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时美军的轰炸机群有多难打,德军都用了哪些战术和武器,效果如何?

假惺惺记不得


随着1942年12月11日德国对美宣战,美国开始从“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这种私下里援助转为了正式参战。为削弱德国的军事、经济和工业实力,摧毁德国人的斗志,使其丧失军事抵抗能力,对德国及其占领区的轰炸在所难免。美军于1942年8月17日开始参加对德轰炸,美军主要负责昼间精准轰炸,英军负责夜间面积轰炸。两军各行其是,双方很少协同作战。

美军参战轰炸机主要是B-17和四发B-24轰炸机,单次轰炸任务多达几百架甚至千架规模。美军的四发轰炸机采用“箱”形队形飞行,自卫火力强,射击死角少,可有效抵挡德军战斗机的拦截。下面谈一谈轰炸德国使用最多的B-17轰炸机,B-17轰炸机最出名地方就是,尽管战场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它仍然能够活着把机组人员活着带回家,B-17轰炸机全身共布置了13挺12.7mmM2自卫机枪,被誉为“飞行堡垒”。拥有足够强大的火力,可以有效的拦截住德军的战斗机的进攻,因此美军和英军把B-17视为有效且持久的攻击性武器,在加上美军P-47和P-51战斗机的护航,美军的轰炸更得心应手。在对德轰炸早期主要由英国负责,1940年时德国的战斗机部队不具备全天式作战能力,在整个战争有也没有多大改进,梅塞施密特me110战斗机是一种双发双座重型战斗机,配有1名驾驶员一名无线电操作员/领航员,简直是全天式作战战斗机的不二选择。但在不列颠空战时,它执行的是昼间轰炸任务,缺乏夜间作战能力,尤其是仪表作战能力,后期也没多大改进。当后期盟军轰炸机群在白天进行战略轰炸时,德国空军由于缺乏全天式战斗训练,以至于它的战斗机截击部队经常被跑道上的浓雾或是厚云层所阻隔,不能起飞作战,或者不能爬升到正确的截击高度,经常会迷航或丢失目标。(附B-17火力图)

下面摘取一段德国老兵的回忆录来展示一下美机群到底有多难打:“1942年8月17日,在美军轰炸里昂的战斗中,我们的战斗机连一架‘飞行堡垒’也没击落,相反自己却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英美战略轰炸采用的战术主要是“摆钟轰炸”,轰炸机机群从英国本土起飞,完成轰炸任务后降落在苏联,在苏联完成装弹加油后再起飞进行第二次轰炸,飞回英国。

德军拦截美军轰炸机主要采用的武器:

88mm高射炮,这门炮可谓是十分出名,单凡了解过德军的人都知道这门炮,这门炮后来被用作虎式坦克的主炮。防空最大射程9900m,一名训练有素的火炮操作员可达到一分钟15发的惊人装填速度。德国仅88mm高射炮就装备了11000门用于防空,但对付战斗机还可以(战绩也平平,平均每5000发击落一架战斗机)对付重型轰炸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不过它却拥有极为出色的反坦克能力。德军也装备了105mm和128mm的火炮用于防空,相比88mm前者火力更为强悍。

其他的口径都比较小了,例如4联装20mm博福斯防空炮,40mm的升级版博福斯。

梅塞施密特-110,一款重型战斗机,升限达12800m,装备2门20毫米机炮、6门7.9毫米机枪。但马力却只有1200匹,相比P-51或P-47实力相距太大。后期改进出来梅塞施密特-262,是梅塞施密特公司在二战末期为德国空军研制的首款喷气式飞机,也是人类第一款投入使用的喷气式飞机。于1944年夏末投入实战,装备有4门30毫米机炮和4门20毫米副炮,可搭载火箭弹,火力更为强劲。拥有不同于其他战斗机的反轰炸战术,从轰炸机编队侧翼接近,飞行至B-17机载机枪射程外齐射火箭弹击落以坚固闻名的“飞行堡垒”,为此盟军也搞出了反喷气战术。(附262高清图)

创作不易,喜欢可以点个赞。 (HB)


兵器世界


美国轰炸机群有多厉害?

答:美国轰炸机群敢在白天实施精确轰炸。

英国空军往往是趁着夜里偷偷跑到隔壁德国家扔两颗炸弹,然后欣喜的回去交差。美其名曰“无差别轰炸”,这是废话,黑乎乎的你上哪找差别去?

