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赤壁大戰,為什麼孫權要聯合劉備一起抗曹,沒有劉備,他能贏嗎?

大馬哈魚12


曹操死了、劉備死了,甚至曹丕、曹睿都死了。孫權還佔著江東,至少說明孫權腦子可以,沒把東吳玩爛。

既然孫權腦子沒問題,那聯合劉備至少不算昏招。

現代很不多人看不起劉備,認為劉備在赤壁之戰就是個打醬油的,功勞全在東吳周瑜。

但我們看結果,劉備不僅拿下荊州,還娶了孫權妹妹,三國志寫得是“孫權懼”。

劉備在荊州呆了六七年,可沒光混日子。拉攏不少荊州大族。

劉封,是長沙劉氏的外甥。諸葛亮的關係,還有龐統。

孫權連偷襲盟友的事都幹得出來,難道會好心將荊州讓給劉備?會有這樣的相法,只能說小看孫權的無恥,也小看劉備的實力。

至於題主的問題,實在不好假設,戰爭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一場戰爭沒打完,誰也不敢說自己會贏。

我們能在這裡扯,也只是瞎bb,沒準就因為曹操疫病大爆發,無力為戰了呢。

不少人非得把疫病當成曹操兵敗的藉口,哎。


臥牛說歷史


赤壁之戰可以說奠定了三足鼎立的發展趨勢,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幾大重要戰役之一,赤壁之戰所造成的影響,幾乎貫穿了整個三國演義後半段的發展。

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呢?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陸續收取袁紹的冀,並,青,幽四大洲,劉琮開城獻降繼而收取荊襄水路三軍後總計一百餘萬,其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軍閥,從而追的劉備敗當陽,走夏口,棄新野,攜帶四十萬百姓投奔江夏,此時的劉備幾乎窮途末路,如果不是劉琦來救,早已束手就擒了。

再來看此時的江東顯然已經成為曹操一統天下的最後一塊戰場,可以說此時的孫權與劉備是唇亡齒寒的道理,無論哪一方被滅,另一方都不得善終,他們願意看見曹操一統天下嗎,顯然不會,劉備這邊,孔明是明白人,孫權那邊魯肅也是明白人,此時除了孫劉聯手之外,已經沒有抵禦曹操的辦法了,江東水師名震天下,劉備步騎亦是驍勇善戰,少了任何一方這場仗都別想打贏,沒有劉備憑他江東十萬水軍也難以抵擋曹操的金戈鐵馬,沒有孫權憑他劉備驍勇步騎也難以抵抗曹操的百萬雄兵,所以孫劉聯手即是情勢所迫,也是加之必然,既然已無退路,何不攜手一戰,破釜沉舟,一旦勝了,孫劉可保數年安定,並且改變天下形勢。

況且曹操大軍遠征,無論是糧草,供給,舟車勞頓,這些細小因素對孫劉都相對有利,加之一道長江天塹,以孔明,周瑜等人的智慧,豈能不知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呢。

所以綜上所述,孫劉聯手乃是當時天下趨勢,亦是唯一抵抗曹軍的辦法了,個人見解!



小胖子驢哥


在當時局勢中,曹操是天下最有實力的,而且曹操又是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滅掉劉備、孫權,完成統一的霸業。而孫劉當時相比曹操而言實力相差懸殊,無法單獨與曹操抗衡,若不聯合只有逐個被滅的下場。但若聯合則完全不同,兩國的實力相加則可與曹操抗衡;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不合作的且不說赤壁之戰能否取勝,但以後必然會被曹操各個擊破。當時如果沒有劉備合兵,東吳朝廷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人傾向於讓孫權投降的。而劉備的出現,也讓孫權大軍更加有戰神曹操的信心。

