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中国古代民族大揭秘——鞑靼

鞑靼一词的由来,历史上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某些汉文记载,指的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东部的操突厥语族的塔塔尔部,是室韦部柔然大檀可汗后裔及部民与白种人融合而来。

中国古代民族大揭秘——鞑靼

当时有九姓鞑靼与三十姓鞑靼之分,就是说族内有九部与三十部的区别。除“鞑靼”外,汉文史籍中还有“达靼”、“达打”、“塔怛”、“达达”、“塔塔儿”等译名。

鞑靼分布于突厥以东、契丹之北,为突厥统治下的部落。突厥衰弱后,一部分一度归服回纥、黠戛斯。唐代是鞑靼人发生巨变的时期。9世纪,回纥汗国衰败,至840年被黠戛斯部所灭,回纥种族由此离散或西迁。

但黠戛斯并没有在原回纥属地建立强大的游牧政权,而是在取胜后退回剑水(今叶尼塞河上游)的故乡。鞑靼乘蒙古高原处于无霸主的时机,进入回纥故地。

中国古代民族大揭秘——鞑靼

鞑靼弓骑兵

到10世纪前期,从今克鲁伦河至杭爱山地区已经遍布鞑靼人的部落。蒙古高原由此形成契丹据其东南,鞑靼领有西北的争雄局面。

唐末五代时,九姓鞑靼部众曾随李克用父子问鼎中原。辽朝兴起后,太祖耶律阿保机、圣宗耶律隆绪先后西征,鞑靼诸部又处于辽王朝统治之下。金兴起后,鞑靼各部臣属于金,受金东北路、西北路、西南路三招讨司统辖。

但鞑靼与金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时常侵扰金朝的边界。金朝则在边界广设榷场,对鞑靼进行政治上的羁縻与经济上的互市。当时,在鞑靼的西北部还有一个蒙古族,鞑靼与蒙古部也有仇隙,蒙古族的咸补海汗和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都死于鞑靼之手。

中国古代民族大揭秘——鞑靼

1195年,鞑靼部叛金。金遣丞相完颜襄统兵北征,在今克鲁伦河大败鞑靼。鞑靼部余众逃往今蒙古国境内乌尔札河,完颜襄派兵乘胜追击。

铁木真以“为父辈复仇”名义出兵助金讨伐鞑靼,大获全胜。铁木真的这次胜利,不仅使鞑靼部从此一蹶不振,而且使自己在蒙古部中赢得了声望,同时得到了金朝的封赏,被授予“札兀惕忽里”官职。

中国古代民族大揭秘——鞑靼

铁木真击溃鞑靼人

金朝的封赏使铁木真可以用朝廷任命官职的身分号令蒙古各部并统辖其他贵族,为他后来统一蒙古高原提供了有利条件。1202年,铁木真彻底征服了鞑靼部。从此,鞑靼人成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

元亡以后,以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为首的部分蒙古贵族奔回草原,大部分散居内地的蒙古人则融合于汉族之中。元顺帝退回蒙古后,力量已大大衰落。于是,各部首领乘机割据,为争夺牧地经常发生战争。

中国古代民族大揭秘——鞑靼

鞑靼与瓦刺

14世纪末期,蒙古内部日益分裂,最后形成东、西两大势力:东部蒙古为鬼力赤所建,称鞑靼;西部蒙古为故元强臣猛可帖木儿所建,称瓦剌。鞑靼部和瓦剌部之间以及该两部与明朝之间经常处于对抗状态。

明末鞑靼部和瓦剌部逐渐演变为漠南蒙古及漠北喀尔喀蒙古。清朝统一中国后,积极争取蒙古各部的归顺,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的努力,终于将蒙古各部置于清统治之下,完成了对中国北部疆域的统一,《明史·鞑靼传》所叙写的,便是这部分蒙古人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