美国轰炸机群则不然,仗着自己飞的高还抗揍(B-17 飞行堡垒)选择了白天轰炸。

美国飞机皮实是有证据的。



著名的“淘气小姐”,机尾中了高爆弹后半分被炸的支离破碎至于脱落,最后飞行员硬是开着剩下的半架飞机成功返航。

面对如此神话,美帝后勤部门表示非常惊讶,惊讶之余他们又掏出了另一架已经报废,但后半部分看起来还不赖的B17,然后他们动手给拼成了一架,然后又派遣它出了29次任务。

对此我只能说,一个真敢修,还有一个真敢开。

扯远了。

B17轰炸效果开始时相当显著,没用几次他们就被揍的头破血流——事实充分证明,再抗揍的轰炸机也不可能打得过灵活飘逸的战斗机。

于是美军整出来了一种新思路,箱型编队。



箱型编队

即轰炸机排列成立体方阵,如此一来轰炸机自卫火力即可集中起来,任你再灵活的战斗机,也无力避开几百挺机枪的攻击。

德国的应对策略是用轰炸对付轰炸,以及挂在火箭弹。

1943年10月14日下午两点左右的德国上空,美国第八航空队第一轰炸师约150架B-17“空中堡垒”轰炸机,突然遭遇德国空军数百架战斗机围攻。其中德国BF109战斗机携带着250公斤炸弹,设定将在一定的坠落高度后爆炸。

倘若是分散的轰炸机当然不会怕这玩意儿,哪有那么巧炸弹就落我头上了?但美军轰炸机整出了个箱子,于是德国飞机便齐心协力飞到了箱子上空扔炸弹。

效果十分震撼。

“烈焰冲天,五颜六色的火花朝各个方向狂射,那景象就如同美国国庆日的焰火一般”

经此一役,美帝35架飞机确定被击落,另有20架下落不明,余下的B-17向着本次任务的目的地、德国工业轴承中心施魏因富特飞去。(被炸成这德行了还不忘去炸别人,这种战斗意志令人钦佩)。

同一天,第三轰炸师也惨遭德军战斗机凌辱,损失惨重。

空战史上的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且慢!故事发展到这儿,盟军的战斗机在哪儿?

答:盟军的战斗机航程不够。

例如上述战斗中,美军实际上是投入了P-47战斗机为轰炸机群提供护航的,但还没飞等到目的地呢,轰炸机就先行一步撤退了(没油)。

所以我并不能理解这种护航有什么意义……

这次德国反轰炸工作做的可以说十分到位,美帝被迫停止了轰炸工作。

当然,这也是德国的黔驴之技。

随即P-51D野马登场,没别的,腿长!

这是一款能真正为轰炸机护航的战斗机,同时本身也具备2吨载弹能力,可对700公里外目标进行打击的能力。

——日本表示我们的重型轰炸机也只能携带1.5吨炸弹攻击500公里外目标。

比起Me262,这才是一款真正的开挂战斗机好么。

因为航程有绝对的优势,所以P-51可以率先飞到德国机场对德国空军进行监控及清除,具体表现为——

你敢飞,我就利用高度优势逮住你打;你不飞,我就把你跑道和飞机扫射掉。

事实证明在这种攻势下德国人并不能抗揍,他们再也没有找出应对的途径。


孤单的雪月


1943年,随着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加入,盟军对德国战略空袭的力量变得更加雄厚,可以昼夜不停地对德国本土进行空袭。卡萨布兰卡会议确定,战略空袭的首要目标按照优先次序为:潜艇基地和生产工厂,飞机工业,交通干线,燃料工业,轴承制造和其他军火工业,然后具体分工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战略轰炸机在白天轰炸这些战略目标,而英国皇家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则在夜晚轰炸德国大城市。

在德国方面,由于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短视,以及东线战场对于空军力量的消耗,直到1943年初,德国本土的防空力量还狠薄弱,除了JG2“里希特霍芬”和JG26"施特拉格”两个联队,成规模的防空力量只有卡姆.胡贝尔将军的第12航空军(夜间战斗机部队)和相应的高炮部队。随着盟军空袭强度的增加,在1943年9月,德国才指派汉斯.施图姆普夫将军全面负责德国本土航空,统一指挥所有德国本土的昼间/夜间战斗机部队。在盟军方面,1944年初,美军任命卡尔.安德鲁.史帕兹将军为" 驻欧美国陆航战略空袭力量”最高指挥官,同时,新型能够携带两个75加仑可抛弃副油箱的P38闪电战斗机和更加高性能的远程战斗机P47雷霆,P51野马也加入战斗序列,基本解决了美国远程轰炸机的护航问题。

