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oolu
如果废除了汉字,结果就像朝鲜和越南。
一,产生很多同音字词造成误会与不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来判断;二,和本身民族的古代文明完全割裂,没有承上启下,只有重启系统;三,民族自豪感消失,不是用狂妄来掩饰自卑,就是拷贝西方的文化系统,成为附属;四,很多跟文字、书法、篆刻等有关艺术种类消亡;五,中文文学消亡,新文学诞生,由于丧失了汉字的魅力,因此文学水平被严重限制。六,由于方言口音的问题,拼音输入法的误码率大到难以忍受,让别人无法辨识你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关键不是所有人都有播音员的标准语言能力,绝大部分人连考教师证的汉语口语能力也达不到。七,最后,既然一种拼音无法统一所有方言(表音文字和语言一定要匹配的),那么只好每个方言设计自己的拼音方案了。再下去就是国家民族的分裂。
我们的思维造就了我们的汉字,血和肉无法分离。硬要换一种文字,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找不到任何好处,学起来快学不会作文有什么用?不会作文认识字母有什么用?还是文盲!韩国越南的废除汉字是出于去中国化的政治需要,去中国化是它们认为独立的保证,如果这算一个好处的话,中国换拼音文字则不存在这类好处。
第九区春虫虫
如果废除汉字,最大的结果就是汉文化的传承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这么大个中国,从东北黑龙江到西南香格里拉,从西北吐鲁番到东南日月潭,统一的标识,就是汉字。如果没有汉字,讲普通话的各位,是没办法和讲闽南语温州话粤语沪语的同胞沟通的,而无法沟通,迟早便只有一个结局,那便是分离。(加拿大的语言困局:至今仍成为一个分裂因素)
地球上的大国其实不多,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大国,靠的是地广人稀和语言成分的相对单一,澳洲人讲英语,没事;加拿大人讲英语和法语,结果讲法语的魁北克和讲英语的安大略闹了很长期间的别扭!俄罗斯人讲俄语,他的维系,是靠沙皇以及苏联时代对非俄语人口的武力减持。
而美国呢?美国从十三个州到眼下这个状态,实际上也一直在维系主体语言的地位,即美式英语,始终是主流,移民但凡要成为美国人,就必须要接受美式英语,接受其背后承载的英式文化。中国也是这样啊!从遥远的春秋战国到当下,曾经诸侯争霸,曾经三分天下,但最终还是会大一统,为什么?当然你会说武力,而实际上更重要的就是汉字,以及汉字背后承载的汉文化。三千年前的中国人说话的语音和当下是完全不一样的,屈原在那里吟诵楚辞,诸葛亮在那里慷慨陈辞出师表,唐僧在那里念经,如果你只是听语音,你是完全听不懂的,可是你看汉字的记载,完全没有问题,都懂!为什么?因为诸葛亮用的汉字,唐僧用的汉字,和你当下用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
而现在,如果用字母文字取代汉字,你打算用什么地方的语音?你让闽南语粤语沪语温州话以及各大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中国人,完全放弃他们的方言和民族语言,怎么可能?还有,就算他们都愿意,将来不再学习汉字,只会用字母文字的后人,你让他们怎么看懂前人的记载?简而言之,若是放弃方块字,基本上你就是放弃了整个三千年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放弃了中国,一切从头开始。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唐德刚写过一篇《民主先生与自由男神》来评价自己的老师,恰好提到了过去时常提及的“废除汉字”问题,在他看来,这个做法显然混淆了两个问题:一,生搬硬套西方语言发展史;二,忽略了写作语言和口语的区别。而民国时期,钱玄同、陈独秀、鲁迅等人都认为应该废除汉字,并且将它引申到阶级政治等意识形态上面去——现在看来却很可笑,文字和语言什么时候也有阶级了?
胡适曾经有过一个主张,认为古代汉语(文言)应当跟古希腊语、拉丁语一样成为死文字,但胡适想要提倡的是白话文,所以他不说废除汉字。其他一些人就不同了,是真的要废除汉字,到现在还有一群人搞“新语言”创作,他们声称自己的队伍里有大学老师,可以造出一种“将中国的感性文字上升为西方逻辑文字的新语言”(尤其推崇英语)。有人就问他们,说你们既然这么推崇英语,为什么还有费时费力“造语言”,而不直接使用久经考验后的英语呢?大量的文献资料一应俱全。结果,这个“新语言推广者”一言不发,后来就退群了。这种人就是知识太少而大放厥词的人,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新语言完全不同于汉字,是西方语言那种逻辑性的”,可悲之处却在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有很大坑。
废除自己的汉语有什么麻烦呢?
