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蛋黃橙紅最好、蛋殼越粉越好!關於土雞蛋你的偏信是否科學?

雞蛋殼有不同的顏色,最常見的是紅殼與白殼,有些地方還有綠殼和藍殼。在不同的地區,消費者對於這些雞蛋會有不同的偏好。

蛋黃橙紅最好、蛋殼越粉越好!關於土雞蛋你的偏信是否科學?

有人認為,紅殼雞蛋更加“天然”、“營養價值更高”;

有人則認為,白殼的是“洋雞蛋”“營養價值低”;

至於綠殼和藍殼,因為“物以稀為貴”以及“非常之物必有非常功效”的傳統思維,也往往能賣出更高的價格。

那麼,蛋殼的不同顏色是怎麼形成的?不同的顏色能告訴我們什麼信息呢?

一、決定蛋殼顏色的是母雞的基因

蛋黃橙紅最好、蛋殼越粉越好!關於土雞蛋你的偏信是否科學?

一個雞蛋從形成到生出來,大約需要26個小時,其中蛋殼的形成開始於第6個小時。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直到最後的3-4個小時,蛋殼都保持著碳酸鈣的白色。

此後,是否有色素、有什麼樣的色素和有多少色素沉積到蛋殼上,就決定了蛋殼的最終顏色。

蛋黃橙紅最好、蛋殼越粉越好!關於土雞蛋你的偏信是否科學?

如果沒有色素沉積,那麼蛋殼就是白色。

如果有原卟啉色素沉積,那麼蛋殼就會呈現棕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紅殼”。

如果有膽綠素沉積,那麼就會形成藍色蛋殼。

如果既有棕色素又有藍色素,二者混合就呈現為綠色。

至於有什麼樣的色素沉積,是由母雞的基因決定的。

科學家們現在還不完全清楚這些色素的基因調控機制,但大量的數據顯示:雞蛋殼的顏色,是由雞的品種決定的。

二、影響蛋殼顏色的其它因素

蛋黃橙紅最好、蛋殼越粉越好!關於土雞蛋你的偏信是否科學?

遺傳因素是蛋殼呈現什麼顏色的根本原因。此外還有許多因素,雖然不能改變顏色,但對顏色的深淺有一定影響。在這些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母雞的年齡。

產蛋初期的正常雞蛋,通常個頭比較小,然後隨著雞齡的增加再逐漸變大。不過,即便雞蛋的體積隨後變大了,但母雞沉積到雞蛋上的碳酸鈣和色素卻不會相應地增加,因此產蛋後期的大個雞蛋顏色要淺一些。

另外,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同樣品種的母雞在散養條件下的蛋殼顏色要比籠養的淺一些。

三、可以通過蛋殼顏色來判斷雞蛋的營養價值嗎?

蛋黃橙紅最好、蛋殼越粉越好!關於土雞蛋你的偏信是否科學?

既然蛋殼顏色是由母雞的基因決定,而雞齡、餵養水平、母雞健康等因素只對顏色深淺有一定影響。那麼,還可以通過蛋殼的顏色來評價雞蛋的營養價值嗎?

首先,不同顏色的蛋殼意味著不同品種的母雞,那麼問題就變成了:雞蛋的營養價值跟母雞品種是否有關?

雞蛋營養成分數據是大量樣品的平均值,從統計結果來看,不同品種的雞蛋在不同的營養成分上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同,但這種“不同”,相對於單個雞蛋的營養價值來說很微小。

其次,即便是同一種母雞下的蛋,也會因為雞年齡等因素而導致蛋殼顏色的深淺有所不同。不過,這是“多因一果”,我們並不能通過顏色的深淺去推測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總而言之,通過蛋殼的顏色,不可能對雞蛋的營養成分做出有價值的推測,而且更重要的是:相對於雞蛋的整體營養價值,這些“營養成分”上的微小不同完全可以忽略。

四、蛋黃顏色較黃或較紅證明是土雞蛋?

蛋黃橙紅最好、蛋殼越粉越好!關於土雞蛋你的偏信是否科學?

小編有個朋友,買雞蛋時專挑紅皮雞蛋,蛋黃還得越黃越好、最好是紅色的,覺得這才是好蛋。

果真如此嗎? 蛋黃越黃或者越紅,越有營養?為什麼有的蛋黃金黃、有的偏白,有的還有點發紅呢?

這主要取決於雞吃的食物。

雞蛋黃的黃色深淺,主要是受其中類胡蘿蔔素含量的多少影響,最常見的就是葉黃素。

蛋黃髮黃、發紅,說明雞吃的食物中葉黃素含量比較高,比如,它可能吃了比較多的小米、玉米渣等食物。

但是,在飼料中添加色素,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今年央視的315晚會曝光了蛋黃顏色發黃、發紅的奧秘之一,是用了一種叫作斑蝥黃的飼料添加劑。

蛋黃橙紅最好、蛋殼越粉越好!關於土雞蛋你的偏信是否科學?

所以,締造出蛋黃金黃、橙紅的雞蛋,並不是啥難事。

可見,並不是蛋黃越黃,營養就一定越好。還有可能是加了合成色素,營養價值並無提高。

即使確定與添加色素無關,也沒必要特意買蛋黃偏黃的雞蛋來吃,因為性價比並不高。

綠葉蔬菜、橙紅水果中有豐富的葉黃素

蛋黃橙紅最好、蛋殼越粉越好!關於土雞蛋你的偏信是否科學?

葉黃素並不難得,日常吃的綠葉蔬菜就有豐富的葉黃素,如菠菜、捲心菜、萵筍、油菜等。

還有很多橙紅色的蔬果中,含有豐富的葉黃素酯,例如南瓜、辣椒、芒果、柑橘、桃子,在體內也可以轉化為葉黃素。

而且,它們的葉黃素含量,可比蛋黃多得多。

所以,從整體營養角度來說,蛋黃橙紅的雞蛋,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優勢,也並不一定就是土雞蛋,日常食用,不必糾結蛋黃顏色。

而關於是否是散養的正宗土雞蛋,根本還要看養殖方式環境食源,這些才是決定蛋肉品質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