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这位君王做了什么蠢事,以致毛主席会称其为蠢猪?

1.

毛主席从青年时代起,就已酷爱阅读传统的经、史、子、集,尤其是对一部《二十四史》,青睐有加、手不释卷、批注满满。

而正也因此,我们今天才可以读到许多关于主席对历代帝王的独到的评价。再在这些评价中,不乏主席对他们的认可,当然,也不缺鄙夷。

尤其是对宋襄公这个人。

在毛主席的皇皇巨著《论持久战》中,有这样几句描述:“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问题现在就来了:宋襄公是谁?他生活在哪个时期?他干了什么?为什么伟大的主席会这么说他?

这位君王做了什么蠢事,以致毛主席会称其为蠢猪?

2.

话再说回来,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也就是说,虽然此处的“蠢猪”指的是宋襄公,但具体针对的却是宋襄公的“仁义道德”。而关于其中具体,不妨从头说起。

宋襄公是一个喜欢施仁义之人,并且这种喜欢,从他即位之前就已开始。当初,在宋襄公的父亲临崩之前,本是要传位于宋襄公,因为宋襄公是嫡长兄。但是,在这一国之中的最高权威面前,宋襄公却想着让贤,想着让位于他的庶兄目夷,他认为目夷比他自己更加仁义贤德。

对于宋襄公的想法,他父亲起初也是支持的,并还找来目夷专门就此事深谈了一番。可是,目夷却也并不接受,并且他还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无法反驳的话:“能以国让,仁孰大”?

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宋襄公也当仁未让,成为了宋襄公。而这一事件之后,宋襄公的贤名遍传国中,甚至遍传诸侯,以致于在未久后,在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之时,千古一相管仲都对宋襄公大为赞许,而齐桓公也因此将未来齐国的社稷托付于他。

在这一事件前后,宋襄公无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在国际之间的影响力层面,都是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的。且因为尝到了其中甜头,所以在此之后,宋襄公总是有意无意之间在放大他的这种仁义。

以致于彻底脱离实际。

这位君王做了什么蠢事,以致毛主席会称其为蠢猪?

3.

在齐桓公离开人世后,齐国发生了内乱,众公子争位。面对此事,宋襄公以为自己责任重大,毕竟曾受过桓公重托。于是在此情况下,襄公亲自带兵入齐境拥立齐国太子。

而在各种机缘巧合下,宋襄公竟将此事给办成了。

事成之后,襄公的信心又开始爆棚,他慢慢感觉到自己也是一代天骄,他慢慢地也想体味一把齐桓公当年的风光。他想当盟主,会诸侯

对于襄公的这种想法以及慢慢已经开始付诸的实践,他的庶兄目夷一直在劝谏:“咱们国小,不能玩这种大的,不然,灾必及身”。然而,执迷的宋襄公哪里肯听。

公元前639年,是宋襄公虚荣心得到最大满足的一年,同时也是他一生中最为耻辱的一年。这一年春,宋襄公首次与诸侯会盟,并自封为盟主,当时齐、楚等大国也都在列。但可悲的是,好景太短,因为盟主这把交椅的背后是需要有强大国力来做背书的,宋国,显然是不具备的,而正在或已然的崛起的楚国,更不是善茬。

这位君王做了什么蠢事,以致毛主席会称其为蠢猪?

同年秋,宋襄公再搞会盟。但会盟未久,就与楚成王起了争执,争执的结局是楚成王直接将宋襄公掳回楚国,让他当了一把囚徒。也直到这一年冬天,在鲁国国君劝解下,宋襄公才被释放。

4.

受此奇耻大辱后,宋襄公面子上哪里能下得去,他要复仇!任谁劝解也不听。不过,复仇的对象却不是楚国,而是他眼中的楚国的马仔——郑国。

宋襄公下了血本,起倾国之兵,挥师往郑。郑国国君一听,赶紧求救于楚。而楚成王觉得郑国事己如父,所以决定保郑。不过,楚军也并未直接去郑,而是乘宋国国内空虚,大军压宋。

宋襄公无奈,只好昼夜兼程再返回宋国。期间,宋国大司马公孙固一直在劝诫襄公,意思楚强我弱,不如请和息战,但宋襄公哪里肯听,并说:“往者齐桓公伐楚,今楚来伐我而不战,桓公之霸业何以能继”?“楚兵虽强,但寡人有仁义在身,有道胜无道”……

两军相距于泓水。当时,楚军尚未渡水,公孙固建议趁其半渡而击,但宋襄公不听,并说:“汝忘记吾师乃仁义之师了吗”?及待楚军全军渡过泓水而尚未列阵之时,公孙固又建议趁其未布阵而击之,但宋襄公还是不听。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两军交战。

宋军大败。

宋襄公被射中了大腿。未久身亡。

这位君王做了什么蠢事,以致毛主席会称其为蠢猪?

这便是主席所说的“蠢猪式的仁义”。当然,后世也有不少人在为宋襄公翻案,认为宋襄公身上体现的是春秋时期最后的贵族精神,甚至有一种说法还将宋襄公也列入“春秋五霸”……但这些都太过牵强,就如公孙固所言:“兵以胜为功,如讲仁义,何不直接给对方当奴隶去”……

文 / 起叔

图 / 网络

参考资料 / 《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