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最近又出现了“赊刀人”,说玉米价格0.25元的时候再来收钱,这是真的吗?

中奖很难吗


世间万物,一切皆有可能,凡事皆有因果。虽说是人类主宰着世界,毕竟都是凡夫俗子,拿什么去和大自然抗争?

赊刀人的出现,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天意,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自古以来,高手在民间。民间藏龙卧虎,人杰地灵!

赊刀人,一个神密而古老的职业。赊刀本来就是一种营销策划,薄利多销也好,故弄玄虚也罢,还是要谨慎小心!

赊刀人说的话,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有时候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玉米0.25元一斤,也不是完全没有这个可能!世事无常,人心不古,世间事又岂能尽如人意?

人在宇宙空间何其渺小,一切都是未知数?还是回归自然吧,土能生万物,万物终归土?


用户22954642155


最近又出现了“赊刀人”,是真的吗?


说玉米价格0.25元的时候再来收钱?这种事如果是真的,我还是相信一点点,一切都有可能。

因为我就是农村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亲眼看到过“赊刀人”。

八十年代末,我村来了一个“赊刀”人,五十多岁的年纪,留着不多见的一头长发,骑一辆破旧白水管的二八自行车,车上不光有菜刀还有农村妇女常用的剪子。“赊刀人”说话带些山东口音,在街上大声吆喝:“卖剪子,卖菜刀,管赊啦!”当时“呼拉拉”围上了一大群人。


有人问,菜刀和剪子怎么卖?

“菜刀五块钱一把,剪子两块。”

“怎么赊呢?”

“赊刀人”说:“管赊刀十块钱一把,剪子五块钱一把。”

人们说,太贵了,太贵了。“赊刀人”神密地一笑,“我的刀和剪子要等你的玉米涨到了七毛了再来收钱的,时间长些,所以要贵了。”

当时人们听了嗤之以鼻,觉得“赊刀人”说话太可笑了,像是刮风,不着调,没有人理会。当时的玉米价格只有两毛多钱,涨到七毛太不靠谱了。所以人们用现钱买的多,只有两仨个人赊了剪子和菜刀。

时过境迁,十年多点的时间玉米价格一路飚升,从三毛多涨到了五毛,然后涨到了七毛多钱。大概是2003年吧,听说“赊刀人”收账来了,但只是听说而已,谁也没有见到过。

我曾问过赊过刀的人家,他说“赊刀人没有来过,来了咱就掏钱呗。”“赊刀人”不可能忘了,可能是路途遥远,不值得要了吧?



如果真像题主说的,现在农村又出现了“赊刀人”,玉米降到了0.25元再来收钱,我认为,事有可能是真的,但玉米的价格不可能重回到八十年吧?确实,这两年玉米的价格一路下滑,从一块一毛多降到了现在的八毛钱,农民心里真不好受。

如果玉米真的降到了二毛五分钱,那么农民种地的成本和生活水平相应的就会下降,重回解放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玉米降到0.25元一斤,打死我也不敢相信的,你们信吗?


乡野老农


赊刀人确有此事,我在农村长大,亲眼目睹过赊刀人,做工普通的一把刀卖30元,那时候可是八几年啊,八几年的30元,可能相对于现在的2000元吧,当时咱们农村人,家里都没什么钱。

他们一起3个人,如果没钱,可以赊欠,不过手续很麻烦,至少要有两个人担保,还要到村里盖公章才能赊欠,说是一把刀保用20年,等玉米一块钱一斤的时候,过来收钱,当时玉米的价格才1毛多钱。鸡蛋一个5分钱。

八几年的时候,以前大办钢铁,物质比较匮乏,我们农村菜刀,镰刀很多家庭都没得,不过吃肉也不多,遇到来客吃饭,杀鸡还要去借刀。所以有很多人赊欠,有些人说他们是鬼谷子的弟子,来农村山区看风水,传道教,但是他们穿衣打扮也是粗人,看着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现在已经过去快20多年了,也从来没见过他们过来收钱。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商场电视促销,以旧换新活动,价格平时标价1000的电视。活动的时候把标签换成1200的。旧电视,破电器折价100到200元,结果,很多人不光还是化了1000元买的电视,还把旧电视,破电器白送商家了。这可能就是我们祖先,说的无商不奸吧。