双方力量天平的变化,发生在1944年2月底,美德双方在欧洲和德国本土上空进行了被称为"伟大一周”的空中决战(关于伟大一周战斗的具体情况,请看问题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64421089157054733/ 中本人的回答),在整个2月,德国损失了33%的单引擎战斗机,损失20%的战斗机飞行员,迫使德国飞行员出现了“断层”现象,必须以大量飞行时间只有几十小时的新手飞行员去迎战富有经验的对手。负责德国本土防卫的第一战斗机军,在整个5月的昼间行动中,以384架战斗机的代价,击落了530架美国远程轰炸机,但大家都知道,盟国强大的战争工业体系可以轻松弥补这些损失,而德国不能。更糟糕的是,从此刻开始,盟军每次大规模机群出击的战损率逐渐降到了1%左右,而德国战斗机每次出击的战损率则迅速提高到10%左右,最终在1944年10月初,德国本土防空部队能够出击的战斗机锐减到347架,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为此,德国最高统帅部和空军只能寄希望于各种“非常规”武器和战略,试图能够阻止盟国战略空军。

关于美国远程轰炸机的战术,作者在问题(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00810437058101518/)下已经做了详细回答,这是一种被称为“战斗盒子”型的大规模编队,每三个重型轰炸机大队组成一个战斗盒子,从最高空到最低空,没有一架轰炸机位于其他飞机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都彼此互相错开,整个“盒子”编队总长550公尺,宽1600公尺,高600到800公尺,最大保证了每一架重型轰炸机上的机枪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

作为回应,德国空军的对策是拟定了“突击战术”成立“重型突击大队”,这一突击战术的创始人,是第二战斗机军参谋军官汉斯.君特.冯.考纳茨基少校。经过特殊改装的战斗机组成密集的楔型阵,首先对美国重型轰炸机群采取迎头攻击或者“追尾攻击”,尽量避开美国重型轰炸机火力最为充沛的侧面,并力图冲散他们的“战斗盒子”。采取迎头攻击时,突击编队首先同向,超越轰炸机编队,在驶过2,3公里后集体转向,迎头突击轰炸机群,在500公尺左右集体开火,然后迅速爬升,略过轰炸机群,然后重新编队,看是否有必要以相同方式进行二次突击。由于两军迎头相向,相对速度极高,而且目标相对固定,所以命中率大大提高,但危险性也不言而喻,如果射击得手后爬升不当,德军战斗机就会和大量迎头而来的美军轰炸机发生碰撞,所以对指挥官和飞行员的飞行技巧要求很高。

为了完成任务,德军重型突击大队所使用的FW190战机也经过了特殊改装,除了在发动机引擎和驾驶舱之间加装6mm钢板之外,还加强了机载武器,除了2门MG151/20 20毫米机炮和两挺MG131 13毫米机枪之外,还加装了2门MK108 30毫米机炮,采用专门的穿甲燃烧弹。经过这种特殊改装的FW190 A8/R2型"突击"战斗机重达7吨,是普通型的1.6倍,所以每个突击大队必须配备两个大队的普通型FW190或者Bf109进行护卫,以拦截美军护航战斗机。

最先成立的突击大队,是JG3“乌德特”突击大队,在4月22日的空战中,目标为柏林的美国陆航队损失了38架B17和25架B24,18名机组人员阵亡,606人失踪,JG3则有4架战斗机受伤。5月4日,是JG3正式升格为大队之后的第一次升空作战,目标是轰炸布鲁斯威克军工厂的B24轰炸机,美军轰炸机显然对这种全新的战术措手不及,突击大队的战机很快楔入美国轰炸机的“战斗盒子”,最终,JG3取得了19个战果。

隶属JG3“乌德特”的Fw190战斗机涂装

JG3“乌德特”大队标志

6月,另一个重型突击大队JG300"野猪”也宣告成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突击大队的战术也有所改进,比如攻击完成之后,战斗机一律向下脱离,以避开美国轰炸机相对密集凶猛的上部防御火力,另外,新型的雷达引导系统“Y”系统也投入使用,随时告知突击大队盟军轰炸机编队高度和方位的变化,并且能够在返航时,为油料用光或者受伤的战斗机寻找可以紧急降落的机场。

JG300“野猪”联队徽章以及联队标志涂装的BF109G战斗机

7月7日,达尔少校指挥的jg300和莫里茨少校指挥的jg3一共升空74架经过改装的FW190 A8/R2型"突击"战斗机,还有22架Bf109担任掩护,目标是美国陆航第八航空队麾下的1129架B17和B24轰炸机,重型突击大队的战机如同一个喷火的楔子,楔入美国轰炸机群,一共击毁37架B24,自己方付出了6人战死,13人受伤的代价。