首先,你没法研究自己的文献和历史了。
现代希腊人是看不懂古希腊语的,所以研究古希腊哲学的都不是希腊人,废除了汉字改用其他语言,那我们就可以像希腊人一样,自己不懂自己祖先的文献,而可以靠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的汉学家来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了。这个过程里,势必会兴起重学自己语言的浪潮——费时、费力、费钱。
其次,很多人说汉字是感性文字,西方语言是理性或逻辑文字,这纯属无知之言。
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做过一个设想,就是构建一种适合全人类的准确语言,可见,至少在对现代形式逻辑作出重要贡献的莱布尼茨那里,西方语言也绝不意味着清晰而具备条理的。而逻辑语义学,是在上个世纪前半叶的中后期才创立的——何来西方语言是逻辑理性之说?
西方语言的特点,主要在于他们有语法学这个学科,语法是语言的自然规律,即使没有这个语法学,也不代表一种语言缺乏语法规律。缺乏语法的表现,就是我们连小学语文课都上不了,因为小学生的语文课是要学语法的,如果汉语没有语法,你怎么上的小学?
还有些人会犯下另一个错误,就是把语法等同于逻辑。语法的底线,是有主、谓就行,哪怕你说“石头喷火”也是合于语法的,但这句话不合于逻辑和事实。我们小学时候学的“病句”其实包含两个方面:一,不合语法;二,不合逻辑。
对逻辑学而言,日常语言和逻辑语言是一个基本区分。这里可能还涉及到哲学语言,其实,古代哲学语言跟日常语言比较接近,特点就是一个语词常常能表达不同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多义词。我们背过的英语单词常常有许多意思,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这能叫符合逻辑吗?逻辑词项要的是一个词项表达一个准确的概念,所以,现代逻辑的发展是建立了新的符号所致,而跟西方语言无关——谁见过西方人人都是现代逻辑学家的情况?这种逻辑语言,永远不可能普及到社会大众里面去,因为这是专业学者的事情。
美国的语言学家John McWhorter在他的《Doing Our Own Thing:The Degradation of Language and Music and Why We Should,Like,Care》一书里提到,“……all varieties of human language ,including non-standard ones like Black English ,can be powerfully expressive——there exists no language or dialect in the world that cannot convey complex……”。翻译过来是说:不同的人类语言,哪怕是黑人英语这样非标准的语言,也具备极强的表达能力,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能传达复杂思想的语言或者方言。
可见,见到有人说某些语言是感性的而某些语言是理性的,你就可以问问他们德语、法语、英语水平如何了。
肥嘟嘟的小不理
看看现在的韩国就是,极大的教训。
韩国由于文字改革。韩国人,现在不能直接阅读自己以前的历史文献。
首先中国的同音字很多。如果没有汉字,会发生非常多的理解上的歧义。
其次,我们不能再很好的直接阅读古文献。历史文化传承会出现极大的断代。那么美好的唐诗宋词。那么优美的古文。这么精彩的小说,会大大的打上一个折扣。那么美好的书法艺术,后人又如何欣赏得了呢?
普通话的推广极大的依赖于汉语象形字。虽然中国各地自有方言。但字是一样的。废除汉字会极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从哪里来?从5000年的辉煌历史中来。如果我们不能与祖先直接发生交流,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
人类的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字母就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欧洲属处于地中海文明。人们之间为了便于彼此交流。互相学习彼此的语言。学语言当然是从发音开始。就像我们小时候是先学会说话后学习写字。文字的使用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但地中海文明由于交流冲突过于频繁。今天你注一个音,明天他来注一个音。原来的象形文字反而被抛弃了。
欧洲语言的古文是拉丁语。早期的圣经由拉丁语写的。早期欧洲是由古罗马把统一的。后来文字的碎片化,多元化。使欧洲难以再统一起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虽然有南腔北调。但是文书的往来都使用统一的文字。交流就没有那么多的障碍。使得中国虽然有很多分裂的时期,但最终又被统一起来。
近代史上帝国转型成为民族国家大多是分裂的。奥匈帝国在一战之后碎片化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更是碎了一地。只有中国在转变之后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版图。文字的功劳功不可没。
有一句话说的特别著名:媒介即内容。你听到一个东西和看到一个东西,虽然是同一个东西,但感觉上完全不一样。所以英语世界有一个疾病是我们这个国家所不能理解的:叫做阅读障碍症,说白了就是只能听声音语言不容易看文字语言。
春眠秋梦
请站在当时的角度思考问题,当时中国是个什么状态再看一看现在改了文字的是什么结果。韩国改文字,国民识字率和识字量大增,难道发展的不好吗?那么小的地方,几千万人口,没什么资源的情况下,钢铁,船舶,电子发展的不好吗?在看看那些殖民地,南美诸国,发展的的还是不错的,对比一下非洲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在看看中东小语种地区,除了石油还有什么,大部分国家还是部落制,除了个别重视教育的国家在积极转型,大部分还是浑浑噩噩。在看看印度,这是最明显的,几千种语言,上百种文字,上流社会或者说文化人普遍讲英语,没有英语印度在国际社会就是个渣。
即便在中国,即便搞历史的很多还不如外国大学的教授。语言不是非此即彼,但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才有了当时的否定和后来的文字简化,拼音发展,普通话推广,外语教育,这是被历史证明有作用的,不需要讨论。即便在中国古代,文字也几经变革,那一次不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再说科学的发展,没有阿拉伯数字,怎么带来科技爆炸,靠算筹,靠罗马数字可能吗?