我感觉他们应该是一种,比较超前的营销手段,假如当时一天卖掉5把刀,大家算算多少钱。做生意的人都比较精明,贴钱贴本的事,谁愿意这样干。也可能是盗墓贼踩点的吧。反正我感觉有很多疑点。


乡村生活健康大纲


对于赊刀人的记忆,是在小时候的八十年代,那时候有些做生意的鸭贩子,到农村赊小鸭子给村民,说等到明年鸭子下蛋来收钱,鸭不下蛋分文不取,我家里要了二十只小鸭子。母亲告诉我说,这是生意人的一种营销手段,为的是消除人们买到公鸭的心理阴影。后来我问父亲,这种做买卖的方式好新奇,这买鸭子的人真聪明!父亲才给我讲起以前赊刀人的事。


这是一个古老又神秘的职业,据说是以物换物赊账开启了人们的智慧,先给货,用着满意再付款,其实也就是一个信誉问题。由于这个职业最初的发源,来自于生意,所以一提起神秘的赊刀人,我就想起“生意”。


欢迎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我的头条号【三农的高度】,一起探讨更多关于乡村的事儿。


生意人的秉性是:无利不起早。想明白这一点,就会明白这些所谓的赊刀人的目的所在。虽然说神秘的赊刀人消失了几十年,为何现在会出现了呢?这就要谈到生意的“命脉”,其实就是信誉问题。如果赊刀人真的以这种形式,又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等于神秘的面纱已经被撕下来了。把刀放下给你用,玉米价格到0.25再来收钱。看着是“肯定”赔钱的买卖,其实“他”没有赔钱。静心揣摩你就会发现,他身后有资本的影子,他们以这种惠民的方式打产品的广告,只要刀的质量确实不错,就是免费给你一把刀又如何?这种广告效应是实实在在印在收刀人的心里,无形中给这个品牌的刀具树立了“守信耐用”的形象,而且会行成对这个商家赞誉的议论,可想而知,这个企业的后续产品,销路如何,不用想就知道了。



其实我从第一次听说赊刀人的事情,后来有去了解一些相关传说,我发现只要是赊刀人出现,都伴随有生意人的影子。如今,人们做生意,广告无孔不入。如果赊刀人这次真的这么做事,那真是农村人的福音!


三农的高度


最近又出现“赊刀人”了?说玉米价格0.25元的时候再来收钱?我可以肯定的说,这就是一个无耻的谎言,一个谣言而已,我从三个方面攻破这个谣言:

(1)历史上存在过“赊刀人”的事情,但时过境迁,如今人们再也不会经历那个买不起刀、买不到刀的年代了。

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爷爷那辈人身上,村子里确实有过“赊刀人”,但那是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赊刀人”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

那时候村子里的“赊刀人”,大多沿街叫喊“赊刀、赊锅、赊剪子嘞……”声音此起彼伏,到了村口或者人多的地方,便会将菜刀、铁锅、剪刀等摆放在地上,给人们介绍自己的铁器可以免费赊用,等到村子里结婚彩礼达到1万元,小麦收购价格达到1元/斤的时候,就上门收钱。当然,如果不相信也可以花钱买铁器,只不过这个价格还是很高的。

当时的背景是处在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铁产量不高,人们生活必须的菜刀、铁锅、剪刀往往不是买不起就是买不到,在村子里很多人家的菜刀等铁器都是互相借用的,谁家举办酒席,更是将街坊邻居的铁锅、菜刀借个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赊刀人”进入了农村(尤其偏远农村)人们的生活中。

