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為中國核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四位人物,都曾獲“兩彈一星元勳”!

為中國核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四位人物,都曾獲“兩彈一星元勳”!

1、錢學森

錢學森,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錢學森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

為中國核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四位人物,都曾獲“兩彈一星元勳”!

2、鄧稼先

鄧稼先,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為了他的祖國中國的強盛,為了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

為中國核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四位人物,都曾獲“兩彈一星元勳”!

3、彭桓武

彭桓武,物理學家。彭桓武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先後在中國開展了關於原子核、鋼錠快速加熱工藝、反應堆理論和工程設計以及臨界安全等多方面研究。對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對中國第一代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理論設計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他為祖國的強盛和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併為祖國培養了幾代物理學人才。

為中國核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四位人物,都曾獲“兩彈一星元勳”!

4、王淦昌

王淦昌,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3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64年,他獨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王淦昌參與了中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製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榮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等獎項。無私奉獻,以身許國,核彈先驅,後人楷模,是世人對王淦昌的評價。

為中國核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四位人物,都曾獲“兩彈一星元勳”!

核武器是一個國家非常規武力震懾的必備條件,一個國家有了核武就具備了一種對外擁有超越常規軍備的武力震懾。也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外交籌碼和硬性強度。可以說如果大國之間沒有核威懾的存在,那麼美蘇、中蘇之間的大規模戰爭或許早已爆發。核武器也是一個大國的象徵,只有有了核武器,在國際上才有發言權。中國之所以能安心發展這麼多年,核武器其實功不可沒,研製核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這四位傑出人物,也是功不可沒。向他們致敬!

為中國核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四位人物,都曾獲“兩彈一星元勳”!

不要等到星爺不拍電影了,你才記得欠了一張電影票。不要等到科比退役了,你才記得欠了一張籃球票。不要等到找不到小編了,你才想到忘了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