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为明朝陪葬的皇帝,天要亡国就算他再努力也没用,最终只有一条路

景山里有棵老歪脖子树,从小就听人说朱由检的上吊绳就拴在这棵树上,前段时间重游景山,突然,对这位皇帝大感兴趣,所以,便翻了几篇历史资料,粗略的了解了一下这位殉国皇帝。

聊到崇祯,我们不妨先说说他的兄长,也就是熹宗朱由校。

为明朝陪葬的皇帝,天要亡国就算他再努力也没用,最终只有一条路

这个皇帝比较奇葩,在政治上就像个白痴一样,任由奸党把持朝政,自己则专注玩乐。之所以说,朱由校是个奇葩皇帝,全是因为他会一手极为出色的木工活,经他亲手雕琢的木制品,每个都堪称精巧绝伦。

史籍记载,明朝时期的木床非常笨重,往往要十几个人合力才能挪动,朱由校觉得麻烦,自己设计了一款折叠床,不但样式新颖美观,还十分耐用。除此之外,这位皇帝在傀儡、木雕、建筑等木制品工艺上均有涉猎,堪称一代名匠。

为明朝陪葬的皇帝,天要亡国就算他再努力也没用,最终只有一条路

可惜,独具匠心的朱由校投胎成了皇帝,根本无心朝政的他顺理成章的成了一名昏君,后来,因为游玩落水染上恶疾,服用了手下献上的仙药,却并未奏效。之后,他在临终前将弟弟朱由检叫到床前,将整个江山交付给兄弟,并将此比作尧舜让位,对弟弟寄予厚望,随后,便一命呜呼了。

与哥哥相比,崇祯帝朱由检更像一个皇帝,登上龙椅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祸乱朝政的宦官阉党,先后将魏忠贤一干人等严查严办。

那么,为何朱由检刚刚上位便满身杀气的大动干戈呢?

为明朝陪葬的皇帝,天要亡国就算他再努力也没用,最终只有一条路

这还得从他的童年时光说起,朱由检的爷爷明神宗与宫女生下他父亲光宗,由于出身不正统,所以,他父亲十分不受待见。后来,光宗成了皇帝,立刻选拔了八个绝色美女,一心沉浸玩乐三十几天就死了。朱由检是庶出,地位颇低,自幼遭人冷眼,到了五岁的时候母亲又获罪身亡。

可能是老朱家的铁血在朱由检心中觉醒,也可能是多舛的命运给朱由检早早的上了一课,这位皇帝与几位前任大不相同。

干掉朝中奸党后,连续六次下达“罪己诏”,也就是对天下人检讨自己的过错。励志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在政治上做出不少明智的举措。可能是目睹了父亲的荒诞,崇祯并不好女色,传言他只有一个皇后两个妃子,足可称得上是寡欲皇帝。

为明朝陪葬的皇帝,天要亡国就算他再努力也没用,最终只有一条路

崇祯十分好学,当时主流的文学典籍从不离手。除此之外,还下旨在自己的宫殿中摆满绘有历代圣君名臣的屏风,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明君。然而,自崇祯元年起,中国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可以说,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并且,在崇祯十三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并且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瘟疫传染,人死八九”。可以说,朱家皇族的劣根性也在他的身上体现无遗,朱由检固执己见,猜忌多疑。

为明朝陪葬的皇帝,天要亡国就算他再努力也没用,最终只有一条路

每逢派遣将士出征,将军立下军令说三个月必定凯旋班师的,朱由检绝对会在还差十天的时候下诏杀掉这位将军。拿明朝救国大将袁崇焕来说,原本,他已经在宁远地区把女真人打得丢盔弃甲了,甚至,将敌军首领努尔哈赤都死了,结果,就因为朱由检听信谗言,把袁崇焕急召回京,不由分说的下旨将其凌迟,足足割了三千六百刀,让人唏嘘。

崇祯帝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曾食言增税,强行征收三相税收,加重农民赋税。

我们不妨看一下崇祯增加粮草税收的时间,正是中原农民起义频发加上女真人层层紧逼的时间段,在此期间朱由检虽食言,但毕竟国家处于特殊时期,这种行为值得理解。况且,朱由检增加的赋税真的沉重吗?

为明朝陪葬的皇帝,天要亡国就算他再努力也没用,最终只有一条路

历史资料表明,朱由检下旨增加的赋税,每亩地大概增加了十斤粮食,根据明朝时期耕地的亩产量来说,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农民并不会因此负担不起。而且,崇祯并非平白无故的增税,只不过是把赋税增加到万历年间的标准罢了,若说他食言而肥,简直是抹杀了崇祯曾减免赋税的举措。

崇祯还是历史上第一位下令禁烟的皇帝。明朝时期,烟草已从多方流入中国,由于成瘾性强,所以在民间广泛传播。崇祯年间,烟草已经成了大众消费品,相关的产业也逐渐成形。

传说,朱由检十分忌惮烟草中的“烟”与燕京的“燕”谐音相同,觉得老百姓吃烟就是要吃掉自己的祖宗,于是,下令禁烟。崇祯禁烟的原因如今已不可考,不过崇祯无意间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为明朝陪葬的皇帝,天要亡国就算他再努力也没用,最终只有一条路

这个二十岁就已满头白发的人,每天早起晚睡积劳成疾勤政的皇帝,并未拯救自己祖宗留下的基业。甚至,可以说,并非崇祯葬送了明朝,而是明朝拉着崇祯陪葬罢了。

『《明季北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