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战国时期的魏国:一把被打烂的好牌

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诸侯国,环顾当时当时逐鹿中原的各个国家,没有一个可以与之匹敌的,哪怕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也好不夸张。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强盛的国家,却也没能逃过被吞并的命运。

魏国被列为诸侯和强势崛起,都是在魏文侯时期实现的,这一时期的魏国到底有多强呢?

战国时期的魏国:一把被打烂的好牌

从内部来说,文侯重用翟璜,通过翟璜的举荐,西门豹、吴起、乐羊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被发掘和任用;又以子夏,段干木、田子方等人为师,这些都是学富五车的贤士大儒。另一方面,文侯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对魏国做了政治改良,军事上编练魏武卒,政治上削弱贵族特权,奖励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同时还编制和颁布了《法经》,规范官吏对于职权的行使。

从外部来说,文侯与韩国和赵国结成了联盟,从而给魏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又任用乐羊为将,联合赵国灭亡了中山国;以吴起为河西郡守,向西不断的蚕食秦国,占领河西之地;组成三晋联军,向东攻打齐国,深入到了齐国腹地。当时的魏国在与各大国的军事较量中,鲜有败绩,击败了当时中原大地上的所有强国。

战国时期的魏国:一把被打烂的好牌

战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可以说一直是由魏国领跑,那么魏国又是怎么一步步落后,从而被别的国家赶上的呢?

魏国在政治上的衰落是从魏武侯开始的。魏武侯名击,是文侯的儿子。作为一代雄主的文侯,对自己儿子的培养自然也是十分用心和认真的。为了培养好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文侯很早就任用魏击为将,统领军队攻城掠地,锻炼他的军事素养。文侯十三年,派魏击攻打秦国的繁成和庞城,并将那里的人民迁到了魏国境内;文侯十七年,命令魏击作为乐羊的副将,随同乐羊一起攻打中山国,并成功灭亡了中山国。

这些经历都为后来武侯继位,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这也使得武侯在政治上出现了短板。武侯即位后与吴起的矛盾也来越明显,再加上谗臣的添油加醋,使得武侯有了除掉吴起的念头,这就迫使吴起逃亡到了楚国,为魏国在南方树立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另外,武侯又介入了赵国敬候与武公之子赵朝的王位之争,这使得三晋联盟逐渐有了隔阂。后来赵国攻打卫国,此时的卫国已经沦为了魏国的附属国,于是向魏国求援。魏国没有顾及三晋同出一门的情分出面调停,而是直接带着部队与赵国火拼,虽然最后击败了赵国,但三晋同盟也彻底瓦解。这样一来,魏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就变得更为险恶了。武侯期间,不断的南征北战,几乎得罪了当时的所有强国,可以说使魏国四面树敌。

战国时期的魏国:一把被打烂的好牌

武侯虽然军事上没有输给自己的老爹文侯,但是政治上明显落后了许多,而到了武侯的儿子魏惠王时期,连军事也大不如前了!

惠王在政治上真是继承了他老爹武侯的衣钵,接二连三的失误。惠王时期,商鞅和孙膑的流失可以说对魏国产生了致命的打击。商鞅和孙膑来到魏国,本想依托强大的魏国求取功名,建功立业的,但没想到此时的魏国早已不是文侯时期那个广纳天下贤士的魏国了,惠王用人看重出身门第不说,还看不起卑贱的布衣之士。可想而知,除了孙膑和商鞅,魏国这一时期人才的流失不在少数,他们两个不过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已。另外,惠王也没有想要修缮三晋之间关系的想法,反而比武侯时期对赵国和韩国的进攻还要激烈和频繁,而且还放松了对秦国的警惕,一心一意的用在与中原各国的较量上。

然而,惠王在武略上的成绩更是与武侯差了一大截。武侯时期,虽然总是对外用兵,但总体算起来胜多输少,而且吃了败仗也对魏国的影响不大。而惠王却把文侯和武侯多年经营积累起来的实力,输了个大半。惠王时期,光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让魏国精锐折损大半,连太子申也被齐国俘虏了。另外,魏国与秦国在西线战场上的作战也总是失利,还被迫把都城从靠近秦国的安邑,迁到了大梁。赵国也时不时的从背后捅一刀子,使得魏国苦不堪言。可以说惠王时期,魏国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出现了全面的倒退,以至于被别的诸侯国弯道超车。

惠王打光了手里的大牌,把一堆小牌攥在手里,留给了后来的国君,以至于后来的魏国夹在各大国之间,打又打不过,躲又躲不了,只能忍气吞声,被动挨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