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袁小波|单手“劈”出新生活

因小时候生病,落下“半边瘫”,他的右手和右脚失去了知觉,搬东西全靠左手来完成。虽然肢体残疾,但他是个“孝子”。自食其力靠养蜂和做水果生意告别贫困。后通过政府扶贫搬迁的帮扶,他从偏远的高山村落来到集镇上买了房子,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近日,记者来到小南海镇,采访了在风景区附近摆摊经营水果和土特产生意的袁小波。

袁小波|单手“劈”出新生活

家人帮其站起来

“兄弟,你这腊肉怎么卖的?”

“25元1斤,这腊肉都是农户家用粮食喂养的猪,我买来自己吃的!”

袁小波,肢体三级残疾,身高1.75米,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他在景区经营的产品有水果和当地的土特产,面对南来北往的游客,他总是以一脸和善的笑容,向游客介绍当地的农特产品。

袁小波是黔江区小南海镇荆竹村5组村民,今年38岁。5岁那年的一天晚上,袁小波突发高烧,并且高烧一直不退。直到第二天天刚亮,小波的妈妈背着他连走带跑,跑出15公里多的山路将他送到镇上的医院,检查小波患的是急性脑膜炎,导致他的右手和右脚已失去了知觉。经医院治疗,病情有了好转,但没能让小波的右半边身体还原健康。

袁小波|单手“劈”出新生活

“出院后,他行走要靠拄拐杖,说话也特别困难,吃饭要人喂。” 袁小波的妈妈毕辅梅说。

袁小波10岁那年,他妈妈教他学会用左手写字,每天背着他到上学。并且每天坚持给他右脚按摩,锻炼他用右脚着地走路,后来,袁小波可以丢掉拐杖每天自己坚持走到学校去,又从学校走回来。

袁小波还有一个姐姐,也是他的辅导老师。在姐姐上高中那年,袁小波的父亲去世,当时他才15岁,还在上小学五年级。后来姐姐出嫁,袁小波看到母亲一人在家很辛苦,读到初二就辍学回家,帮母亲分担一些农活。

袁小波|单手“劈”出新生活

身残志坚学创业

回到家里,袁小波看到别人家种烤烟赚钱,由于他不能从事重体力活,这钱他挣不来,他只能靠种植些传统的农作物糊嘴。

一次,袁小波山上打柴,听到一岩穴上面有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看到岩穴上还有很多蜂窝,他当时特别高兴。等到晚上,他打着手电筒,带上准备好的工具,将蜂窝和蜜蜂带回家里。

当晚,袁小波把自家废旧的木水桶改成蜂桶,将蜜蜂和蜂窝放进桶里喂养。为此,他还向附近的老人学怎么招蜜蜂、怎么给蜜蜂分桶等简单技术。当年,他从野外搬回家的蜜蜂,就为他生产了10斤蜂蜜,按当时的市场价,卖了50元钱。

袁小波|单手“劈”出新生活

“1998年,我养了5桶蜜蜂,一年的生产投入和家里的开支就靠卖蜂蜜。”袁小波说,养蜜蜂虽然不给它找吃找喝,但随时都不能离开人。每天要打扫蜂桶周围的粉末和蜘蛛网,还要防止大马蜂的偷袭。

袁小波在想,反正家里要耽搁一个人,他还想在家做点别的赚钱。想到山上的村民买包烟、买包盐、打斤白酒等都要去集镇上才能买到。他计划在自己挣点零用钱的同时,给村民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便利,便找亲戚借了2000元,在家开个小副食店。

由于当时山上修建的机耕路,很少有车辆行驶。袁小波进货全靠步行,靠自己的双肩往山上挑。但他一次最多能挑30斤重,两件啤酒他都要用大半天时间才能担回家。所有商品卖的价格都是街上的零售价,他从不把价格抬高一分,赚的都是力气钱。

袁小波|单手“劈”出新生活

买房照顾老母亲

“老家的便利店,便利了山上村民10多年,袁小波赚了多少钱,我心里最清楚,他的每一样商品和集镇的是一个价,他纯属是我们老家的一个义务搬运工。”袁小波的一个表叔向记者吐露了实情。

2002年,袁小波的母亲患精神分裂症,一病就是6年。袁小波又要照顾母亲,还要做生意找钱给母亲治病,小南海镇政府先后为母子俩解决农村低保。

待母亲的病情好转,袁小波只好带着母亲下山,到集镇上租房照顾母亲,兼做水果生意。

袁小波|单手“劈”出新生活

2013年,在黔江区残联、小南海镇政府及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将袁小波纳入易地扶贫兜底搬迁户,利用8万元政策兜底帮扶资金,加上袁小波自己出资3.5万元,在小南海镇集镇上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当地政府考虑到袁小波肢体残疾,还要照顾母亲。因在装修房子时,欠下几万元债务。还有母子俩搬下山后的生活来源,给袁小波安排在镇上打扫清洁卫生。”小南海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冉雪梅说,袁小波每个月打扫卫生有600元,加上他们母子的低保费有1000多元,另外他做水果生意和养蜂的收入,一个月差不多就是近4000元的收入。

“只有不断努力把小家经营好,照顾好母亲,不给政府添麻烦。这样才对得起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照,同时也对得起自己的辛苦付出。”袁小波无限感激地说。

记者:李诗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