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感染科專家王貴強解讀最新版診療方案

感染科專家王貴強解讀最新版診療方案

3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貴強教授對其進行了詳細解讀。


感染科專家王貴強解讀最新版診療方案

王貴強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第七版診療方案與第六版相比,新增病理改變,在傳播途徑、臨床表現、治療等方面有所改動,區別整理如下:


傳播途徑增加


在傳播途徑方面增加“由於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汙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增加“病理改變”


在病理改變方面,第七版診療方案指出,根據目前有限的屍檢和穿刺組織病理觀察結果,除肺臟呈不同程度的實變外,脾臟、肺門淋巴結和骨髓,心臟和血管,肝臟和膽囊,腎臟,腦組織等也出現病理改變。


01

肺臟


肺臟呈不同程度的實變。肺泡腔內見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物及透明膜形成;滲出細胞主要為單核和巨噬細胞,易見多核鉅細胞。


II型肺泡上皮細胞顯著增生,部分細胞脫落。II型肺泡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內可見包涵體。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腫,可見單核和淋巴細胞浸潤及血管內透明血栓形成。肺組織灶性出血、壞死,可出現出血性梗死。

部分肺泡腔滲出物機化和肺間質纖維化


肺內支氣管黏膜部分上皮脫落,腔內可見黏液及黏液栓形成。少數肺泡過度充氣、肺泡隔斷裂或囊腔形成。


電鏡下支氣管黏膜上皮和II型肺泡上皮細胞胞質內可見冠狀病毒顆粒。免疫組化染色顯示部分肺泡上皮和巨噬細胞呈新型冠狀病毒抗原陽性,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02

脾臟、肺門淋巴結和骨髓


脾臟明顯縮小。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灶性出血和壞死,脾臟內巨噬細胞增生並可見吞噬現象;淋巴結淋巴細胞數量較少,可見壞死。免疫組化染色顯示脾臟和淋巴結內

CD4+T和CD8+T細胞均減少骨髓三系細胞數量減少


03

心臟和血管


心肌細胞可見變性、壞死,間質內可見少數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浸潤。部分血管內皮脫落、內膜炎症及血栓形成


04

肝臟和膽囊


肝臟和膽囊體積增大,暗紅色。肝細胞變性、灶性壞死伴中性粒細胞浸潤;肝血竇充血,匯管區見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細胞浸潤,微血栓形成。

膽囊高度充盈。


05

腎臟


腎小球球囊腔內見蛋白性滲出物,腎小管上皮變性、脫落,可見透明管型。間質充血,可見微血栓和灶性纖維化。


06

其他器官


腦組織充血、水腫,部分神經元變性。腎上腺見灶性壞死。食管、胃和腸管黏膜上皮不同程度變性、壞死、脫落。


增加孕產婦、兒童臨床表現


在臨床表現方面,增加了對孕產婦和兒童的臨床表現描述。


01

孕產婦


孕產婦臨床過程與同齡患者接近。


02

兒童


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症狀可不典型,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或僅表現為精神弱、呼吸急促


病原學檢測

血清學檢測


刪除“為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建議儘可能留取痰液,實施氣管插管患者採集下呼吸道分泌物”。


增加“採用RT-PCR或/和NGS方法”進行核酸檢測,同時強調“檢測下呼吸道標本(痰或氣道抽取物)更加準確。”


增加血清學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3-5天后陽性,IgG抗體滴度恢復期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治 療


抗病毒治療方面,使用磷酸氯喹要注意以下兩方面:


18歲-65歲成人。體重大於50公斤者,每次500mg、每日2次,療程7天;體重小於50公斤者,第一、二天每次500mg、每日2次,第三至第七天每次500mg、每日1 次。


如患有心臟疾病者禁用氯喹。



免疫治療:對於雙肺廣泛病變者及重型患者,且實驗室檢測IL-6水平升高者

,可試用託珠單抗治療


首次劑量4-8mg/kg,推薦劑量為400mg、0.9%生理鹽水稀釋至100ml,輸注時間大於1小時


首次用藥療效不佳者,可在12小時後追加應用一次(劑量同前),累計給藥次數最多為2次,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800mgo,注意過敏反應。有結核等活動性感染者禁用


— END —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王嘉譯


本文來源 華醫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