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匠人精神”回归桐城田间

在安徽省桐城唐湾镇大唐村,夹在山洼里的不足百亩水田里,水牛正犁着田,几位农民穿着胶鞋站在稻田里一字排开弯腰插秧。稻田的主人唐翠萍告诉记者,他们家庭农场采取传统的牛耕手栽人收的耕种方式,全程不施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生产出的有机稻米加工后卖到每斤20元钱,且供不应求。“海拔450米高的稻田本身就是一道天然屏障,病虫害很少发生。”唐翠萍说,手工插秧的人工成本非常之高,但所插的秧苗相对于机插秧的秧苗强壮很多,手工栽植后吸收营养成本能力强,后期减少人工锄草成本。秧苗在田间生长20多天后,实施稻鸭共养,加上采用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治办法基本上杜绝了虫害。虽然才是刚刚插秧环节,有机大米已经被“回头客”们早早下了订单。

“唐翠萍不仅仅是农民,更是把种田当成艺术品在打造的现代匠人。现代农业呼唤匠人精神。”陪同记者采访的桐城市种植业局局长方兴农一路感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