当时很多人虽然自家没有菜刀用,但也不相信“赊刀”这样的好事,所以真正赊刀的人并不多,个别胆子比较大,或者想占小便宜的人,以及确实需要刀的人家,都赊了刀。不过如今彩礼早就涨到1万元,小麦也早就1元/斤了,可是当年的赊刀人并没有回来收钱。

反观现在,现在国家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农村,全国农村马上就要全面奔小康,我们村早就住进了崭新的新农村社区,而且现在人们购物也方便,菜刀的可选择性又多,各种档次,各种材料,各种价位的菜刀多的数不过来。

在这种前提下,再来农村“赊刀”,给大家说一个“玉米价格0.25元再来收钱”的说法,简直是自掘坟墓,只要不傻没人会去费这劲,“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必然不是真的。

(2)如今种植玉米有补贴,玉米价格多年来也一直非常稳定,降到0.25元/斤,无异于倒退,再如今是不可能的。

玉米一直都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稻谷、小麦、玉米),它的价格走势直接决定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多年来玉米价格一直保持稳定,近期的玉米价格走势也在0.9元/斤上下,这是非常稳定的走势。

而且随着国家对玉米种植补贴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对玉米需求量增大,玉米价格势必会向乐观的方向发展。玉米价格回到0.25元/斤,除非倒退到改革开放之前,这种历史的倒退,想必没有哪个“赊刀人”想要看到,这也是如今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所以,“赊刀人”给出承诺,玉米价格0.25元/斤时,再回来收钱,简直是无稽之谈,荒唐至极。

(3)以前的“赊刀人”有传说是鬼谷子门下的,可以预测未来发生的事儿,也有给老百姓做好事的传说,但现在“预测”未来玉米价格大降,显然脱离实际,不可信。

爷爷以前也赊过一把菜刀,那时候爷爷和赊刀人各有一张欠条,如今过去了30多年,“赊刀人”当年的预言早就实现,却再也没有回来收过钱,现在爷爷房间的玻璃老相框背部还压着那张欠条,到现在爷爷还惦记着把赊刀钱还给人家。

正因为如此,所以村子里的老人都传言他们是鬼谷子一道的预言者,专门来做好事的。可是这样的言论在现在显得很单薄,并且也预言玉米价格回到0.25元/斤,无疑是不靠谱的言论,因此我大胆猜想,这压根就是提问者的不严谨,或者说是某些人居心不良的谣言。


李阿冰


一听到“赊刀人”就会想起几十年前赊剪刀的人。

记得刚分田到户的时候,村里总会有赊锅的赊棉被的出现,为了证明他们的东西质量好,都会赊帐给你,说到某某时候就来收钱。

其中最让人忘不掉的就是有一个卖剪刀的人。别人赊的东西都说定什么时间来收帐,而他却说等到大米卖2元钱一斤的时候就来收帐。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大米最多就卖5毛钱一斤,谁都不会想信大米能卖到2元钱一斤。所以当时很多人都买了他的剪刀,还欢喜的说,这剪刀他肯定收不到钱的,米是永远也卖不到2元钱一斤的。

这后来卖剪刀的人也没来收赊出的剪刀钱,但米价却在许多年后普遍都超过了2元钱一斤。我们不说他当时为了卖剪刀而采用赊销的生意模式,单说他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就让人佩服,这就是真能人。

所以现在出现的“赊刀人”预测玉米会卖回每斤两毛五,我们还真的不能过早下定论。


年轻的农村老头


赊刀人在我国民间从古代就一直有流传,相传赊刀人是鬼谷子的门生,能够占卜生死,预测兴亡。

记得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说赊刀人的一些事迹,爷爷说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豫东地区经常有赊刀人走街串巷的售卖各种刀具,而且当时不收钱,嘴里念叨着“羊过千,牛过万,玉米一斤一块再收钱”,意思就是现在在它这里拿刀不要,等到一只羊的价格过千,一头牛的价格过万,玉米一斤一块一斤再来收钱。不过当时玉米价格不过一毛五一斤,很多人都不相信,想着玉米不可能有这个价格,于是很多人当时凭着占便宜的心理都在当时要了赊刀人的刀具。