哪个是第一语言,哪个是第二语言很重要吗?历史用好了是动力,用不好就是包袱。
注:可能有些人不理解当时的状态,补充一下,东部经济好点的地区文盲率80%,西部很多地区甚至达到95%,识字的人里大部分只认识几百个,这是我查的,跟我的预判差不多。
非牛顿的牛
废除汉字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不具备条件。
首先要说明,汉语有两种以上的文字。成熟的文字有汉字,东干文字(拼音文字),这两种文字,语法互通,但词汇不全部相同,简单的说,汉字词汇,大部来源于日本。东干文词汇,大部来源于陕甘方言与俄罗斯词汇。东干文,已经解决了汉语标调问题。
还有一种半成熟汉字,是回民的经书文字,也属于拼音文字。。
废除汉字的可能条件是,第一,汉字部件标准化,第二,汉字结构的标准化。第三汉语拼音的音调标注方法。目前这三个问题,在一简字里都没有解决好。
汉字拼音化,还有问题是,第一,同音字分化,第二同音词的分化,第三拼音长度缩短(例如zhuang就太长),第四,标调的分化。其中标调的分化,目前有较成熟的方案,但没有推广,例如,陕西(shaanxi),山西(shanxi),塌(tah).虫(chhong)。即,第二声重复辅音字母,第三声重复元音字母,第四声,拼音尾部加h。其余使用拼音原式。
目前,有人尝试用类拼音,书写计算机语言,实现人机快速转换,但仅在摸索。
周有光先生说,大约500年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汉字拼音化。也就是废除汉字。
但计算机类似语言则会发展较快。通过学习计算机类语言,部分人可以首先使用汉语拼音文字
Corring
中国人之所以五千年传统绵延不绝,文化的认同感是最主要的连接纽带。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是地北天南,有了统一的文化传统,我们就能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就有了家的感觉。文化传统靠什么来承载,这就是文字。我们的文字从仓颉开濛肇始至今已持续长达五千年,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些用文字纪录的宝贵遗产是鞭策我们继续沿着前贤所开拓的道路砥砺前行,进一步创造新的文化成就的强大精神动力。没有了这种巨大的文化遗存与积淀,我们的民族就会成为空中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飘向何处,我们就会被外族同化,中国也将不复存在。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学者曾撰文指出,积贫积弱的中国被受列强的欺凌,却没有象古埃及、巴比伦那样亡国灭种,为什么?是因为中国拥有强大的传统文化,这种强大的传统文化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比脆弱的中国政治基础更加稳固,也更加强大。这种强大的文化会将一切野蛮的外来文化过滤消溶,最后统统变成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焕发出新的文化生机。而拥有这种文化的民族也必将在这种文化的生机中获得新的动力,浴火重生。
而近代的中国之所以落后,主要统治阶级思想的落后。统治阶级没有睁眼看世界,他们固步自封,没有能在历史的进程中给自己本生的文化注入新的动力,使文化的大潮变成闭塞的湖泊,死水不惊。我们不能将统治者因政治上的无能所导致的国家脆弱和民生凋弊而归咎于文化本身的落后。我们民族的文化深度和广度都在,文化的包融力和凝聚力都在,一朝激活,便将如倾天的海啸,狅奔的烈马,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而近代有些学者基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现实所提出的文字去中国化的意见,在中国绝对不可实行,也不能实行。一是中国的文化土壤不允许有这种思想的存在。中国的文字和用中国文字纪录传承的文化在世界是只属于中国并且只适用中国的最独特的区域文化现象。这种文字被一代代中国人继承发扬,生生不息,从而形成了牢固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废除这种有牢固的文化传统的文字,中国人民不会答应,那么敢于使用这种手段的人也必将成为民族的背叛者,也终将被人民所唾弃。二是,中国强大的文化基础会注定这种思潮只能成为一时的逆流,而不能阻挡传统文化前行的脚步。中国文化的基础是雄厚的、深邃的,而且有着完整的体系,并且这种体系也是开放式的,因而有着强大的包容力和凝聚力。历史上我们汉唐之盛,外来文化滚滚涌入中国,我们的文化在广泛地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髓后,在充实和补齐了自身文化短板的基础上,迅速融合成了新的文化传统,迅速地适应了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因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由于本身文化基础的雄厚和它开放性的思想动因,我们只须顺应时代的要求,给她添加更多的动力,我们的文化航船自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而这思潮的存在,本身说明了一些学者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不自信。这种思潮的存在也是极度危险的,它会毁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会使我们的国家亡国灭种。这也正是一些西方反华势力所乐意看到的。
