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澄城县光伏产业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

澄城县光伏产业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

——创新“光伏扶贫”模式 打造“农光互补”样板

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阶段,澄城县按照“政府+企业+贫困户”模式,整合脱贫保障基金1.2亿元,招引拓日新能企业投资8.8亿元,流转土地3752亩,规划建设了100WM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40个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发展棚下辣椒种植2500余亩。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1.2亿KW·h,年产辣椒约7500吨,综合收益达3亿元,可辐射带动全县所有移民搬迁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

这是澄城县创造性盘活闲置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助推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是兑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击破痛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澄城地处渭北“黑腰带”,属全国重点产煤县,煤炭开采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当“黑金”源源不断地从地下被挖出,就形成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大块基本农田塌陷裂缝,无法灌溉或难以耕作,导致农业产业萎缩,农民收入锐减。特别是采煤沉陷造成3000余户群众庄基受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昔日的辉煌早已变成了今日的无奈,一度成为采煤深陷区精准扶贫的痛点。

脱贫攻坚,产业当先,解决贫困问题,关键是要增强“造血”功能。如何破解要素投入难题、产业发展困境和脱贫攻坚瓶颈,确保采煤深陷区群众有稳定的收入,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在深入分析采煤深陷区土地现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闲置基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潜力,将脱贫攻坚与采煤深陷区综合治理、光伏新能源、农光互补项目、规模化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使贫困户稳定增收有了新的途径,脱贫致富有了新的希望。

抢抓机遇盘活资源建设“阳光银行”

在新一轮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省市制定了超常举措,而一些基层政府因找不到好的项目,导致大量脱贫保障基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长期闲置。同时,企业想享受国家政策扩大生产规模,又囿于政策限制、资金瓶颈等诸多因素而陷入了发展困境。

一子落而满盘活。2016年,澄城县抢抓被列为陕西省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脱贫保障基金试点的机遇,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与深圳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注册成立澄城县东方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10个亿的资金“杠杆”撬动了澄城县移民(脱贫)搬迁农光互补综合示范项目,为采煤深陷区群众量身订制了打开脱贫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在以前,移民搬迁贫困户一亩地一年只能收入200-300元,现在将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就能获得500元的收益,还可以去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带薪”务农,获得务工收入和股金分红两份收益,实现“种自己的地、入企业的股、分公司的红”,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注入了源头活水。而现在,只要有阳光,农光互补综合示范项目就能为当地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成了贫困群众名副其实的“阳光银行”。

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多方互利共赢

做大一个产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目前,澄城县移民(脱贫)搬迁农光互补综合示范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地上支架安装及升压站基础设施全部建成,具备并网发电条件,光伏光热育秧大棚投入使用。同时,为了做好光伏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我县利用每户5万元的贴息额度向银行贷款,由企业进行反担保,然后贫困户把钱投给企业,每户每年可获得3000元以上的分红,农光互补项目成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强劲引擎。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澄城县始终坚持人民利益最大化,让每一名困难群众都受惠,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紧抓全省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脱贫保障基金试点机遇,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使1.2亿元“沉睡”的脱贫保障基金重新焕发出活力,产生1200万元的年收益用于精准扶贫和移民搬迁,成了全省脱贫保障基金使用的示范样本。对拓日新能公司来讲,能够流转3700余亩土地,融资1.2亿元,获得政府的电价补贴,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种统筹基金、运作、分红、管理的方式,搭建起政府、企业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激活了政策、资金、土地等资源,而且带动了光伏、农业、农村的发展,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杨武)

澄城县光伏产业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

澄城县光伏产业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

澄城县光伏产业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