而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确实赊刀人的预言也在近几年已经实现了,因为现在玉米普遍已经到达一元钱一斤,牛肉动辄四五十一斤,一头牛随随便便卖到上万,但是当时的赊刀人却不曾过来收钱,我想大概是年代比较久远赊刀人很多都已经不在世了或者已经改行了,而且当时一些刀具都不值钱所以没有过来收钱吧。

赊刀人其实并不是人们口中所言那么神奇,充其量赊刀人也就是一些比较有远见的生意人,因为他们可以看清时代的变迁以及进步,预测一些当时人们看来不了思议但是却在以后能够实现的事情,然后高价出售自己的一些商品,虽然当时不收钱,但是赊刀人所售卖的东西一般价格在当时比较昂贵,比如一把镰刀八十年代只需要一块钱,而当时赊刀人可以卖到五六块,这样自己就算有部分预言不会实现自己也不会出现赔本。



最近听说一些地区又出现赊刀人售卖刀具的时候预言说“玉米价格降到0.25元再过来收钱”,我想如果赊刀人真的这么预言的话可能这次赊刀人要失算了,因为玉米在我国为三大农作物之一,需求量是仅次于小麦和大米,而且价格每年都有我们国家农业部的紧密调控,并且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增长,国家繁荣昌盛,所以这些基本农作物的价格只会随着国家的昌盛日益增长,不会降到0.25元一斤的。


农业经济第一线


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当地经常会有一些赊刀人上门卖刀,但是他们卖刀的价格却比普通的刀贵上四五倍的价格。因为那个时代我还没有出生,所以具体是什么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只不过听我爷爷讲起过这些事情,因为在这个年代确实曾经出现过这种事情,现在想想真的不知道这些卖刀的人到底图什么,而且几十年之后也没有见他们回来收账。

听我爷爷讲当时至少有三个卖刀的人到我们村里面卖刀,当时他们都是以赊账的形式把刀卖给别人,而且他们的刀质量都非常的好,不过价钱确实按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非常的高,当时一把刀的价格也才5块钱,而他们的刀直接卖到5块钱一把。如果是这个价钱,其实很少有人会去买,但是他们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赊账,而且他们赊账的时间没有期限,只是给了一个大概的时间和条件。

由于我们是南方地区,所以普遍种植水稻,当时的水稻价格非常的低,可能在七八十年代水稻的价格只卖到1~2毛钱左右一斤。而他们都是以赊账的形式把刀卖给别人,承诺当水稻的价格涨到一块钱一斤的时候就上门收钱。只不过过了这么多年,这些卖刀的人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了。如今在我们当地的水稻价格确实已经超过一块钱一斤,但是这些卖刀的人却再也没有出现,他们之前把刀赊给别人,都是记在一个笔记本上。



可是二三十年之后仍然没有见到他们上门收钱,而且很多曾经在他们那里赊刀的人基本上很多都已经年纪非常大,甚至已经不在了,所以即使他们现在想要收回钱,可能都非常的困难。毕竟现在农村地区基本上都改变很大,想找到以前赊账的人,其实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再加上可能以前他们卖刀的人也有些年纪大了或者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而题主所说的赊刀人又出现,而且说等到玉米价格在0.25元的时候在上门收钱,我感觉这个是不可能出现的问题,除非这个卖刀的人钱多。我们知道现在玉米的价格普遍都在9毛一斤左右,甚至有些时候,玉米价格已经超过一块钱一斤,如果想要再回到0.25元一斤的话,那么物价水平至少要倒退20年。要想一下,现在物价水平都在不断的上涨,粮食的价格就算再怎么降低,也不可能再达到0.25元一斤的价格。所以我觉得这种情况应该不可能出现,大家觉得呢?


