基地的生產模式,將小小土豆產業做大做強,在2017年,種植了土豆170萬畝,鮮土豆的產量達到了300多萬噸,總產值達42億元,老百姓人均收入達3000多元,現在這裡的農村,不僅農民自己富了,村莊也美了!



二、旅遊業發展模式方面。




如我的家鄉,近年來建成的“雲南曲靖多樂原溶洞群風景區”,雖然才運營短短的一年,然而卻迅速地帶動了周邊老百姓積極的投入到相關的旅遊行業當中來。有人搞起了民宿、農家樂、特色小吃攤點,還有年輕人專門到旅遊學校學習,做起了導遊工作。現今,我的家鄉尤如變了一個樣子,人們手裡有錢了,自家的房子也修善好了,村莊也變漂亮了!



“美麗鄉村建設”有許多的模式,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鄉村的載體是人,是普通老百姓,鄉村美不美,關鍵是看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不鼓?____老百姓變富,農村變美,生態環境變好,鄉土文化氣息變濃,讓農村更宜居!是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所在!


大金水dgm


美麗鄉村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主要注重環境改善天藍水碧。中國人口眾多,即使完成城市化,至少也要有1~2億人在農村生活,這個美麗鄉村就是為這些人建設的。

至於具體的模式,各地應因地制宜,各級政府的文件也僅僅是原則性規定。首先要規劃整齊,不能雜亂無章,想怎麼建就怎麼建。網傳農村今後要統一規劃,當然已規劃整齊的不會拆了重建,主要針對從未規劃過的村。

其次要整治環境。重點治理養殖汙染、生活垃圾汙染以及農業投入品汙染等,同時建設各類基礎設施。

第三是發展農村新興產業。比如有特色的鄉村遊、傳統手工業、特色農產品等。

第四是發展農村文體事業。豐富農民業餘文化生活,抵制各種迷信封建思想影響。


不羨鴛鴦只羨仙10


美麗鄉村的發展模式,我最盼望的,就是“美麗型”!

第一,道路美麗。實現村村社社、家家戶戶通“水泥村道”,主要田間、地頭通“水泥便道”,從而保障出行方便。

第二,環境美麗。徹底解決農宅、院落髒亂問題,家禽必須圈養,蓄牧集中放養;生活垃圾,農業垃圾歸類處理,杜絕亂丟亂倒,建設舒適的宜居村寨。


第三,生活美麗。包括吃、穿、住、行,國家扶貧正在落實。實現通信網絡,有線電視全覆蓋,提倡科學施肥、合理用藥,加強集市食品安全監管,實現全面小康。

第四,心靈美麗。隨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人思想進步,品德高尚,易風易俗,團結友愛,愛國愛家愛生活。

第五,山水美麗。發展生態農業,優化產業結構,集約經營,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確保天清地綠水潔,可持續發展。

第六,完善綜合保障措施,集成教育、醫療、衛生、安全、信息、物流等體系,建設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潘運文


一般來說,美麗鄉村可以大致存在如下7種模式:

1、田園農業遊模式:以鄉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產品為賣點,大致有田園農業遊、園林觀光遊、農業科技遊和務農體驗遊等,比如以大田農業為重點,做田園觀光、體驗農業生產、採買綠色食品、學習農業技術知識等、滿足城市遊客體驗鄉村、體驗農業、迴歸自然的需求。

2、民俗風情遊模式: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賣點,大致有農耕文化遊、民俗文化遊、鄉土文化遊和民族文化遊等,社會和人文風格顯著,突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開發時令民俗、民間技藝、節慶活動等旅遊活動,增加鄉村遊的人文內涵。如新疆吐魯番坎兒井民俗園、山東日照任家臺民俗村等。

3、農家樂旅遊模式:包括景點觀光型、民俗型、民宿型、農事型等各種農家樂,以家常價格吸引遊客來吃、住、採、買、遊等。這個甭看小,但是利潤挺好。據農業部休閒農業處處長邵建成在農學谷商學院的休閒農業經理人課堂上曾經披露說,全國最賺錢的休閒農業在哪裡?其實是各地的農家樂專業村!

4、村落鄉鎮遊模式:通常以古村鎮宅院建築和新農村格局為賣點,開發觀光旅遊。這個,通常具備資源的古村落,優勢就比較突出。包括古鎮古民居、民族村鎮、新農村等。如遠近聞名的北京川底下、雲南麗江、江西婺源等。

5、休閒度假遊模式:依託自然優美景觀、氣候、獨特的地熱溫泉、環保生態的綠色環境,做休閒度假服務。比如目前民宿這個新興業態方興未艾,最明顯的就是浙江的莫干山,打造出一個“民宿高地”,已經吸引了無數的民宿業界人士前去參觀考察。

6、科普教育遊模式:做各種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或者利用自然條件,為遊客或來自都市的親子家庭提供科普和親子教育活動。

7、迴歸自然遊模式:利用農村優美的自然景觀、山水森林、做鄉村體育、拓展開發,讓遊客感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迴歸大自然。比如森林公園、溼地公園、水上樂園、露宿營地、自然保護區等。

對於我們個體來說,通常是在分析好市場後,想好自己的資源,再來打磨做美麗鄉村的定位和主題。


農學谷


一、產業發展型模式

二、生態保護型模式

三、城郊集約型模式

四、資源整合型模式

五、高效農業型模式

六、休閒發展型模式

七、文化傳承型模式


鄉村小Y


整體有規劃。搞好環境生態種植。學習好19大精神。搞好文明建設。做好廁所革命。齊心合力搞好共同富裕。



天上升星


美麗鄉村發展有很多種,模仿的話也可以反正在中國大多都是模仿來的。都是為了鄉村發展讓農民過上美麗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