手机用户25853910923
民国时期曾经有一股非常强烈的思潮要求废除汉字,有不少政学两届的名人曾经都是废除汉字的坚定拥护者,这些人包括古文字学家钱玄同(钱玄同甚至把废除汉字与争取民族独立联系在了一起)、陈独秀(陈独秀认为汉字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过后来成为了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普通民众的工具,所以要坚决废除)、著名的鲁迅先生也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的利器”,不过虽然有这么多人主张废除汉字,但是最终除了简化和添加标点之外,汉字并没有走向灭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汉字真的在民国时期就被废除了的话,那么现在会怎么样呢?
首先是我们相当一部分人不会再认识汉字,年龄大一点的可能会好一点,但是80,90,00后是绝大多数人肯定不会认识汉字的,这样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文化的断层,因为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汉字一废,除了专家之外,普通民众是肯定不会去专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那么很快就会造成普通民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再进一步就是文化断层。
如果当年废除了汉字,我们所不想碰到的情况或许仍然部分还会有,比如封建迷信的情况,真的废除了汉字的话,中国民间长期存在的封建迷信的情况肯定还是会存在的,这一点从农村许多老一辈人的身上就可以看出,虽然他们不识字,但是他们的迷信思想还是很浓厚的,所以问题并不全在文字,思想和文化的改造是一个全方位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早就的。
假如汉字真的废除了,或许我们今天就会跟废除了汉字的越南和韩国一样,虽然历史是用汉字书写的,但是却没有人知晓或者熟知,这岂不是一大悲哀。
青年史学家
如果中国有废除汉字需要,说明我们的思维路径从感性的归纳类比上升到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的阶段,这样的需要只能是我们的天下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耕文明的忧患意识达到了某种程度,否则我们不会放弃相对安稳的农耕文明,大概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都处在最好的地理气候时期,就算是灾荒之年我们也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的,英国应该是靠海盗起家的帝国主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是国家的默许,也是英国当时的处境决定的。而我们那稳定的农业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的唯一依赖的生存方式。而汉字足以满足这样的交流表达的需要了,靠天吃饭,不会管天的事,自然就会管人了,所以我们的教育基本就是如何做人如何为官的事,老子,孔子都是如此的内容,传承的还是如此,汉字满足了这样需要自然是不会改变的。如果改变整个世界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工业革命也许就会发生在中国了。语言文字永远是思想或者说思考的需要,交流一般都是建立在类比归纳的道理上来说明问题解释问题,答案也止步于此,除非在这样的基础上真有智者多问一个为什么?思考就会深入下去,关键那个时间点正是人类发展的转折点上。人类最大的偶然大慨就是思考的灵光乍现吧。
少卫真
如果中国废除了汉字,会瞬间多出十几门甚至几十门外语来。
不信?我们假设一下,中国废除了汉字,改用拼音。
一个东北人到福建旅游,满街的招牌上写着“ouwajian”,他能知道是啥吗?闽南语就成了一门外语。
一个福建人到东北旅游,满街的招牌上写着“guobaoyou”,他能知道是啥吗?东北话也成了一门外语。
中国多出这么多外语,还想保持统一,就很难了。
现在呢?东北人到福建,看到“蚵仔煎”,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至少能猜出来是用蚵煎成的一种食物。福建人到东北,看到“锅包肉”,也能知道是一种肉类了。
看,汉字的力量多大!中国能保持统一(不仅是领土的统一,还包括文化的统一),汉字占了一多半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