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你被教科书骗了这么多年——原来“秦三世”并不存在

你被教科书骗了这么多年——原来“秦三世”并不存在

“子婴(?-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以上是教科书中对秦王子婴的生平介绍,然而,事实上《史记》中并未出现子婴的生平记载,更没有明确的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只是留下了多出语焉不详甚至看似自相矛盾的描述。

秦末,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大秦的军事实力已经被十八路诸侯联军瓦解,朝中宦官赵高掌权,逼死秦二世,子婴临危受命,然而秦朝已经不再是那个大一统的秦朝,“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 ”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生命只有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所能做的只有四件事——谋除赵高,整肃朝纲,抵御刘邦大军,亡国。

子婴生平鲜见于史册,早年经历不详,最早记载其事迹的文献是《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始皇帝驾崩,胡亥与赵高下令在上郡监军的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自杀,子婴面见二世劝谏说,未果,扶苏、蒙恬自杀,“诸公子公主”皆遭屠戮。不久,赵高逼死秦二世,迎立子婴为秦王,反被子婴设计诛杀。无奈大势已去,子婴兵败投降刘邦,被项羽所杀。

你被教科书骗了这么多年——原来“秦三世”并不存在

关于子婴的身份有以下几种说法:

扶苏之子

胡亥兄长的儿子,名婴。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六国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婴”)这种说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

始皇之弟

秦始皇的弟弟,名子婴。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胡亥之兄

胡亥的兄长,名子婴。

这一派认为《六国年表》的有关章句:“高立二世兄子婴” 应该理解为“赵高拥立秦二世的兄长子婴为秦王。”

始皇之侄

秦始皇的弟弟的儿子,名婴。

有关《李斯列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中的“弟子婴”,应理解为“弟弟的儿子婴”。但秦始皇的弟兄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成蟜、母赵姬与嫪毐所生二子。所以被认为是成蟜(jiǎo)的儿子。

你被教科书骗了这么多年——原来“秦三世”并不存在

以上是主流的几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是真相,我们不妨稍作分析。

《史记》有明确说法,胡亥(前230年-前207年)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秦始皇死时年仅50岁,此时胡亥23岁,那么扶苏年龄大约为24-35岁左右(据秦律记载秦国男子15岁成年,而王室子弟成年后由秦王和王后安排婚事),以扶苏最大年龄35岁算,扶苏的儿子年龄应在20岁左右,那么扶苏儿子的儿子此时最大的也才5岁,与《秦始皇本纪》中叙述子婴与“其子二人”诛杀赵高的记载冲突。况且,赵高才是杀死扶苏的主谋,如果子婴真是扶苏之子,他怎么敢迎立其为“秦王”,断了自己的后路。故此,“扶苏之子”说不成立。

始皇帝死后,赵高矫诏,立胡亥为帝,逼死扶苏,屠戮“诸公子公主”。因为胡亥是始皇帝最小的儿子,而皇位继承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也正因为如此,胡亥才痛下杀手,杀死了所有公子公主,如果子婴是胡亥的兄长,他焉得独自苟活?还敢出面进谏,劝胡亥放过扶苏和蒙恬。故,子婴绝非秦始皇一脉子孙。

那么,子婴是否会是始皇之弟成蟜(jiǎo)的儿子呢?有没有可能是成蟜投降赵国后,客居于赵国,而成蟜的儿子年幼尚为婴儿,被称为婴,留在秦国长大成人。秦二世即位后,因子婴是秦二世的从兄,与秦二世没有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不在秦二世的清洗之列,反而能站出来劝谏秦二世不要滥杀无辜。此说不合情理,首先,假使成蟜真有幼子留在秦国,依秦始皇的个性,绝不会让背叛者的儿子苟活于世的。史载: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命成蟜率军攻打赵国,成蟜在屯留(今山西屯留)叛秦降赵。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今甘肃岷县)。

你被教科书骗了这么多年——原来“秦三世”并不存在

现在,我们对子婴的相关信息做一个整理:

1. 非始皇帝直系子嗣,没有继承帝位的资格(不危及胡亥继位)

2. 年龄最低30以上,在民间有一定威望(有两个儿子,人品得到百官认可)

3. 与始皇帝血缘关系较近,身份特殊(进谏胡亥,言辞激烈,胡亥却没把他怎么样。屠杀亲族也没敢动他)

4. 人格独立,处事果敢,有一定谋略(进谏胡亥、设计诛杀赵高等均可体现)

不难发现,具备以上全部条件的身份只有一个——“始皇之弟”(极有可能是三代内血亲的堂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