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2018时光印记(57):本质上,财富来源于心灵

2018时光印记(57):本质上,财富来源于心灵

20180128】2018年倒数第57篇投资笔记。

周末翻了一下2018年以来的涨幅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涨幅榜,有半数是地产股(截止2018年1月26日):

2018时光印记(57):本质上,财富来源于心灵

分析地产股的上涨逻辑,其实也比较清晰:

1、核心逻辑仍旧是业绩驱动。随便说几个例子,泰禾集团1月份以来涨幅88.21%。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提出公司2018年销售目标要到2000亿元。新城控股1月份以来涨幅53.31%,24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17年净利润48-60亿元,同比增长60%-100%。荣安地产1月份以来涨幅50.00%,26日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17年净利为5.2亿元-5.7亿元,同比增长249%-283%。阳光城1月份以来涨幅29.1%,19 日晚,阳光城公布 17 年业绩预告,预计 17 年实现归属利润 20 亿至 25 亿元,同比上涨 62.6%-103.2%。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地产板块当前是整体的业绩驱动型,而非个案。

2、蓝筹板块最后洼地,估值的向上回归。在监管层引导的大盘蓝筹的行情开启后,原本市场较低估值的板块都开启向上回归之路,包括银行、保险、钢铁等。地产作为流动性好的蓝筹板块之一,涨幅较为落后,叠加业绩高增长拉低了估值,作为最后的蓝筹估值洼地,引发资金配置。

地产股算是刚刚启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地产股纷纷创新高,然而在这之前,是接连两年的调整,地产指数2016年下跌15.64%,2017年上涨6.51%:

2018时光印记(57):本质上,财富来源于心灵

从地产股的行情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仍旧是“业绩和估值”在起作用,仍旧可以得出拉长时间周期,“业绩”是驱动股价的核心因素这个结论。从去年的上证50板块和创业板的跷跷板走势,到钢铁、银行、地产等板块的行情,其实我们看到的是市场逐步转向为“价值驱动型”,或者说是“业绩驱动型”,随之而来的是概念股、短线炒作空间的进一步压缩。

所以,不知不觉中,市场其实已经走在了业绩驱动型的道路上了。

成长股的的投资,依然受到了一定的压制。其实纯粹的成长股,本质也是业绩驱动型,只不过在成长阶段,业绩爆发力更强,同时也叠加了业绩被证伪的风险。当前的市场偏好不在这里,尤其地产、券商等蓝筹吸血,预计这种情形可能还会延续一阵子。

很多朋友问我,当前面临的选择,其实就是地产和券商已经在走趋势,是不是要先做趋势好的品种?适当回避受压制的成长股?这种问题,在历史过程中,不止一次的遇到,这次其实依然还是原来的答案,坚持既有的投资体系不要轻易动摇,毕竟这个是多年形成的稳健盈利的体系。券商如果启动持续的话,后面的行情就和2014年如出一辙了,如果能带动行情向好发展,其实所有的板块和个股都有机会,而一些高成长机会更大。也就是大家经常讲到的,牛市捂股。什么股都会涨,先涨后涨和涨多涨少的区别而已,而换来换去总想全部吃到的想法是危险的,很容易狗熊掰玉米。因此,接下来的策略就是“少动+捂股”

。当然,这个捂股必须是“业绩”导向的股,而不是垃圾股。

总结下前辈们的观点与我的理解,从大周期来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时代的变革:什么样的时代,诞生什么样的企业。八九十年的微软因特尔、九十年的思科雅虎、模拟手机的诺基亚、智能手机的苹果、当前平台型企业阿里腾讯。这都是时代变迁的选择。如果往前看,新能能源汽车的替代,现在渗透率不足2%,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等等都是时代的选择。第二层次是经济发展周期:每隔10年一次的经济危机,会诞生一批随周期而起的企业。第三层次才是企业的经营周期,我们成长股要做的,就是企业快速成长的这一段(图中标注的一段)。

2018时光印记(57):本质上,财富来源于心灵

如果从操作的周期来讲,第一层次是价值投资的周期,也叫作巴菲特周期:比如茅台、格力,如果拿不住几年,就不要说自己是价值投资,最多是价值投机,茅台的百倍之旅,中间有数次腰斩,也有数次横盘1-2年,一生一股就财务自由了,但是谁又能拿得住?你看到别人吃肉,没看到别人腰斩时候的煎熬而已,即便是茅台再次放到你面前,你还是会无缘。第二层次我认为是我这种成长股的周期,只投资快速成长阶段,以季度或者年为单位。第三层次是短线概念的周期:分时、日线。

所以吧,什么样的性格和格局,就赚什么样的钱。投资的本质是认知变现,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的本质,也是认知变现。

今天看到一段话,感觉非常好:投资机会和投资风险都主要来源于投资人本身,风险管理的主要切入点应该是管理自己内心的情绪和人性。我们的内心和精神状态是我们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是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表面上看财富来源于企业,来源于股票,但本质上财富源于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