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皇帝临死对左右说一囚犯爱他,太子立即释放此人,为盛世打下基础

看过《郑和下西洋》这部电视剧的朋友恐怕都对夏原吉这个人物印象深刻,他是建文朝时期优秀的户部官员,心中时刻装着一本账本,把大明朝的钱粮算得清清楚楚。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有人以夏原吉是建文朝旧臣而把他抓起来献给朱棣,但朱棣心里清楚,夏原吉是难得的好管家,于是反而升任夏原吉为户部尚书,进一步重用他。

《明史·夏原吉传》:成祖即位,或执原吉以献。帝释之,转左侍郎。或言原吉建文时用事,不可信。帝不听,与蹇义同进尚书。偕义等详定赋役诸制。建白三十余事,皆简便易遵守。

皇帝临死对左右说一囚犯爱他,太子立即释放此人,为盛世打下基础

夏原吉剧照

其实,早在夏原吉早年在太学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就对夏原吉有很深的好感了。夏原吉的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不料去世的早,夏原吉于是就致力于学问,并赡养母亲。后来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在太学时许多太学生们经常大声喧闹,而唯有夏原吉端坐不动,一心求学。朱元璋发现后,觉得他与众不同,或可以堪重用,于是就任夏原吉为户部主事。后来有个刘郎中,忌妒夏元吉的才能,想诬陷夏原吉,不料朱元璋却说:“夏原吉能够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你想陷害他吗?”结果刘郎中反而被朱元璋处死了。由此可见,夏原吉的办事才能和人品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明史·夏原吉传》:有刘郎中者,忌其能。会新劾诸司怠事者。帝欲宥之,新持不可。帝怒,问:“谁教若?”新顿首曰:“堂后书算生。”帝乃下书算生于狱。刘郎中遂言:“教尚书者,原吉也。”帝曰:“原吉能佐尚书理部事,汝欲陷之耶!”刘郎中与书算生皆弃市。


皇帝临死对左右说一囚犯爱他,太子立即释放此人,为盛世打下基础

夏原吉画像


纵观整个大明朝,夏原吉是少有的历经5朝而最终善终的大臣,更值得称奇的是,5朝皇帝都十分器重夏原吉。对他的为人处事都十分的赞赏。唯一一次让夏原吉触怒龙颜而获罪下狱的经历,则是发生在明成祖朱棣北征时期。


皇帝临死对左右说一囚犯爱他,太子立即释放此人,为盛世打下基础

明成祖朱棣


永乐十九年的时候,朱棣命夏原吉等大臣筹备粮草,以备自己御驾北征。一次,朱棣问夏原吉边防储备情况,夏原吉却回答说:“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损失了十分之八九,加上灾荒不断发生,现在已经内外交困了 。况且您圣体欠安,还需要调养,就请遣将出征,不要劳动车驾了。”朱棣一听龙颜大怒,直接强令夏原吉出去治理开平的粮食储备,之后又召回夏原吉,把夏原吉关进牢房,并且抄了夏原吉的家。

《明史·夏原吉传》: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勿劳车驾。”帝怒,立命原吉出理开平粮储。而吴中入对如宾言,帝益怒。召原吉系之内官监,并系大理丞邹师颜,以尝署户部也。宾惧自杀。遂并籍原吉家,自赐钞外,惟布衣瓦器。


皇帝临死对左右说一囚犯爱他,太子立即释放此人,为盛世打下基础

夏原吉


永乐二十年的时候,果不出夏原吉所言,朱棣北征因粮尽而返。其后,又连年出塞,但都不见敌人,只得空耗粮饷,无功而返。而夏原吉先前所说的圣体欠安,也应验了,在朱棣回到榆木川时,身体病危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恨不听夏原吉之言,对左右的人说:“夏原吉爱护我。”皇上逝世的消息传到后三天,太子跑到关押夏原吉的地方,哭着告诉了他。夏原吉哭倒在地,许久不能起来。

《明史·夏原吉传》:明年北征,以粮尽引还。已,复连岁出塞,皆不见敌。还至榆木川,帝不豫,顾左右曰:“夏原吉爱我。”崩闻至之三日,太子走系所,呼原吉,哭而告之。原吉伏地哭,不能起。


皇帝临死对左右说一囚犯爱他,太子立即释放此人,为盛世打下基础

开创“仁宣之治”的明仁宗朱高炽


太子朱高炽早在洪武年间时就因仰慕夏原吉而拜访过他,后来在当太子后,监国期间,也经常得到夏原吉的辅佐。朱高炽即位后是为明仁宗,为了开新朝气象,改革以往积弊。明仁宗恢复了夏原吉的官职,夏原吉则提了三点建议:赈济饥民,减省赋役,停罢下西洋以及向云南、交趾地区各道采办金银。夏原吉自太祖朱元璋时就一直在户部办事,而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的一系列北征和郑和下西洋的活动也一直给夏原吉极大的财政压力。夏原吉深知大明朝已经急需休养生息了,所谓不当家不知材米油盐贵,而夏原吉一直在户部当着大明朝的管家,对于大明朝的财政状况的建议,明仁宗皆按夏原吉说的办。如此一来,就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