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两江新区“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覆盖

“在巡河的时候,如果发现河面、河岸存在漂浮物和污染杂物,水体有异味等问题,只需要动动手指,使用App就能上报。” 6月6日下午,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天湖美镇的社区河长袁源走出办公室,开始了本周的巡河工作。与两月前不同的是,她随身携带的不是笔记本,而是手机。“有了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APP,无需再像以前一样纸质化记录、层层上报。”

定位、拍照、输入详细文字、添加照片,只需短短几分钟,河长在巡河中发现的问题就能通过APP上报到两江新区河长办公室。河长办公室可以通过“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APP”进行后台处理,并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两江新区“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覆盖

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APP

“我们巡河的路线、河段详情、巡河时长都能显示在APP上。”社区河长袁源介绍到,“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APP”帮助河长们实现了线下巡河、线上报告、线下清理的无缝衔接。

据了解,“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APP”于今年4月1日在两江新区全面上线运行,覆盖各级河长和河长办。两江新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该系统为各级河长及河长办在巡河管理、任务督办、投诉处理、考核评价等环节提供信息化辅助,提高河长制工作效率,督促各级河长及河长办工作人员切实履行职责,实现河长制工作和考核的信息化。

据悉,两江新区已经将区域内17条河流23座水库纳入河长制框架下全面治理。

在制度上,由两江新区城管局牵头,结合实际制定了区、街道两级《河长制工作方案》,成立了河长办公室,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全覆盖。17条河流、23个水库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库概况、保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辖区92块河长公示牌全部安装到位。同时,两江新区已建立了“河长+巡查员+保洁员+市场化公司”的河长团队,形成了“河长统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治水兴水合力,改变了“碎片化”治水模式。通过治理,部分存在严重污染、群众反映强烈的河库水质已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两江新区“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覆盖

“小水星”机器人

在措施上,智能化已切入水体治理领域,两江新区已构建起智慧水库运维体系。在两江新区百林水库,“小水星”“小海星”等水下机器人投入一线使用。“小水星”采用移动终端控制,能对水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并将监测视频实时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小海星”能实现混合充氧曝气、水质监测和水质采样等多种功能,既可实时控制,又可改善水质,还可支持路径规划、自主巡航、自动采样等智慧功能。通过整治及水质提升,百林水库实现了水生态修复、水景观营造、水资源利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的五位一体和系统平衡,达到Ⅳ类水质。

此外,不局限“就水治水”,而是实行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以习总书记视察长江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两江新区已经启动了中嘴河水环境治理、盘溪河、肖家河、跳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相关工作,加快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守护好一江碧水。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结合自身辖区水域特点,从加强学习教育、规范日常管理、提高队伍水平等多个方面,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各项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生态环境需要,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苏旸 付斯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