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马皆有养,不敬,何有别乎?
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重耳,在称霸之前经历过一段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跟随重耳流亡的诸多臣属中有一个人叫介之推(一说介子推)。
当重耳一行逃到卫国的时候,一个随从携带所有的钱财逃跑了。重耳饥饿难耐,只好向当地的庄稼人讨吃的,结果不仅没讨到吃的,还被侮辱了一番。
后来在重耳快饿昏死过去的时候,介之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块,掺杂野菜一起煮了给重耳吃,才总算保住他一命。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继承国君之位,就是晋文公。
在封赏有功之臣时,介之推却拒绝封赏,带着自己的母亲隐居到了绵山。
晋文公派人搜山,想找到介之推,结果费尽周折也没找到。
后来有人给晋文公出主意:“介之推非常孝顺,如果放火烧山,他肯定会背着他的母亲逃出来的。”
晋文公真的命人放火烧山。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火熄灭之后大家发现了抱着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焦的介之推的尸体。
晋文公后悔不迭,为了纪念介之推,他砍下了那棵大柳树,做成鞋子穿在脚上,每走一步就念一声“足下”,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他还下令将介之推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不准百姓举火做饭。
本来挺让人感动,充满正能量的剧情,一下就成了悲剧。
根源在于晋文公太过于自以为是,完全不明白如何才是“爱”的正确表达方式。
介之推是惨死在了他爱的屠刀之下。
如果说晋文公是因为自己国君的身份,习惯了高高在上,觉得自己对别人的好就是圣旨,是恩赐,所以别人就该感恩戴德地接受,所以才干出了这种荒唐事的话。
那其他很多普通人也干出这种以爱之名谋杀他人的行为,又该如何解释?
其实流亡回来,晋文公做了国君,介之推隐居深山,两下本来相安无事,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
但是介之推有个朋友偏偏要站出来为他打抱不平,写了一首诗贴在皇城门外,暗讽晋文公忘恩负义,这才激起了晋文公一定要找出介之推的执着,也才导致了后面悲剧的发生。
介之推的这个朋友私下肯定觉得自己最够义气,最够哥们儿。
但这都是他的一厢情愿。
他从来没想过介之推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坚守的是什么。
在我们身边,也从来不缺乏这种自以为是、越俎代庖的人。
他们以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爱着别人,殊不知别人却倍受煎熬。
有人为了爱付出了一切,奉献了自我,结果对方撒手了,背叛了,然后就呼天抢地,抱怨自己遇到了人渣,咒骂上天不公平。
有父母为子女操碎了心,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一切。结果发现子女不理解,不接纳,甚至将自己视为敌人。
很多人觉得自己对朋友从来都是真诚、大方、讲义气,结果发现朋友不知道感恩,甚至有意疏远了自己。
......
我们在爱着别人的时候,是否想过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是对方适合的吗?
如果不是,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爱,让对方难受、煎熬,甚至无法承受,最后走向极端。
爱,本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也是让这个世界之所以变得更美好的东西。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他们各自独特的生命轨迹。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生,不会去复制任何一个人。
哪怕你觉得自己已经站在了金字塔顶上,也不要试图去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何况这么自以为是的人通常都还站在马里亚纳海沟里。
“犬马皆有养,不敬,何有别乎?” 孔子觉得孝敬父母的前提是尊敬他们。其实,无论我们爱什么人,前提都是先要尊敬别人。
尊敬别人,首先就是要尊敬每个生命的独立性。我们没有权利去侵犯这种独立性,以爱的名义也不行。
所以,真正正确的爱的表达方式是,让对方以自己最喜欢、最合适的方式活着,我们可以选择一路同行,但是绝不可以蛮横操控。
閱讀更多 杯無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