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宝妈一夜暴富梦碎!拉她下水的居然是孩子补习班老师…

要说最近这几年炒得最火的概念,无疑当属区块链

。区块链的发展,让各种虚拟货币也开始火了起来。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割韭菜的行为”。自区块链概念炒热之后,就有很多人拿区块链作幌子,从事诈骗活动。

宝妈的一夜暴富梦

“错过了比特币,你不能再错过GGP积分,我才投了两个月就赚了几万块,这可比银行来钱快,再不下手就来不及了。”

“这可是北京的项目,你到网上搜搜到处都是报道,怎么可能骗人呢?”

宝妈一夜暴富梦碎!拉她下水的居然是孩子补习班老师…

从2016年年初,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的张女士就不断接到这样的推荐,而推荐她的正是自己孩子的补习班老师。这位老师所推荐的是一个名为“GGP共赢积分”的新型投资项目。

张女士禁不住诱惑,交了1万元注册成为银卡会员。没过多久,张女士发现自己的GGP积分在网站上迅速升值,几万元轻松到账。这也坚定了张女士投资的信心,她开始相信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而且,经过对“GGP共赢积分”的深入了解,张女士还发现自己只要扩展人脉,还能够取得提成。于是,获利的张女士抱着“有福同享”的心态,准备把这个项目介绍给身边的亲友。

但是,随后几天她的财富却大幅度贬值。市场有盈亏,这本属正常,但是“GGP共赢积分”“血崩式”的贬值,让张女士开始意识到事情不对。

据连云港检察院披露,“虚拟货币GGP共赢积分”项目是卢某等人以“互联网+”为幌子推广的“疑似”传销,2015年11月起,卢某等人在北京依托注册成立的全球通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区块链”为噱头,通过后台操纵GGP积分价格造出的盈利假象,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

而且,卢某等人还建立了逐级传销体系,让会员广泛拉人头。短短6个月,卢某发展下线30层,吸纳会员账号1.09万余个,吸收投资额3.2亿元。张女士不过是众多受害者中的一员。

目前,卢某及其团伙已经落入法网。

那些溺水的善游者

一些投资场上“善游者”也在新型传销的忽悠下中招。

2018年5月,深圳南山警方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一起以发行虚拟货币为名、行诈骗之实的集资诈骗案。涉案虚拟货币为“普银币”,由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银公司)通过其官网和收购的“趣钱网”P2P平台发行。

据警方通报,该案涉案金额约3.07亿元,最高单个损失约300万元,3000多位投资者被骗。

而在这3000多位投资者中不乏一些投资老手,他们还建立了贴吧,集思广益,定期讨论。但饶是你机关算尽,也终难逃买的没有卖的精的下场,最终若非警察出手,等待这些人的只能是血本无归。

宝妈一夜暴富梦碎!拉她下水的居然是孩子补习班老师…

普银公司之所以能够“得手”,它利用的并非是人们的愚蠢,而是自以为是的精明。如果翻开普银公司的宣传页,就会发现它几乎是各种科技前沿词汇的大杂烩,而也正是这些大词,“震住”了一些投资的老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

宝妈一夜暴富梦碎!拉她下水的居然是孩子补习班老师…

通过对这些形形色色的案例的梳理,不难发现这种“区块链+诈骗”的三大套路:

1炒高币值,请君入坑

诈骗团伙深谙人类“无利不起早”的特点,所以他们要想吸引更多人入场,就会首先千方百计地炒高币值,而当大量投资人进场之后,他们则不断套现离去,留给投资者的只是一地鸡毛。

2以科技之名,行传销之实

几乎每一个诈骗团伙都会有一套高大上的说辞,虚拟币、矿机、复利……各类概念满天飞,无非是为了把投资者绕进去。同时,他们还会辅以各种夸大的收益宣传,目的就是让人产生财富欲望赶紧“上车”。而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之中他们也会引诱上当者拉人头,建立传销体系。

3挂“洋”头,卖狗肉

很多诈骗团伙喜欢塑造西方的币圈“创富神话”,或者宣称自己有海外代投渠道,在无见面、无核实、无合同的情况下,利用社交网络收割具有投机心理的底层散户,再以各种借口拖延时间拒绝退币,最终失联跑路。


宝妈一夜暴富梦碎!拉她下水的居然是孩子补习班老师…

以区块链为名的诈骗行为之所以屡屡得手,除了因为很多人的认知薄弱之外,也和当前很多人浮躁的心态有关。


宝妈一夜暴富梦碎!拉她下水的居然是孩子补习班老师…

其实,每一个人只要稍微调动自己的理性就可以认识到:高收益始终是和高风险形影不离的。但很多人却在五光十色的泡沫面前变得头晕目眩,迷失了自己。

提醒大家

对那些承诺高收益的投资

一定要提高警惕

更不能指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转发扩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