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传说的“一字并肩王”,真能与皇帝齐肩,历史上谁做过这个王

古代社会有着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周朝为例,周天子之下还有公、侯、伯、子、男等多个爵位,不同的爵位有着不同的特权。诸侯王都归周天子管,他们要定期朝觐、派兵随周天子作战、定期上供等,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官员、土地、军队等,地区的事务和赋税等都有他们各自管理。

大多数情况下,皇帝会将侯爵、伯爵等较小的爵位封给有功之臣,将地位较高的王爵封给皇子皇孙。同时大臣功劳过大,皇帝也会封他们王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异姓王,如刘邦当皇帝后,就将韩信、彭越等功臣封为了外姓王,这对外姓大臣来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但也可能是一颗烫手的洋芋。

传说的“一字并肩王”,真能与皇帝齐肩,历史上谁做过这个王

从商代开始,就开始分封诸侯了,之后秦始皇时期,对这一制度有过改革,开始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但刘邦当上皇帝后,又恢复了分封制,这使得历朝历代基本都会分封一些诸侯王,这些王名称也没啥讲究,大多与他所封的封地有关,如封在鲁地的诸侯王叫鲁王,封在蜀地的叫蜀王等,还有魏王、陈留王、胶东王等等。

能被封王的人,除了韩信、周公等开国功臣外,其他大多是皇子皇孙,如汉朝的卫青、周亚夫等人功勋卓著,但他们只是被皇帝封侯,并没有封为王。

传说的“一字并肩王”,真能与皇帝齐肩,历史上谁做过这个王

这些藩王和诸侯的实权很大,但到明朝时期,由于发生过朱棣造反成功之事,所有之后的皇帝开始打击藩王的权势,逐渐夺了藩王的兵权和土地,使藩王成了有爵位,没土地、军队和百姓的虚职,清朝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他们给了贵族子弟亲王等爵位,但没有给他们土地,使他们不能建立藩属国。

爵位之间有侯爵、伯爵等高低之分,王爵之间也有高低之分,历史上最高的王就是一字并肩王。顾名思义,这个王的权力可以达到和皇帝比肩的程度,也就是说它要凌驾于其他王之上。因为它的爵位高,所以一子并肩王是非常稀少的,毕竟皇帝是难以容忍有和他权势相同的人的。

传说的“一字并肩王”,真能与皇帝齐肩,历史上谁做过这个王

能达到一字并肩王程度地王,历史上只有一人,就是天平天国时期的东王杨秀清,在天平太过建立后,洪秀全就开始在后宫安于享乐,将国家军政大事都交给了东王杨秀清,手中掌握了大量实权后,杨秀清就有了将洪秀全取而代之的想法,所以他自导自演了一出“天父下凡”的好戏,让他成了天父代言人,这使得他的权势达到,甚至超过了洪秀全,也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一字并肩王。

除此之外,历史上再没有其他王可以达到一字并肩王的程度,不过文学作品中却出现了两个一字并肩王,如小说《薛仁贵征东》中的薛仁贵和小说《隋唐演义》中的罗成,但实际上这两人的权势都很小,难达到和皇帝比肩的程度,而且他们是文学作品虚构的王,并非真实历史上存在的一字并肩王。

传说的“一字并肩王”,真能与皇帝齐肩,历史上谁做过这个王

罗成是小说中虚构的一个人物,相传他的原型是唐朝名将罗艺,但罗艺由于牵涉进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内斗中,在李建成被杀后,为自卫被迫造反,最后兵败被杀。薛仁贵也是唐太宗时期的名将,在攻打高句丽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功被封为了右威卫大将军等,但并没有被封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