少三番


孙庆国试答:

我在老家(东北辽西)的时候,在生产队刚刚黄的时候,那个时候粮米很“金贵”,蔬菜不值钱。

那一年营子(辽西把屯子叫“营子”,辽中把屯子叫“堡子”)里,来了几拨卖鸭仔的南方人,当时家家都很穷,一时拿不出现钱来,可以赊销。

他们与当地的农妇约定,等到菜比粮米贵的时候,他们来收账。

他们说的还真的灵验了。


孙工的文话旅行笔记


看到“赊刀人”这个问题不禁想起80年代,的确有很多这样走村串巷的经商的流动人员,那时候不只是赊刀人,而且还有一些剪刀、鸭子、鹅鸡等等都可以赊着价格虽然高了一些,但是也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毕竟那时候农村人现金的确是非常少的,只有到每年秋后卖粮食才能够有一点余钱,所以这些人必须赊着才能够卖掉自己的东西。



记得我的老家曾经赊过鸭子,而且现在也是有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农民买鸭子养大了只是为了下蛋,并不是为了卖肉鸭。鸭子从小的时候很难分辨公母,一般到农村不赊鸭的话是卖不掉的,如果真正的付了钱以后说买的鸭子基本都是公鸭子不下蛋。分辨鸭子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鸭子大了以后,不叫的鸭子就是公鸭子也叫鸣鸭,嘎嘎叫的鸭子就是母鸭子。赊鸭子的方法就是在秋后再来收钱,如果出现了公鸭子的话就不要钱了。其实农民都是非常本分的,并没有出现狸猫换太子的现象。

对于最近又出现了“赊刀人”的现象,说玉米价格降到0.25元每斤再来收钱,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这种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现在玉米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了平均0.99元每斤,个别地方的玉米价格已经超过了1.1元/斤的行情。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用途最广的一种粮食,而且每年我国玉米的用量已经达到了2亿吨以上,现在各国正在开发玉米的新产能,作为一纯玉米代替工业的石油柴油等等有限矿产资源,进而减少大气污染的用途。




近两年的玉米价格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储存的1.8亿吨的到期玉米进行拍卖,影响了近两玉米价格的上涨,否则的话玉米价格已经超过了1.2元的行情,甚至能达到1.5元/斤。所以玉米价格跌到0.25元每斤的行情可能性非常的小,除非是战乱的年代,回到了解放前的时候。但是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而且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目前的阶段,玉米价格下跌到0.25元每斤的行情的确不是太大,毕竟现在种植成本非常的高,即便是每亩玉米产量在1000斤左右,每亩的收入也只有250元,种植成本现在最低也有400元左右。如果玉米价格降到了0.25元每斤的话,玉米的种植面积将会非常的少,进而就会抬高玉米的价格。

对于最近出现的“赊刀人”以玉米价格降到0.25元每斤的行情带来收赊的刀的钱的说法应该是可能的,除非这些“赊刀人”有其他的想法,或者是另有目的。那就是以这种行驶来吸引农民的眼球来推销其他的产品,或者是进行坑蒙拐骗。因为只有这样的话语才能够引起农民的兴趣,才能够吸引农民的目光来聚集在一起讨论这个事情,这样就能够召集人群宣传已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对于这种目前社会不可能的现象,应该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及时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是一种社会的谬论,至少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总之,对于近期出现“赊刀人”这种以玉米价格降到0.25元每斤的情况下再来收赊刀的钱,这种现象应该必须给予制止,因为现在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对买一把刀是可以买得起的,不像以前买不起刀,只能靠赊刀或者是不相信刀的质量,而进行赊刀的现象。这种现象应该另有目的,只是用这种方式来吸引农民的眼球,已达到其招揽农民聚集在一起,进行其他方式的宣传或者行骗的目的,比如说推广高价净水机的现象就有这样方式的发生。希望广大农民小心为上,毕竟这些人现在都是以利益为自己的最终目的,不再考虑到信誉的问题,因为这些人的嘴皮功夫非常的好,有时会对农民进行洗脑,已达到其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