然而,美国陆航队的策略也做出了调整,即加大了每个轰炸机群配备的护航战斗机群,在相对灵活的p47和p51,面前,重型突击式FW190由于机动性欠佳,很容易成为狩猎的目标,8月9日,在奥格斯堡上空,JG300击落了6架B17,但付出的代价是9架FW190,飞行员5死2伤。


9月11日,新成立,由考纳茨基担任指挥官的JG4和JG300联合出击,连同2个突击大队在内,出动的战斗机多达500架,JG300的 瓦菲尔德候补军士在机身控制系统被击损,无法发射炮弹大队情况下,毅然对一架B24采取了撞击战术,将其尾翼整个切去,瓦菲尔德幸运地被气流和离心力抛离了机舱,顺利开伞降落,为了纪念这个特殊战果,地勤人员在尾翼上以一个骷髅,而非一道竖杠作为标记。

(油画:瓦菲尔德驾机撞击B24)

在经过一天的血战后,双方损失都非常巨大,德军有113架战斗机被击毁,57名飞行员阵亡,美国损失了47架重型轰炸机,另有379架受损,同时还损失了16架护航的p51战斗机。

13日,JG300麾下的"巨蟹中队”驾驶搭载了210毫米对空火箭的FW190,试图阻击美国重型轰炸机,但没有能够接近,就被美军护航战斗机几乎全部击落,其他的FW190 A8/R2型也因为雷达的错误引导,遭遇了美国第357战斗机大队,虽然击落了6架P51,和7架B24,但自身损失超过30架,指挥官达尔少校也杀红了眼,亲自实践了“撞击战术”——将一架B17拦腰撞为两半“在撞击的一瞬间,时间停顿了,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座机的螺旋桨,发动机,还有右翼在空中慢慢爆裂,操纵杆已经失去反应,座舱盖不知去向,接下来,一切又变得迅速无比,整架座机开始飞速进入螺旋坠落状态,我也不清楚自己是如何离开座舱的,空中猛烈的气流让我彻底清醒,我还活着!”


9月22日,达尔少校得以在狼穴面见希特勒,希特勒对突击大队旺盛的斗志和战果表示了赞赏,也对其惨重的损失状况表示了担忧,达尔少校趁机向希特勒建议,如果昼间战斗机部队和突击大队能够换装足够多的先进喷气式战斗机me262,那么对盟军战略轰炸机的截击成果可能会更好......不知道稍后希特勒终于同意成立me262战斗机部队,达尔少校的进言是否其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整个十月,由于损失过大,三个突击大队都没有大规模出击的记录,根据统计,重型突击战术的效果斐然,但自损“副作用”也太大,要想达到同样的战绩,普通战斗机部队必须出动4倍于重型突击大队的战机,但重型突击大队的战损率也比普通战斗机部队高出40%以上。


到了1944年11月,德国本土防空力量抵达了一个顶峰,帝国航空队指挥下的第一战斗机军下辖的联队数已经超过10个,拥有昼间战斗机700多架,夜间战斗机633架,然而隐患在于,由于飞行员惊人的损失率,新手飞行员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突击战术对飞行员的素质技术要求更高,所以此阶段各突击大队的战果不可避免地下降,而损失却一再上升,11月2日,JG3和JG4联合出动61架FW190,击落了超过20架美军轰炸机,但自身也付出了20架被击落的代价,JG3第14中队指挥官,刚刚因自己的第30个战果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的戈斯中尉,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毅然撞毁了一架B24,但自己在跳伞逃离时,因降落伞故障无法开伞而阵亡。同日,本来应该为突击大队掩护的JG27普通战斗机联队也自保不暇,装备的Bf109G战斗机完全不是野马的对手,当天之内总共损失38名飞行员,而整个第一战斗机军的飞行员损失总数为98人,损失120架飞机,美国陆航队方面的损失是40架轰炸机,28架战斗机,另有580架飞机受损。

(维尔纳.戈斯中尉,末期德国本土防空作战中的知名重轰炸机杀手)

更雪上加霜的是,德国空军的绝境加剧了指挥层的分裂,战斗机总监加兰德,吕佐上校等一批战斗机部队的核心人物因批评戈林的无能与误判,而被解职贬官,到了11月底,各战斗机联队中的资深飞行员数量已经非常稀少,首先考虑的任务已经不是击落敌机,而是如何关照那些毫无经验的年轻人,如何在空中保住性命!11月26日,JG301在汉诺威上空,一天之内就有25名飞行员阵亡,14人负伤,死者中包括130架记录的王牌飞行员,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海因里希.施戴尔(heinrich sterr)中尉,美国被击落35架重型轰炸机,另有8架无法修复,黯淡的一天,被德国空军报纸称为“黑色26日”