兩方進軍路線,可看配圖所示。



灥靐飍羴麤龘


首先劉關張趙已經小有名氣,其次,諸葛亮當時也已經嶄露頭角火燒新野就是例子,他其實也是荊襄這一帶的名仕,然後就是劉備和劉琦的關係不錯,劉琦所駐守的江夏也有幾萬士兵,所以孫權要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孫權想告速文武百官劉備力量那麼弱還要抗曹我們比劉備強多了當然不能投降。沒有劉備孫權也能贏,曹操士兵水土不服,又有瘟疫,再有荊州水軍剛投降戰鬥力估計也強不到哪。這樣哪有不敗的道理


從新開始王曉東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戰爭肯定是自己的人越多越好,既然劉備能為孫權所用,沒有不用的道理。當時的情形是孫權不要劉備的話,劉備要麼投降曹操,為敵人添磚加瓦;要麼逃跑,地盤還是留給了曹操,孫權的地利就打了折扣。所以,孫權最好的選擇當然是聯合劉備。

其次,咱們來具體看看劉備的貢獻,看上去劉備一方在整個赤壁大戰中毫無作為,只派了個參謀到東吳。其實是,由於東吳這邊確實還算實力強勁,開打以後雙方沒有僵持,曹操就崩盤跑了。如果形成僵持,劉備作為後備奇兵作用就大為顯現。

這樣劉備的部隊只有在追擊過程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這也不能小視,不然曹操緩過氣來,整頓軍馬。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東吳還是會很頭疼。

總之,有了劉備作為掎角之勢,東吳的勝算就加大了很多,這也是孫權決心抗曹的一個砝碼。


中原一條蟲


凡事無絕對,在曹操立足荊州未穩,東吳周郎尚在的情況下,誰也不能保證沒有劉備幫忙的孫權,就不能擊敗曹操。但可以確定的是,就算孫權能贏,那麼這個過程也會非常艱難。關於赤壁之戰,在許多人的認知中,似乎劉備並沒有那麼重要。《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勝利乃是諸葛亮神乎其神的“借東風”;而正史中,大部分人又將周瑜捧上神壇,以其火燒赤壁而作為決定性因素。至於劉備,好像就是個打醬油的,和孫權結盟之後,就沒多大存在感,還乘機佔據了荊南四郡,成了最大贏家。

但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整個赤壁之戰的過程中,劉備和他的軍隊都是不可忽視的,其對於整場戰爭的勝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最為明顯的一點,在參戰兵力上,劉備可不比孫權少多少。當初孫劉聯軍的總兵力大致是五萬人左右,其中東吳軍三萬餘,劉備軍則兩萬餘。其中還包括了關羽所領的萬餘精銳水軍,就算劉琦的那一萬江夏軍因為與東吳有血仇而出工不出力,但關羽這水軍精銳,絕對是赤壁之戰破曹的主力。

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三國志·諸葛亮傳》

因為,在最為關鍵的火燒赤壁戰役中,劉備大軍是參戰了的,而且還和周瑜一直追擊曹操到了南郡。

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而在後續收尾過程中,荊南四郡那是人家劉備在赤壁之戰後自己打下來的。而且劉備此後還和周瑜一同打曹仁,並派遣關羽絕北道。

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

而在周瑜攻克南郡的戰鬥中,劉備也派得張飛相助。

此外,在赤壁之戰爆發前夕,劉備就已經和曹操的軍接上火了,當時劉備擊退了江夏太守文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曹操。

興都志:劉備戰沈鹿,擊文聘,敗之。

所以,在整個赤壁之戰過程中,劉備的參與度都非常高,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在後方打醬油。在後方打醬油的那個人應該是孫權。其實如果細讀赤壁之戰的相關史料,我們都很容易發現,劉備在這場戰爭中,一直都是佔據的一個主體位置。

