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大破天門陣,53歲再出徵?但真實歷史上的穆桂英並不存在

楊門女將的故事一直膾炙人口,而穆桂英更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在民間傳說中,穆桂英是一位頂天立地、勇冠三軍的女英雄。她不僅具備很多一般婦女沒有的文化素質和出類拔萃的英武行為,也有著男子沒有的將帥之才。然而歷史上真有這樣一位巾幗英雄嗎?

大破天門陣,53歲再出徵?但真實歷史上的穆桂英並不存在

這就不得不從楊家將說起。楊業,原名楊繼業,北漢劉崇賜其父姓劉。北宋滅北漢後,劉崇投降,劉繼業也隨之投降。

宋太宗命他複姓楊,名業。因楊業熟悉邊關,被任命為代州刺史,授右領軍衛大將軍,率軍常駐代州,抵抗遼兵。980年,遼兵入侵雁門關,楊業父子繞背夾擊,遼兵死傷慘重。後來,遼兵看到楊業旗號便望風而逃。

大破天門陣,53歲再出徵?但真實歷史上的穆桂英並不存在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趙光義趁遼國皇帝更換,分三路大軍伐遼。楊業奉命掩護新收復的四州百姓遷入關內,由於孤立無援,被困在陳家谷口。楊業奮不顧身,拼死殺敵,後因戰馬受創,無法前行,最終被俘。其子及部將全部力戰而死。楊業被俘後,威武不屈,三日不飲不食,自盡殉國。這是楊家第一代忠良。

大破天門陣,53歲再出徵?但真實歷史上的穆桂英並不存在

楊家第二代忠良的代表要數楊延昭。楊業陣亡後,楊延昭擔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在河北的邊防前線任職。後來在一次戰鬥中,使用巧計保全了遂城,被授予莫州刺史。景德元年(1004),宋真宗將楊延昭的兵馬増加到上萬人,許他見機行事。景德二年(1005),楊延昭被授予高陽關副都部署。後來,楊延昭卒於任上,享年57歲。宋真宗聽到消息後,極為悲慟,並派人護送靈柩歸還京師。

之後,宋真宗錄用其三個兒子在朝為官。楊文廣是楊延昭的第三個兒子。狄青南征廣西,楊文廣隨軍從徵。在西征中,楊文廣屢立戰功,又因是楊延昭之子,被屢次提拔。後來楊文廣也死於任上。

大破天門陣,53歲再出徵?但真實歷史上的穆桂英並不存在

楊延昭在民間傳說中是楊業的第六子,因而被稱為楊六郎。其子為楊宗保,而穆桂英就是楊宗保的妻子。其實,在史書中記載,楊延昭是楊業的長子,楊廷昭的兒子叫楊文廣。也就是說,在歷史上根本沒有穆桂英這個人,她只是虛構出來的人物。

大破天門陣,53歲再出徵?但真實歷史上的穆桂英並不存在

楊家將一代接一代地保衛祖國,格盡職守。他們的事蹟不斷地在民間傳播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傳說也漸漸地與歷史真相出現了偏離。宋元時期,民間開始有楊家將的戲曲流傳。到明朝時,民間文學家把他們的故事演繹成《楊家將演義》等小說或者評書。

這些文學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彷彿就是真的歷史一樣,以至於後世之人把歷史和演義混淆在起,分不開來。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掃除“封、資、修、迷信”成分,對《楊家將演義》一類的評書、傳說等作了一些修改,情節變動很大。現今的《穆桂英掛帥》、《百歲掛帥》等,都是那個時期重新編排的。

大破天門陣,53歲再出徵?但真實歷史上的穆桂英並不存在

雖然演義虛構多於歷史,但是楊家一門忠烈,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人們不僅傳誦他們,而且還在某些傳說中的地點立下石碑、祠堂等紀念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