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太极拳传授的“三种语言”

太极拳通过“三种语言”来描述并保证其传统韵味不致丢失。这三种语言指文字语言、肢体语言、心灵语言。太极拳习练者借助文字语言而明理,依赖肢体语言而懂劲,最终升华于心灵语言。这是一个层层推进、循序渐进的过程,三种语言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保证太极拳形神兼备,历久而味正。

太极拳传授的“三种语言”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授课中

文字语言

文字语言,是指太极的训练模式可以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去叙述、记录,形之于有效的媒介表现。太极拳传习的入手处即是文字语言,借助于文字语言,习练者可以明“太极”之理,从而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文字语言就如同教科书一样,可以帮助习练者建立起直观的印象,使其不再迷茫。但修炼太极拳更要以身学拳,不能只求心懂,所以任何文字语言都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使用,不可仅仅局限于此,成为空谈家,这一点习练者不可不察。

太极拳传授的“三种语言”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授课中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指老师把动作做出来,让学生去体会。太极拳传授时使用肢体语言,能够使学生对古法太极明其意。通过走架,弄清每一拳每一势的“法”和“术”,才能越练越精。

肢体语言属于“身传”的范畴。很多时候,外形动作相似,但做这些动作时身体肌肉的劲力转换、气血的鼓荡,等等,都掩藏在衣服之下,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老师打出一式,到底用什么样的劲,打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单靠看是看不出来的,更是语言难以描述的。师父就如同大厨,做一桌子菜,弟子看到菜的外形只在其次,吃到嘴里,尝到味道,才能洞悉其个中滋味,也才有可能做出相同的菜肴来。

太极拳是以八个劲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为主要技击方法,运用的核心是粘、连、黏、随,以不丢不顶、顺从不离、随屈就伸、人刚我柔为原则,使对手进退不得,完全被我之劲所控制。肢体语言能够清晰地描绘出来每种劲法的内涵火候的变化,通过修炼太极拳的盘架和推手,可由招熟到懂劲,在这个阶段,劲法及拳法的火候要靠老师指导和自身苦练才能真正习得,这其中,肢体语言的作用非常关键。

太极拳传授的“三种语言”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授课中

心灵语言

心灵语言,是指习练者在功夫已经上身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个人特色。

心灵语言属于“心传”的范畴,初级阶段的学习,主要靠习练者自己练习;中级阶段的功夫,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修炼;到了高级阶段,则是老师直接传授了。从有形有相进入无形无相,以有感立应、本能反应为根本,在不同时期,要领亦有所不同,到了高级阶段,归于自然而然,脱乎规矩又合乎规矩,其中玄妙难以尽言。

当然,心灵语言也是因人而授,习练者本身的功底必须足够,另外,还要跟老师之间有足够的心心相映的感应力,才能够进行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