比如《周瑜傳》、《吳主傳》中說的那都是和劉備併力擊曹。

《魯肅傳》中就比較厲害了,直接是周瑜打輔助幫助劉備。

魏書及九州春秋曰:曹公徵荊州,……肅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圖,何不遣兵助劉備,而欲斬我乎?”權然之,乃遣周瑜助備。甚至於在以曹操陣營角度來記錄的《武帝紀》中,關於赤壁之戰的主角那就是曹操和劉備,至於孫權提都沒提。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以上這些史料說得都很明白,赤壁之戰劉備不僅出力了,而且還是絕對的主角。這場戰鬥並不是周瑜所率領的吳國大軍單獨打贏的,劉備的作用不可忽視。如果,沒有劉備的加入,很可能孫權連抵抗曹操的勇氣都沒有。當初孫權之所以決定連劉抗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劉備主動派遣諸葛亮到東吳倡議結盟,促使孫權下定決心抵抗曹操。

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諸葛亮傳: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

而孫權答應和劉備聯盟,估計不僅僅是諸葛亮的嘴炮那麼簡單。因為如若不是劉備的大軍在後邊撐著,諸葛亮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也沒用啊。更為重要的一點,劉備當時可是名副其實的劉皇叔啊,如果說之前所謂的中山靖王之後只不過是劉備出門在外的自我包裝,懂的人自然懂,沒多少人當回事兒。那麼如今這個劉皇叔的名頭可是經過了漢獻帝的親自認證的,假的也成真的了。特別是“衣帶詔”事件之後,劉備成為了傳說中拿著天子詔書討逆的人,是漢室的正統所在。孫權跟他聯盟,無疑就是再昭告天下,自己是和劉備一樣,為天子而戰。

其乃是對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最強武器。因為當時曹操打的也是天子旗號,替天子征伐四方,師出有名。孫權即使有心抗曹,但當時東吳內部的投降派明顯可以拿這個作為藉口阻礙孫權。

劉備的到來,則完全打消了孫權這一顧慮,使其決心抗曹。

由此可見,劉備在赤壁之戰過程中的作用有多大。






一位愛電影的職工


事實證明孫劉一旦失去了聯盟,雙方都會滅亡

在諸葛亮出山時已經替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局勢,三足鼎立後孫劉聯盟,則雙方無憂,一旦打破了這種平衡,則危矣

根據當時的形勢曹操親率80萬大軍,揮師南下,嚇得東吳眾多文臣勸說孫權投降歸順,而此時諸葛亮也意識到如果不聯合抗曹,曹操攻破東吳後劉備也就無力會天了,此時東吳謀士魯肅也意識到東吳只有聯合劉備才能拒曹,所以諸葛亮出使東吳的時候得到魯肅的歡迎,最終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

而之後關羽敗走麥城後,劉備為了替關羽和張飛報仇,決定攻打東吳時,諸葛亮就說過蜀吳必被魏國所滅,在魯肅病危時也再三囑咐孫權一定要堅持孫劉聯盟,否則東吳危矣,之後也一一應驗,蜀吳兩國終被滅亡

所以個人認為赤壁之戰,孫劉沒有聯合的話,歷史將被改寫!


sunnyf888


沒有劉備能贏,只不過要看每個人對於贏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因為東吳擅長的是水戰,雖然有長江天險,但如果就算曹操輸了赤壁水戰,依然可以封江避戰,養足精神再戰,而東吳卻未必有再戰一輪的資本,所以得依靠劉備的騎兵,一方面誘敵深入實現赤壁之戰的戰略意圖,另一方面可以追擊戰敗的曹軍,殲滅敵軍有戰力的步軍,實現南北夾擊作戰,重創敵軍,從而得到三足鼎立的效果


亦步


赤壁之戰,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一起抗曹,沒有劉備,孫權能贏嗎?咱們先來說一說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

曹操在被徵烏丸後,基本上算是統一了北方,曹操何等抱負,經過了多年的殺伐征戰,自己的雄心壯志已經快要實現。於是率大軍南下,直取荊州,荊州戰略要地,兵家必爭!剛到荊州不久,劉表死了,隨後他的兒子劉琮投了降。
曹操劇照



對於想建功立業實現偉大政治抱負的曹操來說,可謂春風得意!遂率精兵五千,夜以繼日追趕劉備,劉備敗當陽,走夏口。此時,一直處於弱小的劉備,經過曹操的凌厲追擊,真正是無回擊之力!巴不得有神仙相助!

