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健康中國戰略下康復服務的發展趨勢

導讀: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國家高度重視發展康復服務。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上就提出:“讓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促進和改善人體功能水平與活動能力的康復服務成為衛生與健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國康復事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1、以健康為中心的戰略突顯康復的重要性

(1)人體功能與活動水平是健康的重要標誌

WHO關於健康地定義是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於良好的狀態,而不是單純地指沒有疾病或補虛弱。這表示良好的功能與活動水平是健康地重要標誌。傷病造成功能與活動水平障礙,不會隨著臨床醫療工作的結束而被動地恢復,除非介入康復。而人體低下的功能與活動水平是導致疾病發生髮展的重要因素,它不僅加重疾病狀態,也會增加疾病的複發率和死亡率。

健康中國戰略下康復服務的發展趨勢

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入院前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在住院期間的功能狀態、存活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有密切的關係;肺癌患者進行術前心肺康復介入訓練,併發症發生率可降低七成;接受心臟康復治療的患者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單純接受常規治療額患者降低了三成.......這表明改善與提升功能水平可以促進疾病的恢復,無論從疾病的恢復、功能水平的改善,還是醫療費用的減輕,都有顯著的差異。

(2)康復服務是健康中國工程的重要內容

康復是維護和改善人體功能與活動水平的一項綜合性服務。介入康復、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促進病例逆轉,加快疾病恢復,減輕疾病狀態,減少藥物依賴。近幾年,危重病早期康復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傷病的早期如不介入康復,丟失的功能不會自動恢復到最大化,從而增加疾病的複發率和後續的醫療支出。如心肌梗死、慢阻肺患者,在急性救治後沒有及時介入康復,提高心肺功能水平,不僅疾病恢復緩慢,也容易復發。

我國政府日益重視康復服務的發展,各部委都做出發展康復服務的部署和要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實現全面康復。康復服務成為建設健康中國工程的重要內容,醫療衛生服務從關注單一疾病的治療,逐漸上升到更多地關注整體功能水平的改善。在去年舉行的“康復2030”國際大會上,也呼籲關注日益增長的康復需求,確認康復在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作用,呼籲採取國際性的協調和具體行動,強化健康服務體系中的康復服務。

2、老齡化中國,慢性病患者成為康復的主要服務群體

慢性病本質是內臟各系統功能的衰退與限制。據統計,我國有慢性病患者近3億人,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病、腫瘤等慢性病已成為最主要的健康威脅。據估計,未來20年內中國慢性病的發病人數會增長2-3倍。但就2017年,我國在糖尿病及其相關疾病的衛生總費用就超過600億美元,其中八成費用用於併發症的治療。糖尿病患者介入康復之後,可以有效改善其代謝功能,從而減輕患者的疾病狀態,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健康中國戰略下康復服務的發展趨勢

慢性病死亡人群佔我國死亡總人群將近九成

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康復服務也將向運動健身、健康管理等領域拓展。如康復服務的內容成為科學運動的基礎,通過對參與者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平衡能力等方面的功能評估,制定科學的運動處方,包括運動的時間、頻率、強度、形式等,尤其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提供更加合理的運動計劃,更加滿足他們的健康需求。康復服務也可以成為健康管理的內容,目前我國的體檢中心主要做疾病篩查的工作,康復服務與健康體檢相結合,將功能評估作為體檢的重要內容,將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轉移到對疾病的預防、保健、康復上,能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促進健康。

3、康復醫學多學科的特性突顯

康復訓練不應該侷限於某種具體的功能障礙的恢復,更應該注重一個人迴歸生活與社會的能力以及環境適應能力的恢復。良好的康復結局需要多學科協調,涉及康復醫學、醫學工程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個領域。為存在功能障礙的人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包括職業建議、康復訓練指導、生活方式和運動習慣調整、康復費用管理等,幫助他們根據自身情況在個人、職業和社會等方面及時進行調整,使他們能夠參與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4、發揮我國中醫康復的特色優勢

中醫康復是我國醫學固有的特色優勢,其有效技術已經成為康復治療的重要手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些中醫康復方法已經作為某些功能障礙的常規康復措施,普遍應用於康復臨床,與西方康復治療技術一起,共同為解決患者的功能障礙發揮作用。

健康中國戰略下康復服務的發展趨勢

中醫康復的有效技術、健康思維,能調動人體良好的功能狀態,提升活動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在疾病康復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醫康復技術也有其低成本、可重複、推廣易等特點,特別適合在社區康復推廣,非常貼合我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健康戰略。

5、社區康復越來越受到重視

當前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落後於其他臨床學科,是衛生健康工作的短板,尤其是社區康復的供給上。據統計,目前各級各類康復醫療機構提供的康復服務僅能滿足20%的康復需求。醫院發展康復醫學科是十分必要的,但醫院的康復資源有限,主要解決急性期患者的康復,更多的疾病恢復期的患者、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地、可持續的康復,而實現此目標最便捷的途徑就是社區。社區康復成本低、覆蓋廣,是實現康復服務公平的重要途徑。

健康中國戰略下康復服務的發展趨勢

目前社區康復普遍存在的不足是缺乏合適的技術和設備。推廣普及科學有效、簡便可行的技術和設備是推動我國社區康復發展的關鍵。要充分發揮中西醫康復結合的作用,培養更多全面、高素質的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人才,提升社區康復服務能力,推動構建我國特色的康復服務體系。

隨著民間資本的注入,康復大數據的搭建,越來越多康復機構聯合參與,更多的數據匯聚於分享,臨床研究的不斷髮展.......我國的康復服務的將能得到質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