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被骂卖国贼百年,咸丰让他强制退休

《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入城运动—反对外国领事和商人进入内城居住或进行各种贸易活动。就在这时,徐继畲升任福建布政使,专门负责厦门和福州的对外开放事宜。

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被骂卖国贼百年,咸丰让他强制退休

说实话,把福州开放给英国人,是道光的一块儿心病,但不同意的话,他又怕英国人翻脸或以天津相要挟。两害相权取其轻,道光只好忍痛割福州。对此,徐继畲心知肚明,他向道光保证,可以把福州弄成名义上的通商口岸。

具体办法是:第一,英商来福州不外乎是看上了武夷山的茶叶,他便派兵在福州与武夷山之间处处设卡刁难,这样一来,英商只能改道广东贸易;第二,英商到福州销货,他就劝城内商人不要与英商做买卖,同时表面上又使英商浑然不觉。

1844年6月,英国领事李太郭来福州就职。徐继畲明知合约中的“领事住居城邑”中的“城邑”指城内,但他却告诉李太郭“城邑”兼指城内城外,因此将李太郭引到了城外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居住—城南港区南台。

10月,英国驻华全权公使到福州访问,发现他们的领事竟遭到如此对待,极为不满,便拒绝在领事馆会见中国官员,改为在自己的巡洋舰上会晤;同时向中方建议,让领事去城内租住。

见对方态度强硬,徐继畲表面上一口答应,暗地里却派人通知当地有头有脸的士绅们,一不许租房给李太郭,二要向当地各级政府联名请愿,强烈拒绝英国人入城。然而,由于士绅们的配合不够默契,四个月后,李太郭居然在城内乌石山积翠寺租到了房屋。至此徐继畲只得与李太郭签订了相关条约:第一,英国领事可租住城内,其他英商均住城外港口;第二,不管城内城外,租房时一律需送地方官审批。

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被骂卖国贼百年,咸丰让他强制退休

1850年4月,林则徐因病回福州休养的同时,英国驻福州领事馆翻译、代理领事替英国传教士和医生向乌石山神光寺租了两间房子。而糊涂县令兴廉居然不查不问,就在租约上签了字。林则徐得知后,联合当地士绅给兴廉写信,质问他此举的合法性;同时给租房的两个英国人写信,对他们进行威吓。还别说,这两个英国人真害怕了,两次找徐继畲控诉并寻求保护。

见此情景,徐继畲叮嘱神光寺附近的百姓,不得找英国医生就医,不得为其修缮房屋。同时,他还在神光寺附近密派兵役巡防,以免发生意外。得知徐继畲的举动后,大为不满的林则徐马上再度联合士绅上书徐继畲,要求调兵演炮,招募乡勇,备战备荒。徐继畲看后,颇觉好笑:就两个英国人,能闹出什么大事?便没把林则徐的话当回事。

但随后不久,在林则徐的影响下,朝中大臣纷纷上书,先是指责兴廉不该私自把神光寺租给英国人,请皇上责成地方督抚严办兴廉;后来,矛头直接指向徐继畲,说他面对英国人一味畏葸,偏袒英国人维护汉奸,不理士绅丧失民心,不知是何居心?

俗话说得好,三人成虎,此后的徐继畲,开始了一连串的解释工作:他先是跟咸丰说,寺里住的两个英国人,一个行医,一个传教。行医的想搬走,传教的想住下去,两人已经闹矛盾了,估计很快就要搬家。不久,他又给咸丰先后上折,详细分析了两个英国人入住神光寺一事的前因后果、如若中英再度开战可能会出现的结局、自己和林则徐等人的区别等。

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被骂卖国贼百年,咸丰让他强制退休

但是,此时此刻的咸丰完全听不进去任何解释,等待徐继畲的,只能是以下两种结果:或是自己申请退休;或是被强制退休。但徐继畲还想等,他想等来咸丰的觉悟。然而,徐继畲最终等到的却是被革职回京,以四品京堂候补。

不久,徐继畲到山西平遥的超山学院当山长去了。此后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提到徐继畲的名字,人们多会冠之以“汉奸”“卖国贼”的称号。直到近些年,他的汉奸帽才被摘掉,与林则徐一道被称为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家。

至于神光寺事件,以1850年底至1851年初两个夷人先后搬出而宣告结束。问题是两个夷人并没有搬往城外,仅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纪连海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