於是江東孫吳的魯肅來了,傳遞了孫劉聯盟的好消息,劉備是英雄,一拍即合。哪魯肅為什麼回來?那肯定是代表孫權的意志,也就是說,孫權批過的。孫權為什麼要聯盟?

劉備劇照

群雄逐鹿,到此時,就曹操、劉備、孫權三家了。並且曹操勢力最強,給孫權的信中,號稱80萬大軍。周瑜大都督曾對孫權說"撥五萬兵馬抵抗曹軍,而孫權說先撥三萬,後再補給"由此可見,曹軍南下,聯合劉備是必然。畢竟劉備手上還有兩萬兵馬。不聯合,自然唇亡齒寒。

周瑜劇照

沒有劉備,孫權能贏嗎?現在看來,能贏,因為赤壁之戰,東吳周瑜是整個戰爭的總指揮,如果真要說劉備方面也是出了力的,那就是諸葛亮堅定了周瑜抗曹的決心。

但是歷史是不可能假設的,因為,面對曹操來勢洶洶的大隊人馬,如果曹操不驕傲輕敵,如果曹操的兵馬沒有不服水土,如果曹操改變作戰方略。


蔥蔥那年


吳軍才是抗擊曹操的真正主力,而劉備只是配合而已。那麼如果當初孫權沒有答應諸葛亮跟劉備聯軍,僅憑東吳的力量,會贏嗎?我覺得會。首先看一看當初孫權為什麼要和劉備聯合,赤壁之戰前,曹操南下征討荊州,這時頗具嗅覺的魯肅已經看出了東吳會是曹操的下一個目標,於是為了提前防範,魯肅向孫權建議:借給劉表弔喪的名義聯合荊州,共同抗敵。

當時劉表新喪,膝下有兩個兒子,一個為劉琮,一個為劉琦。劉琮鎮守襄陽,劉琦鎮守江夏。魯肅的目標很明顯,不管是誰掌管荊州,他都要和荊州聯合,不是因為劉表的兒子,而是因為荊州有劉備。魯肅說: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同心協力,那麼我們應該安撫他們,並與之聯盟。如果他們之間離心離德,那麼我們就要另做打算。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很可惜,魯肅動作有點慢。當曹軍還沒有到達襄陽,劉琮就在謀士王粲的勸說下派人向曹操遞交了投降書,而劉備後來則被曹操趕至夏口。這時劉備和劉琦匯合,兵力有大概兩萬人。

此時曹操新得荊州物資及軍民,實力大增,兵力達到什麼程度呢?號稱水陸大軍八十萬。那麼曹操到底有多少人,我們可以看一看周瑜是如何分析的。周瑜認為曹操所帶兵力至多有十五萬之眾,而且這些人長途跋涉,已經趨於疲憊。新得荊州軍士最多八萬人,這樣的話兩者加起來最多二十多萬,而想要破曹,只需要精兵五萬就可以了。那麼東吳有五萬精兵嗎?沒有。

孫權和魯肅當初的打算是聯合荊州,拒曹軍於荊州地界。但是實際情況出乎預料,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荊州,這讓孫權措手不及,因此造成一個尷尬局面,那就是兵力不足。所以孫權才對周瑜說:五萬精兵難以一時俱備,只有三萬人已經準備好,你先出發,我陸續再給你調配兵力。所以,這就是孫權要聯合劉備的真正原因,東吳兵力不足,而正好劉備和劉琦那裡有大約兩萬人,而東吳要想逆流而上迎戰曹軍,也必須經過夏口,所以聯合是必然的。那麼聯合之後劉備出了多大力呢?對不起,真的沒有出多大力。