12月16日,由于西线德国空军必须抽调大量实力支援在阿登的“守望莱茵”作战,德国本土防空力量又只剩下了JG300和JG301两个联队,对于庞大的盟国空中力量完全是杯水车薪,12月16日,JG300损失了23架飞机,换来了22个轰炸机战果和1个战斗机战果,当天,两个联队损失飞行员多达70人,本该支援他们的兄弟部队却还在阿登上空进行徒劳无益的作战。


12月24日,美国陆航队的出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动了1450架轰炸机,由850架战斗机掩护,目标是德国空军在法兰克福以及其他地区的11个机场,还有特里尔地区的德国铁路枢纽,首先出击的是JG3乌德特联队,他们用娴熟的迎头突击战术击落了9架美国轰炸机,但由于德国空军已经无法派出足够的普通战斗机为突击大队护航,导致6架改装型Fw190被击落,在当天的战斗中,JG3损失了17名飞行员,包括第四中队中队长,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弗朗兹.鲁尔少尉。

在整个24日的空战中,德国空军损失了85名飞行员,110架战斗机被击落,占据了出击总数的20%,而美国陆军航空队和英国第二战术航空队的损失却只有40架,另有23架返航后被判定无法修复。在1月底,德国本土战斗机部队已经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一个月之内,损失的飞行员超过500人,仅仅在地面损失的战斗机就超过260架。到了1945年1月中旬之后,德国昼间战斗机部队几乎已经无法组织大规模出击,单次战损率突破30%,空军司令部只能下达一道无奈的命令"除非判定局势有利,否则严格限制本土战斗机部队出击" ,到了此时,还能对盟国战略轰炸机群形成一定威胁的,除了本土高炮部队,就只剩下新组建的Me262战斗机部队了。关于Me262喷气战斗机部队在二战末期德国防空作战中的表现,请阅读笔者在问题“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96768685712081166/”下的回答。


另外,德国空军还试图将一些不成熟的“先进”战机投入实战,试图扭转局势,比如JG400在1944年5月,装备了He163火箭战斗机,JG1联队在1945年2月换装he162“火蜥蜴”国民喷气战斗机,但是这些性能完全不成熟的武器也没有发挥什么决定性的结果,如果有读者对此感兴趣,请留言告知,笔者有时间另开问题撰写。


用户69792950182


二战中美军轰炸机机群之所以难打,主要有这几个问题。首先是美军轰炸机皮粗肉厚,防护十分厚实,德军常用的7.92毫米机枪和20毫米机炮产生的效果很差,难以造成足够的毁伤将其击落。其次,美军轰炸机自卫火力强,美军轰炸机普遍装备有大量7.62和12.7毫米机枪,而且轰炸机彼此之间能够帮助对方,因此德军战机难以靠近,射击精度降低,更难以造成有效打击了。

而面对这种困局,德军也是有解决之道的。首先就是通过空军和防空部队协同作战,达到更好的效果。其次就是一部分战机负责吸引敌军护航战机,然后给己方截击机制造机会。以及尽可能的打散敌军轰炸机编队,让己方战机有机可乘。

德军还专门为了这个目的设计了一些新式武器。首先就是空对空火箭弹,挂载在战斗机上,在中远距离发射,仅需命中一发就能直接摧毁轰炸机!空爆炸弹也是如此,德军有时会使用中型轰炸机,在敌军机群更高的高度投掷炸弹,在半空爆炸,巨大的爆炸产生的碎片和冲击波能严重打击美军轰炸机,同时也能将敌军编队冲散。

同时,德军也开发了类似神风突击的战术,将战机的及炮等设备拆除减轻重量,然后飞行员驾驶战机高速机动撞击敌军轰炸机,其后跳伞,不过成功率不高。


用户5770541302


战术主要是:1,迎头攻击战术,要求以尽可能大的大编队(实际都以中队形式为主)在轰炸机12:30或11:30方向,以水平10~20度夹角进入,在500米距离内以驾驶仓为目标做短促射击,接着紧贴轰炸机向两侧脱离(严禁俯冲脱离,这样会丧失高度,不利于再次集结攻击),再组队攻击。2,撞击战术,曾经短期内被估计实施,因难度大,过于残酷而受到抵制。

使用武器:1,有250公斤炸弹(用作空对空轰炸)因效果不大,载机屡屡被击落而放弃。2,210mm陆军用的火箭。用双发机或fw190携带,进行攻击,效果也不理想。3,甚至出现过100米钢索挂铁球,撞击美机的试验。4,最有效的还是30mm机炮,破坏效果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