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老派燒茄子居然這麼多講究,這道菜能看出是否老北京

老派燒茄子居然這麼多講究,這道菜能看出是否老北京

茄子雖其貌不揚,卻別有風味。清宮御膳房和曹氏紅樓宴,茄子都具名入譜兒。老北京燒茄子自也是上得檯面的菜品。

老派燒茄子居然這麼多講究,這道菜能看出是否老北京

茄子有長圓之分。長茄子多生長於雨量大的南方及東北,圓茄子則多產自華北。這兩種茄子不僅形狀迥異,口感滋味兒也大不一樣。南方溼暖,植物生長期普遍短於北方。長茄子不僅皮厚纖維粗,質地也不如圓茄子幹松,更少了圓茄子那股子清香味兒。當然這是我這位北方人的認知。

或許功勞該歸於釋家傳教士,茄子大致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打印度傳入了中國。當時只有圓茄子。到了元代,勤勞智慧的南方人培育出了長茄子。可見中國人吃茄子,無論長圓,歷史都算悠久。

老北京人尤喜吃茄子,且只吃圓茄子。

老派燒茄子居然這麼多講究,這道菜能看出是否老北京

過去在北京,您若想考察某人的大致籍貫,就看他家廚房或飯桌兒。不忌諱長圓,南北茄子通吃的,不一定是南方人,但絕不是北京人。只吃長茄子的,一準兒是南方人。獨吃圓茄子的,那就是老北京人。

詳盡的肇始淵源不得考,至少打滿人入關,北京人吃茄子之風即日臻隆盛,且由此生出了各種吃法。僅大磊子吃過的就有瓤茄子、京醬茄兒、燴茄丁、熬茄子、拌茄泥、炸茄盒、茄子滷、茄乾兒燜肉、燒茄子等。若只聽菜名,似乎並不全為北京獨有,但若論精細講究及正宗歸路,這幾個菜名當屬北京。緣由是它們多數來自宮裡御膳房和豪門宅院。

老派燒茄子居然這麼多講究,這道菜能看出是否老北京

燒茄子,現如今除南方個別省區,全國上至酒樓、飯莊子,下至飯館子、大排檔幾乎都有這道菜。論色香味形,各家所賣的燒茄子可謂五花八門。僅茄子刀工就有條形、菱形、方形、轉刀塊兒、碎形等。俏頭兒就更多了。有茄子、土豆、青椒三一三十一的;有茄子、青椒、土豆、西紅柿滿四喜的;也有前面幾樣任意混搭的。有削皮的,有帶皮的。上述諸例,除了主料裡有茄子外,其他都與燒茄子相去甚遠。就是當下北京的大小酒樓飯館兒,一百家賣燒茄子,也不一定有一家能存留著地道的老北京燒茄子原樣兒。

老北京燒茄子,圓茄子必須鮮嫩。行家買茄子不看顏色深淺,不挑圓與不圓,而是閉眼拿手裡掂分量。輕的,上秤;重的,扔下重選。茄子長老了,瓤兒裡生仔兒。茄子越老仔兒越黑,仔兒越黑分量越重。老茄子蒸不熟煮不爛,可歸為扔貨。太嫩的也不完美,過油一塌秧兒就沒東西了,嚼嘴裡水氣大沒咬頭兒。茄子的老嫩筋勁兒以切開不見仔兒,無絮狀為佳。

老派燒茄子居然這麼多講究,這道菜能看出是否老北京

茄子去皮,切片兒,薄厚四分兒為宜。在整片兒茄子上雙面打三分兒寬窄花刀兒,刀口兒深淺以茄子片兒拿起不斷為度。打完花刀兒將茄子放陰涼處自然風乾2小時以上,去水氣。旺火過油,茄子焦黃塌秧兒,撈出控油。上旺火,熱油煸炒蒜末,放蔥姜、料酒、醬油、糖醋熗鍋。茄子入鍋,煸炒入味兒,勾亮芡,出鍋前撒青蒜(斜刀兒切段兒)。再講究些的,俏幾粒豌豆。喜吃葷的,加里脊絲。上桌後的燒茄子,色焦黃,明油亮芡,青蒜嫩綠,茄香撲鼻。

眼下北京能吃到類似燒茄子的,有北海仿膳、豐澤園、泰豐樓、晉陽飯莊等。這四家的燒茄子大磊子都曾嘗過幾次,若論地道,最高可到六成兒。理由是,一、這幾家的茄子絕不是自然風乾2小時以上,水氣大,茄子咬頭兒不對。二、花刀兒不精,薄厚不勻,形狀欠講究。即便如此,大致樣子還在,好歹可稱為燒茄子。至於前述的三一三十一的“地三鮮”、“滿四喜”、紅白混搭等,任憑您起個多天花亂墜的名字都沒毛病,唯獨不能叫燒茄子。吃了盤兒炸肉皮也就吃了,可您千萬別說吃的是魚肚(過去常用炸豬肉皮做假魚肚)。要不然真對不起一千幾百年前遠道而來的茄子。

老派燒茄子居然這麼多講究,這道菜能看出是否老北京

從前居家過日子的老北京並不能隨意吃個燒茄子。一來茄子本身是細菜,品質總高於豆腐白菜;二來燒茄子費油。尋常人家兒包頓餃子也未必捨得倒二兩油。大磊子小時有家街坊,兩口子都是老北京,女主人還在旗。隔個十天半月,女主人就給老伴兒燒個茄子。她下午三點就把茄子打花刀兒涼上,估摸著老伴兒快下班了,起火把茄子燒得擺好。一個不大的茄子,燒出正好一個七寸平盤兒,上面汪著明油。這道燒茄子只她老伴兒一人獨享,四個半大的孩子連帶她自己另吃大鍋飯。眼瞧著老伴兒拿這盤燒茄子佐酒下飯,誰也不動一筷子。

老北京的燒茄子大致路子雖差不了許多,精緻講究程度還是有分別的。至少在用油的手勁兒上,宅院廚子與小門小戶兒的主婦萬不會一樣。

昔年老北京燒茄子吃得是四至兒(北京話,指講究),並不全指著它下飯。眼下北京,似乎很少有人用心琢磨一道燒茄子。多數人連老派兒燒茄子都未必見過,遑論口福。這倒成全了滿街開飯館的,跑堂兒夥計指著一盤兒“地三鮮”告訴客人是燒茄子,客人照樣兒吃得口滑。其實甭說客人與夥計,飯館掌櫃的也沒幾個真懂老北京燒茄子到底長什麼樣兒。主客倆棒槌兒,不蒙不騙不該不欠,公平買賣,都心安理得。

老派燒茄子居然這麼多講究,這道菜能看出是否老北京

現在所謂有身份的人下館子都比攘錢,看誰腰裡硬,恨不得每人抱個八兩鮑魚對啃才算夠譜兒。而這在講尺寸的老北京眼裡,不一定比喝一碗地道的豆汁兒體面多少。真正的吃主兒,既不是三天吃不上一頓飽飯的餓鬼,更不是早點也得擺上八大碗兒的土包子。人家品得是手藝,吃得是滋潤精細與恰如其分。


各位北京爺們北京大妞,來都來了,就別走了

關注“四九城大磊子”,關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老派燒茄子居然這麼多講究,這道菜能看出是否老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