周瑜率領三萬東吳水軍西向逆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一戰就擊敗了曹軍,曹軍引退江北,而周瑜駐軍江南,形成對峙。後周瑜採納黃蓋的的詐降之計,火燒曹軍戰船,曹軍隨之敗退。周瑜領兵西進,追至江陵,和江陵守將曹仁隔江對峙。也就是說劉備建議周瑜借給他兩千兵士,然後在江陵以北截斷曹仁歸路,這樣的話曹仁就會不戰自退。很可惜,曹仁在江陵堅守了一年之久,據此推斷,劉備帶兩千人前去江陵以北,肯定是打了敗仗。

後來,江陵是怎麼攻下的呢?周瑜採納甘寧之計,派甘寧襲取夷陵,然後曹仁兵圍甘寧,周瑜分兵支援甘寧,曹仁敗退,吳軍隨之佔領夷陵。這樣吳軍就有了前沿陣地,吳軍紛紛由夷陵登岸,然後聚集圍攻江陵,經過近一年的奮戰,方才拿下江陵,付出的代價也很慘烈,周瑜受了箭傷。奪取江陵後,相當於東吳已經佔領了南郡一部分,曹仁守襄樊、周瑜守江陵,雙方形成對峙,暫時歸於和平。這時劉備呢?周瑜將劉備安排到長江以南的江油,讓其作為後援,這時劉備向南發展,襲取了荊州南部四郡,隨之做大。

因此,從整個抗擊曹軍整個過程來看,一直是周瑜率領的吳軍在做絕對的主力,劉備雖然也參與戰鬥了,但是效果不明顯。後期周瑜病死,魯肅認為只有劉備才可以代替周瑜守住江陵,所以才將江陵借給劉備,最後造成了劉備借荊州不還的尷尬局面。那麼如果孫權不聯合劉備,能戰勝曹操嗎?我覺得能。曹操想要東進進攻孫權,必然會先經過夏口,而劉備此時和劉琦駐紮在夏口,會首當其衝的遭到攻擊。這時不管孫權願不願意,劉備肯定會主動聯盟孫權的。

退一步講,劉備沒有聯盟孫權,而是獨自抗曹,依照劉備的能力,他是守不住夏口的,假設劉備逃往別處,這時周瑜率吳軍迎戰曹操,照樣能夠打敗曹操,因為曹軍不習水戰,戰敗是必然,只不過可能地點不是在赤壁罷了。而等到周瑜打敗曹軍,照樣會西進襲取江陵,按照以前事情的發展,周瑜奪取夷陵、江陵以及整個南郡,那麼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就有了。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有人提過這樣的理論,誰?呂蒙。

呂蒙對魯肅借荊州給劉備非常不滿意,他曾經對孫權說過,如果讓徵虜將軍孫皎鎮守南郡(而不是劉備),潘璋鎮守白帝(夷陵以西),蔣欽帶領一萬水軍沿長江上下巡視,哪裡出現敵軍就援助哪裡,而由我前去攻取襄樊,這樣的話又何必懼怕曹操,又何必依賴關羽君臣(指劉備)。夷陵在江陵以西,江油在江陵以南,而江陵是軍事重鎮,可攻可守,所以三者聯合是一個完成的攻防體系。保守此三地,再加上長江水系一隻機動水軍部隊,可以保證荊州平安無事。是這樣嗎?事實證明是這樣的。

後期,孫權取得荊州後,親自坐鎮公安,指揮吳軍多次粉碎曹丕的進攻,就是依賴於這個完整的三角攻防體系,因此,有劉備,荊州可以守的更嚴密,但必須讓劉備當後援。而無劉備,東吳照樣可以守住。只是可惜,當時的大都督是魯肅,而魯肅制定的戰略是聯合劉備,抗擊曹操。歸根結底還是對於孫權的不自信,對東吳全體武將實力的不自信。而魯肅是個謀士,不是軍事家。而呂蒙是個軍事家,他的眼光明顯要比魯肅要強。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孫權聯合劉備是形勢發展的必然,但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前後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歷史證明,劉備除了偷襲荊州南部四郡時是使出了全力,在赤壁之戰前後的配合作戰中,幾乎作用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即使孫權不聯合劉備,只要有周瑜在,東吳照樣可以打勝赤壁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