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韩信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为什么打仗却那么厉害?

许都青年


韩信打仗确实很厉害,但是,你不能否认韩信的运气。他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将领的运气都要好,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看完我以下的分析,肯定就会恍然大悟的。

大家都知道早年的韩信就是一个无业游民,到处蹭饭吃,又是去好哥们亭长家,又是去河边漂母那里。

但是,他总是能找到吃饭的地方,这一点你不得不佩服他。

到了秦末大乱的时候,他跟了项梁,又跟了项羽,你看韩信的眼光确实很精准,他当时跟着的这支队伍,也确实是天下最勇猛的一支。

但是,无论是项梁还是项羽,都看不上他。

所以,他又跑到了刘邦那里,刚开始刘邦也不欣赏他。

夏侯婴和萧何分别向刘邦推荐过韩信。但是,刘邦始终没有给韩信更高的官职。

不得已韩信要离开刘邦了,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萧何知道了情况,他把韩信给追了回来。然后让刘邦重用韩信,否则,刘邦只能待在汉中,永远都不可能当皇帝。

刘邦相信了萧何把韩信拜为了大将军。

韩信迎来了自己的逆袭之旅。

他首先带领刘邦打响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战,这一战韩信之所以能打赢,是因为他先用障眼法骗过了章邯,然后又偷袭了陈仓。

这些还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项羽得到刘邦和韩信杀出汉中的消息之后,他并没有带兵来援助章邯,而是到齐地平叛田横的叛乱去了。

所以,最后韩信击败了章邯,拿下了关中,算是初战告捷。说实话若是项羽带兵来援助章邯,韩信恐怕就会被项羽打回汉中去了。

不得不说,这就是韩信的好运。

大家都知道韩信的成名之战,是背水之战。

背水之战韩信是三万士兵,对阵赵国陈馀的二十万精锐部队。

正是因为韩信的人数少,导致了赵国主将陈馀看不起韩信,他以为只要韩信来了,分分钟就能把韩信给灭了,毕竟他的兵力几乎是韩信的十倍。

在陈馀看来十个打一个,若是在打不赢,他岂不是真的就成了棒槌了。

所以,当陈馀的部下,也就是军事奇才李左车,给陈馀出主意,让他派一支军队,偷袭韩信的后方去的时候,他却这样说,我们的军队是正规军,我们打仗不用旁门左道。

就这样不用奇谋,不出奇计,一样能把韩信打败。

结果骄傲的陈馀被韩信的背水列阵给打败了,你看要不是韩信遇到了陈馀这种书生,他这个仗想打胜真的很难。

还有韩信打齐国的时候,他之所以能那么快拿下齐国七十座城池,是因为刘邦派了郦食其先说服了齐王,让他帮助刘邦打项羽。

齐王同意了,然后解除了对汉军的防备,结果韩信就是趁着人家齐国解除防备的时候,打赢的这个仗。

最后齐王以为自己被郦食其给骗了,就把郦食其用大锅给烹了。

你看韩信每次打大仗,每次打胜仗。都是有好运的成分在里面的。

当然了韩信之所以有好运气,是因为韩信敢这样做,正是因为他的心理有底,他觉得这样打能赢,所以他才敢果断出军的。

所以说韩信打仗之所以这么厉害,好运占了很大的成分,再就是他的指挥才能与胆略了。


汉史趣闻


世界上有很多事是难以捉摸的,打仗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此前并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甚至是连军校,兵法都没有读过看过。但是,他们上了战场,就能指挥百万雄师,就能披荆斩棘,取得一次,两次无数次的胜利。

韩信就是这样人物中的优秀代表。

那么韩信根本没有打仗的经验,他为什么在当了大将军之后,打仗就那么厉害呢?

