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武术大师变成鹤发童颜的老人和文弱书生是影视剧和现实中常见的景象(其实霍元甲、王子平等人都是肌肉猛男),这种现象固然有偏见和江湖手段的因素,但究根结底和火枪的普及有着很大关系,正是火枪的出现让叶某人这种体型的人也成了高手。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现今流传的几乎所有传统功夫都起源于明清两朝,它们是冷热兵器混用时代的产物,也正是这个前提让不少文弱体型的人也成了高手。在中国传统的评书故事中,说起某某高手往往是手拿多少斤分量的武器,武将们也要两臂一晃就有多少斤的力量。这些民间故事也体现了纯冷兵器时代人们一个很朴素的认识,那就是能打的高手往往就是力量输出超强的猛男。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纯冷兵器时代力量是高手最重要的指标,中国历代的武举考试都把力量输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春秋战国时代大力士们能直接当上将军,就连孔夫子也以力能翘关而著名(翘关就是一个人举起四五丈长的城门木栓),秦武王项羽都是力能抗鼎的大力士,这些人都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绝世高手。历代武举考试不光考核拉硬弓的能力,还考试翘关(唐朝的翘关是举起长一丈七尺用三寸的大木栓,连续5次者就为优秀)等力量项目,像苏察哈尔灿那样放弃举重项目可是要被直接淘汰的。明清时代的武举考试对大刀的考核也只是看挥舞的熟练程度和力量大小(拿的大刀越重要好,这也是考核力量),并不看中两人PK,因为考核者就是认为谁的力量大谁就能赢。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这也是世界各国一致的看法,维京人就有大力士比拼的传统;古埃及也出过能抱起400公斤石块的大力士阿卢姆,他被法老直接收为了贴身护卫;印度人也把能硬拉200公斤的大力士直接提拔为将军;日本人也把块头大力量大的相扑运动员当成是最强高手,在“黑船事件”中派他们向美国人示威。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这种看法符合纯冷兵器时代的实际,在纯冷兵器时代力量最强负重最强的人往往也是攻击距离最远防护最强的人。在火枪发明以前,最常用的远程攻击武器就是弓弩和标枪,它们都需要使用者用自身的力量进行输出,力量越大的人射程就越远,就越能在远距离干掉敌人。负重能力最强的人也可以穿上最重的铠甲甚至多层铠甲,成为战场上的“人肉坦克”,他们挥舞的兵器也最有杀伤力。在这种前提下,大力士们甚至可以牺牲一些技巧,因为在有甲格斗中要伤到敌人就必须攻击防护较少的咽喉、腋下等部位,大力士们穿得铠甲多容错概率就大,因此各国君主都恨不得自己身边人人都是魔山。


鹤发童颜、文弱书生,为何近代武术大师都这样?火枪的诞生是关键


当火枪的杀伤力越来越强,终于把盔甲和弓箭淘汰出战场后,力量就不再是军人的主要体能标准,士兵的灵活性和吃苦耐劳成了主要要求。这种变化反应在民间武术上就是弓箭被淘汰,力量练习大为减少(不用考武举了),将械斗和徒手搏击结合的传统拳法开始大规模出现,这才让叶某人这种高手有了诞生的条件(吸大烟的叶某要是和王子平PK还是输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