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尖端醫療的真相|《我不是藥神》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前一段時間《我不是藥神》引起了全民的關於藥品價格的合理性進行了討論,還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

今天看了《尖端醫療的真相》,甚至有些害怕,因為它比生病本身更可怕。

尖端醫療的真相|《我不是藥神》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電影一開始先講了現代科技與醫療技術結合,手錶和手機能監測血糖水平,3D打印機能創造假肢,人工智能能診斷黑色素瘤等等,先進的醫療技術改善了病人的生活。

為人工智能安裝人體提出了幾個假設,如果可以提前知道疾病的發生,如果人工智能能在心臟病發病前提前預測,如果都能成功,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眾所周知,醫學近幾年取得了迅猛的發展,醫療器械延長了人類的生命長度和提高了生活質量,如:心臟起搏器和各種假肢,現在還有人工心臟。

可是這些真的安全嗎?

《尖端醫療的真相》美國醫療器材的監管不力,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

他們本來健康快樂,在沒有使用各種新型的醫療設備之前各自有著幸福的生活,但是後來一切都變了。

尖端醫療的真相|《我不是藥神》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第一個是一個新型的永久避孕器,在醫生的辦公室45分鐘做完就能出院,沒有切口,不留疤痕,一切聽著都是那麼的完美。

可是沒有想到這麼一個先進的科技,卻是使用者噩夢的開始,使用後,有1萬名女性不同程度的肚子疼,有一些人,切掉了子宮,有一些人,因此而家庭破裂,她們長期處於病痛的折磨當中。

尖端醫療的真相|《我不是藥神》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第二個是金屬製的人工髖關節會造成鉻超標,造成了人類不同程度出現了神經系統症狀,狂躁、手顫抖等等,被誤診為帕金森。

一個熱愛騎行的外科醫生,因髖關節問題不斷惡化,而選擇了金屬的人工髖關節作為置換,手術後,六週就開始了騎行,一年後,就出現了精神異常,手顫抖等問題,他就開始思考問題所在,查了自己的血、尿等,發現鉻超標,發現是人工關節造成的,這名醫生也給病人做髖關節置換手術,使用過很多的人工髖關節,後來發現很多病人也有類似情況。

這證明醫生使用的這些設備,並不一定十分了解他們的弊端。

尖端醫療的真相|《我不是藥神》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第三個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問題,有些醫生為了吸引患者,在操作不熟練的情況下手術,導致了很多手術失敗的案例。

以上都是美國醫療器械存在的監管漏洞給患者帶來的終身傷害,看了令人唏噓不已,卻也有後怕,髖關節置換以及女性節育手術又是如此的司空見慣,我們該怎樣保護自己?

科學進步的時候可能會犯錯,避免不了一些問題。但是我們還是不希望,有人打著科學進步的幌子,在明明知道有危害時,還是為了金錢和名利去做這件事,而帶給別人一輩子的傷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