我觉得任何一个打仗厉害的将领,他首先是一个心理专家。这样的人早已把各式各样的人给分析捉摸透了,无论是自己的敌人,还是自己的手下,早已对他们的想法了如之掌了。

我们就拿韩信打仗的真实事例来举例说明吧。

韩信在跟随刘邦之前,是不得志的。先是跟着项梁混,项梁战死之后,他又跟着项羽混,在跟着项羽的时候,韩信曾给项羽提过好几次意见,但是,并没有被项羽采纳。

韩信知道在跟着项羽,已经不能出人头地了。

所以,他开始投奔了刘邦。

到了刘邦这里,他还是不受重用,是萧何向刘邦推荐了他,刘邦看的萧何的面子,才给了他一个大将军的职位。

韩信要证明自己是个打仗的料,所以,他告诉刘邦,能带着刘邦杀出汉中,和项羽争霸天下。他告诉刘邦,只要刘邦肯用他,打败项羽那是迟早的事情。

韩信当上大将军之后,所打的第一仗,就是历史上极其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战。

这一战韩信就是用的心里战术,他故意做表面功夫迷惑敌人。当时把守汉中通向关中唯一的出口的人,是名将章邯。

因为章邯很能打,所以,项羽故意把他放在关中,就是为了防止,刘邦日后打出来。章邯好给刘邦一个措手不及。

韩信知道章邯就在路的尽头等着自己,所以,他命令一些老弱病残,开始修理栈道,摆出一副,把栈道修好之后,就带领士兵打出去的样子。

可是,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障眼法。

韩信在让那些老弱病残,修理栈道的时候,他早已秘密地带着精锐部队,翻越秦岭去了。要知道翻越秦岭,这可是个大工程。

章邯作为老秦人,他对秦岭一代的地形太熟悉了。

在他印象里,秦岭就是一座翻越不过的鸿沟,所以,他压根就没想过,韩信会通过翻越秦岭到达关中之地的陈仓。

结果当韩信的大军到达陈仓,打了胜仗之后,章邯还在栈道的尽头等韩信出来呢。

韩信拿下关中的陈仓之后,迅速拿下了汉中很多地盘,当章邯听说韩信杀出来之后,在赶去和韩信打仗,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章邯被韩信围困在废丘城,两个人相持了大概一年的时间。章邯眼瞅着城池就要被韩信攻破了,所以就选择了自杀。

这一战韩信利用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越是敌人想不到的事情,你去做的话,成功的概率就会越大,韩信就很善于把握这种机会的人。

韩信的成名之战,也就是背水之战的胜利也是如此。

他先是利用敌军的贪婪之心,让自己的士兵和敌军对峙的时候,故意丢掉旗帜,战鼓,佯装撤退,让敌人去抢,好让他们的队形出乱,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因为古代打仗的时候,若是抢了敌军的战鼓或者旗帜,都是可以分到丰厚奖赏的。

其次就是背水列阵,韩信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激发士兵的潜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也就是说在那种情况下,只有每个人,豁出命去和敌人硬拼,才有可能取得胜利。也只有取得胜利,他们才有可能活下去,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最后韩信又成功了,打败了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

你看韩信打仗永远都是用心里战术,让部下或者敌人,产生共鸣,最终取得胜利。


史学达人


我叫扎心君,我来哔哔几点

1韩信读的书不是后来的四书五经,更不是八股文,而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等。背水一战,韩信以三万新兵,破赵陈余20万精兵,大家认为韩信背水列阵,犯了兵家大忌,韩信解释说,兵法上,有,你们木有注意到,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是孙子兵法上的,韩信不但读过,而且读的活学活用。

2历史上,木有打过仗,甚至没有练过武的人,突然,上战场,就百战百胜的比比皆是。王阳明,曾国藩都是文人上战场。

3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也是个师范毕业生,木有上过军校,在井岗山看到土匪,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开始游击战。王明说他是山沟里的马列主义,张国焘骂他只会看三国演义。多少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被他打的找不到北。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冈村宁次,美国西点军校的麦克阿瑟都是手下败将。

4范仲淹曾经劝狄青读书,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武将狄青从此改变志趣,读起书来。

5当然,纸上谈兵的人也大有人在,赵括,马谡,世界就是这么神奇。

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无能的扎心君


闭门造车,出则合辙。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转化问题。


我们常听人批评某某书生,整天人知道读圣贤书,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面,闭门造车。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闭门造车还有后半句,叫做出则合辙。



意思是,关在小黑屋里面设计,只要合理,出了门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根本无需实践检验。


这就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转化问题。直接经验是当一人亲自实践并且验证正确的经验,间接经验是前人已经亲自验证为正确的经验。



比如1加1等于2,这一类的数学推理,是前人已经验证正确的间接经验,我们再使用这些数学公式时,根本不需要再次实践验证,直接使用推理就行了。


而且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推理出来的结果不用实践验证就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包括韩信在内的许多军事将领,在独立带兵打仗之前,连军队是什么样都没有见过,为什么刚刚领兵作战,就能获得巨大的胜利?


原因就在于,这些将领头脑中,已经掌握了前人总结并且验证为正确的军事理论。他们虽然没有直接经验,但是却可以运用前人正确的间接经验打胜仗。


作家曹恩硕


不管任何事天赋还是必须要有的,在历史上没有受过任何军事教育的人,但是能够领兵打仗的人还是很多的,就说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是普通老百姓出生,而且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军事经验,也没有上过军事院校,只是一个师范生,但是毛主席在军事上的造诣比任何差吗?不管是领兵打仗,还是在军事战略上面等等可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

关于韩信在历史上对于他的早年经历记载的是比较少的,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记载韩信只是一个小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了,我们知道的韩信早年的经历就是胯下之辱,漂母之恩等等。其他的基本上是没有的,关于韩信的师傅在历史上都是猜测,根本是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的,有的人说是尉缭。但是找不到记载,所以可信度也并不是很高。

