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在隔離病房內與疫情戰鬥的“神祕人”

在隔離病房內與疫情戰鬥的“神秘人”

紅網時刻2月2日訊(通訊員 劉素鳳 梅舒)2月1日深夜,婁底市中心醫院感染科大樓外靜悄悄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隔離區緊張忙碌的景象。疫情爆發後,這裡就成為了戰鬥最為最激烈的陣地。

範勇是該院感染科負責人,這已經是他在感染科工作的第30個年頭。從2003年非典到2014年H7N9禽流感,再到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範勇已是“身經百戰”了。在外人眼裡,他是身處險境,但他自己卻只說:沒什麼,很平常。的確,這30年來,他一直在這個“特殊”崗位上默默堅守。從大年二十八開始,範勇就沒有回過家了。由於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都要到晚上10點、11點才能複核出來,所以,半夜成了他們最忙碌的時刻。“有時一下就進來十幾個,得趕緊給他們看。”對自己,範勇從來不多說什麼,但對自己感染科這個集體,範勇反覆重複了幾遍:“他們沒有一個人推辭,二話不說,隨喊隨到,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無怨無悔,真的是戰士,也是勇士!”

2008年到醫院感染科工作的醫生劉黎說:“患者的病情進展很快,患者又多,科室的6名醫生整個春節24小時都在醫院,都想著看能不能幫上點忙。”除了團隊的力量,劉黎還說:“現在防護用品奇缺,範主任、護士長都在各種想辦法保障我們的安全,他們真的很辛苦!”從他的言語中,能感受到他對科室負責人的感激之情。儘管“擔心還是有的,小孩還沒長大,父母也年邁了”,但他只說“沒什麼特別的,只希望疾病可以早點退去,恢復正常的生活。”

袁林豔今年只有33歲,但她已經是一位有著近10年感染科救治經驗的“老醫生”了。2014年2月,婁底市第一例人感染H7N9患者就是她接診的,從感染科到重症醫學科,袁林豔整整守護了11天,最終患者治癒出院。今年春節期間,疫情爆發時,袁林豔又第一個衝上了前線,僅大年初二晚上,她就收治了9位疑似患者。由於防護服嚴重不足,為了把有限的資源留給直接接觸病人時間最多的護士,特別緊張的時候,感染科的醫生們選擇穿著薄薄的外科手術隔離衣進入隔離病房,給病人聽診時,只好讓病人轉過身去,採取背對著的姿勢。

31歲的王星星來醫院上班四年了,從1月22日來接夜班開始就沒回過家,孩子送回雙峰老家交給外婆帶著,丈夫也是在醫療一線上班的戰友,這10天來,他們僅有的兩次見面就是丈夫來給她送日用品。大年初四,對於王星星和同事來說註定是一個無眠的夜晚,晚上11點多鐘,婁底市中心醫院感染科突然半個小時之內來了12個疑似感染病例,醫生們趕緊為他們接診、處置,直至凌晨三點多才勉強將病人全部安頓下來。2月1日,王星星管床的以為患者經過八天的積極救治後,終於核酸檢測為陰性了,只要24小時後再接受一次檢測結果依舊為陰性,患者便可解除隔離出院回家,這對王星星和全體醫務人員來說是近期最大的好消息。

除了感染科醫生團隊,更讓人心疼的是感染科的護士姐妹們。“8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也不上廁所,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膀胱都要爆掉了。”說起臨床一線的護士,婁底市中心醫院護理部主任謝繼英哽咽了。

“我們的防護服都是前一班脫下來給下一班接著穿。滿臉的壓痕,防護服裡面的衣服總是乾溼交替,她們都是最勇敢的姑娘。”看著科裡30多個護士姐妹輪番上陣,已經數日未曾休息的婁底市中心醫院感染科護士長譚雙燕嘶啞著嗓子說道,對於這群無畏無懼的姑娘,她滿心的歉意、滿眼的心疼。由於護理工作緊張的原因,筆者未能一一採訪到所有一直在感染科工作的護理人員。

這支最美的護理團隊,口罩和護目鏡給她們的臉留下了深深的勒痕,但在我們的眼裡,她們是最美的、最值得敬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