所以只能说韩信在军事上的天赋是非常高的,他可能真的是无师自通,但是韩信的出生应该是不一般的,先不说韩信小时候有没有读过兵有没有师傅什么的。就说他识字,在秦朝这个时候不是一般人能够读书识字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而且即使有机会接触到,但是一般的老百姓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金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读书的。所以说韩信的出生应该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很多人也在怀疑韩信可能是贵族出生,只是落魄了。

韩信的军事天赋可以说在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相比的人了,韩信虽然在投奔刘邦之前没有带军打仗,但是要知道他是跟过项梁,项羽的。这些人可都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人,这些人的军事才能可以说在当时都是前列的。而韩信是在项梁军中就是执戟郎中,专门守在军营门外的,在这里他可以听到里面任何的军事会议,而且我们可以看到韩信和项羽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他们的军事计谋很多都是如出一辙的,胆大,敢于用奇兵。所以说韩信是不是可能根本就没有师傅,就是在门外听了项梁,项羽的一些军事知识,就无师自通了呢?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生而知之者谓之圣,天纵之人大抵都有些神异之处。韩信虽然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但他追随过当时最牛逼的战将——项羽。韩信正是以其出众的天赋,耳濡目染于项羽的作战风格,通过不断的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了项羽的平生劲敌。

一:贫寒到寄人篱下的韩信却深藏鸿鹄之志

没发迹之前的韩信可谓卑微到了尘土里,一方面,他身材高大威猛,常年身配宝剑,虽然落魄却气势昂藏颇有烈烈伟丈夫的气概;但另一方面他又家境贫寒,艰难求存而且也没有出众的德行,所以只能混迹街头巷尾,游手好闲没有一定的职业,常年寄食南昌亭长的家里,一直到后来被亭长的妻子驱逐才含怒离开。

但即便困顿潦倒至此,韩信却依然深信自己必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时候,所以在后来寄食漂母的时候,他慨然许诺“吾必有以重报母”,在遭遇无赖挑衅的时候,他又能包羞忍耻为胯下之辱。

所谓“有非常之志者,必能为非常人所能逆料之事”韩信种种有悖常理的出格举动,彰显的恰恰是他坚定的人生信念和执着的志向追求,对自己,他有着清晰而明确的定位,所以,在普通人看来难以忍受的耻辱,在他做来却都是如此顺畅而自然、理所应当、不卑不亢。

二:天资出众的执戟郎中,渴望一飞冲天的韩信

在我看来,韩信之所以能又如此辉煌的战绩和功业,除了本身天资出众外,更重要的是他曾追随过千年不遇的盖世良将——项羽,并且在项羽帐下担任执戟郎,能够能够经常见到项羽,而且还能亲自聆听项羽筹谋划策时的战略规划。

所谓名师出高徒,在亲自策划了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以三万对战五十万且千里奔袭的“彭城之战”的项羽的渲染之下,原就天赋过人的韩信对军事作战和谋划规划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后期,楚汉争霸之际,韩信主导的“背水一战”“破赵之战”等经典战役,无一不带着项氏“破釜沉舟”“彭城之战”的影子。

应该说,在项羽帐下的两三年时间,是韩信一生事业和成败的关键,这两三年不仅锻炼了韩信的作战艺术和作战能力,而且使他对项羽有了比任何人都更为直观、清晰而具体的认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在韩信投靠刘邦之后的以此谈话上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三: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综上所述,韩信之所以未经战阵却能够指挥若定,出战大捷,连战皆捷,主要是因为他本身就有着出众的天赋,而且还追随了世所罕遇的项羽一段时间,在其身边耳濡目染深受教化,此外,他还是刘邦阵营中惟一一个对项羽有着最直观最具体最清醒的认知的人。

上乘的谋略和第一手的资料,在充分利用汉军的思归之心和上项羽狂妄自大。试问,在韩信统帅之下的汉军最终战胜项羽,定鼎天下,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况且,在中国历史上像韩信这样从未上过战场却一战成名的并不在少数,西汉的卫青和霍去病;南北朝的陈庆之;唐朝的李靖李药师和王玄策;南宋的书生虞允文等等。

一家之言,切望指教~欢迎吐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联系作者


狐笔春秋


有些人就是有天赋,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有人从韩信的姓氏去推断是贵族,但这并不可靠,姓氏在战国实际上开始普及于平民了,所以韩信这个韩和韩王信那个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韩信祖上可能来自韩国,但只是一介平民也正常。结合韩信年轻的经历来看,应该是非常贫困的,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机会。而偏偏这么一个无业游民,却成了成就大汉帝国的第一名将,其中很大程度就是天赋,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从军之后努力学习了。

其实同时期的项羽和刘邦,很大程度也是来源于军事天赋。足以抗衡韩信的另一名将项羽,尽管是贵族出身,但是史载他并不用心读兵书。刘邦亭长出身,属于基层小吏,带兵打仗也不输于秦朝正规军。所以必须承认天赋的重要性。当然在大家觉得韩信一定是受到高人点拨了,所以在民间传说里,就有说秦国隐居的国尉尉缭子,传授了《尉缭子》一套兵法给韩信,所以韩信才这么厉害,科幻小说《天意》就把这个民间传说编入了小说。


林屋公子


韩信被列为汉初三杰之一,他的军事才能在楚汉时期是天下无敌。他是刘邦在长达4年的楚汉争霸中最大的功臣。


韩信刚开始带兵打仗时并有经验,之所以这么厉害,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得益于先天的努力。韩信尽管从小就父母双亡,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但他并有坠落和自暴自弃。他依然有远大理想,并努力钻研他与生俱来就喜欢的书法。为了实现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甚至至在面对地痞恶霸的骚扰时,他浚没有选择怒剑出鞘,殊死相搏,而是选择了忍辱负重和忍气吞声,为此,不顾外人的嘲笑,从地痞胯下钻过去,只为保全自己,使自己能苟活于世。随后,韩信知耻而后勇,更加勤奋学习,研习兵书,对兵法倒背如流。


总之,生活的磨砺,不懈的努力,极强的韧性,远大的抱负,使得韩信在危险面前不低头,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领,特别是对兵法的掌控和熟悉达到了一个别人天法企及的高境界。

第二,得益于伯乐的帮助。韩信刚开始投靠的是项羽,当时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想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结果遭遇冷水泼面,项羽根本没重用他,而是把他当"士卫"来使用。眼看跟着项羽没有出头之日,韩信跳槽到刘邦麾下。在萧何等人的强力推荐下,特别是萧何上演"月夜追韩信"后,被震惊的刘邦终于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在"伯乐"萧何鼎力支持和帮助下,终于有了一展军事才干的机会。


第三,得益于后天的锤炼。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开始试探性的运用自已所得的驭兵之术和用兵之道。他还在军事集训中便依军法处死了刘邦最喜欢的两位妃子,树立了良好的权威,从此,整个军队作风改善,纪律严明,战争力也水涨船高。刘邦派韩信率军出关时,韩信开始试探性的运用所学兵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得良好成效给了他极大鼓舞和信心,接着他和章邯的较量中,开始放手远用兵法,结果最终消灭了章邯。


随后,一直掌握军权的韩信经过实战的摸爬滚打和实战演练,他的用兵越来越熟练,最后在垓下之战时,采取"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彻底打败战神项羽,兵法己运用到了炉火纯青之高境界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韩信虽然没有带过兵,但是他在落魄之时一直熟读兵书,而且其在项羽帐下做郎中时,也目睹过很多战争场景,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能够及时将军事理论与实战场景相结合、对比来思考。

而且他投靠刘邦之后的每一战,都有充分的时间来做战争准备和谋划,所以他虽然以前没有经历过实战,但是却每战必胜,这也是原因之一。

另外,韩信确实很有军事天赋,他虽然熟读兵书却不拘泥于兵书,他能够举一反三,根据现实场景和具体情况调整战术,比如垓下一曲吹散江东八千子弟兵,这就是兵书上所没有的神来之笔。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熟读兵书的著名人物,那就是兵败常平,成为纸上谈兵的笑料的赵括。实际上赵括完全有可能成为军事天才的,只是赵国的人才培养和用人制度误了他。白起在秦国是一级一级建立军功,通过实战成长起来的战神。而赵括空有理论和天赋,却没有机会在军中历练,终于给他一个机会,就是秦赵两国赌国运的倾国之战。遇到的对手还是百战将军白起,时机上又是朝野急于速决的时候,对于一个年轻的将军第一次挂帅就担起这么大的担子,实在是不堪承受之重。

如果他能够有韩信那样的机会,一仗一仗认真谋划,慢慢的打,很有机会成为一代战神。所以一切自有天意,造化弄人,徒叹奈何,可惜了。








谢金澎


是因为,在刘邦的带领和培养下,领兵作战了一段时间。 韩信正式开始独自领兵,是在汉二年(前205年),刘邦让韩信、张耳率兵攻魏、赵、代等地开始的。 韩信是和彭越英布齐名的名将。韩信的功劳夸大了。可参考,按功劳大小来分封的西汉开国功臣排名中,韩信的排名。(韩信排名,前10名以外)。 韩信手握重兵时,不敢反刘邦,(韩信这幅德性,还有反心,看诸侯,谁强附谁)说明他没自信打赢刘邦。或说打不过刘邦。 韩信是刘邦培养出的军事家(韩信军事上有天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